廣告圈的三大難題是:
有一半廣告投放浪費了,但我不知道浪費在哪裡
為什麼客戶的需求總是變來變去
廣告到底有沒有效果
這屬于廣告人都知道,然後也沒了,想知道為什麼,但是沒答案。
從我進入廣告行業到離開,這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無論是拿戛納金獅子的ECD,還是港澳台新馬泰的高管,都說不出個标準答案。
我有時甚至很痛苦:熬夜寫了半天方案,做了這麼多創意,到底有啥用呢?到底是客戶和我的自嗨,還是真的能成就品牌?一種從業虛無感經常油然而生。
後來我在互聯網公司晃了幾年,看到了各種維度的數據,了解了互聯網的度量衡,我才明白,其實,關于廣告的很多問題是有解,而且可以有标準答案的。比如這個創意到底好不好,這個campaign有沒有效果,都是可以看數據判斷的。
廣告人喜歡躲着數據走,原因無非兩個:要麼不相信那些衡量廣告效果的數據呈現方式;要麼覺得沒有好用的查數據工具。當年,那些簡單粗暴的把廣告好壞,跟銷量對應起來的數據計算法,曾遭到廣告圈的一緻反對,包括甲方市場部。
但我們都知道,這是工具的問題,不是度量的問題,一個缺乏度量标準的廣告世界,會充斥着對消費者的一知半解。
很多問題是有解的,但你做不到,比如說沒有好工具,沒有對數據,成本太高等。
今天我們看到的電商端,看銷售數據的工具很多,但是看品牌數據的很少有沒有一個數據工具,能讓品牌方看到品牌的數據,從正确的角度,看這個草種下去沒有?種對人沒有?種的夠不夠多?夠不夠深?能不能開枝散葉?
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一個大一統的,覆蓋廣告圈的品牌廣告度量權威工具。讓大家可以把廣告往裡一投,就知道效果怎樣。
科學廣告的興起
廣告圈裡曾經有兩個流派:分别是喬治路易斯代表的藝術的廣告,以及大衛奧格威代表的科學的廣告,在那個缺乏大數據的時代,兩個流派都很成功,因為藝術沒辦法用算數衡量,科學也沒有技術支持。
小預算大創意雖然可遇不可求,但也不是超低概率事件,做一年的廣告,多多少少都會火一兩個,這有點像中餐做菜:适量醬油、少許味精、油溫8成熱。雖然模糊,但是長期做下去,手上多少都有點感覺。
低成本試錯的經驗主義時代,模糊的掐指一算還有活下去的可能,但到了今天,在全世界最卷的消費市場,競争激烈到一夜就能變天的時代,已經沒有空間,也沒有錢讓你玩了。
廣告全面科學化,深度數據化,正确度量化,這是躲不過去的事情。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科學的廣告:
-内容科學化:
從天馬行空的廣告,進入寶潔4段式廣告的崛起。
早年很多廣告要麼是超長文案,結尾才出一點點品牌信息。要麼做一個腦筋急轉彎的故事,讓你猜品牌。後來寶潔的4段式橫掃了大江南北
- 提出問題-秀發幹枯分叉怎麼辦?
- 解決方案-别擔心全新潘婷滋養你!
- RTB(reason to believe)-它含有3倍維他命E,滋潤秀發,從發根到發梢。
- 呈現結果-秀發如此出衆,就是潘婷。
短短15秒,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創造焦慮到緩解焦慮,還完成了品牌種草。30多年過去,這種廣告格式依舊在短視頻中适用。甚至精準到焦慮到第幾秒結束,産品要出現幾次,都有标準。
-媒體科學化:
從佛系投放的5大傳統媒體,變成可監控智能投放的DSP。
紙媒、電視、廣播、戶外、直投這5大傳統媒體,被半佛仙人稱之為:随緣投放。你也不知道誰是看了戶外大牌來買東西的,誰是記住了你的報紙廣告。效果基本不可監測,也不好評估好壞。
後來在網站時代出現的DSP智能投放,算是初代的科學化媒體,可以批量下單,批量競價,看點對點的數據,但問題是:隻能看到曝光量,用戶分層和标簽不是很清晰,也看不到用戶對品牌的認可度、信賴度、美譽度這些數據,變成了一個純媒介投放工具。
-人群科學化:
4A的市調人群包,進化到巨量引擎的5A人群分層模型。
從前每次提案,策劃的ppt一定有人群分析,但基本千篇一律:一二線城市、18-45歲人群、月薪3000元以上、大學文化、願意嘗試新鮮事物……這些模棱兩可的說法。
但現在,已經沒人這麼寫了,大家用的是巨量引擎5A人群分層模型。先用巨量雲圖圈出8大人群,按照綜合年齡、消費水平、地域分布,圈出已知的人群畫像;再用5A模型,把人群分成:認知、興趣、種草、轉化、複購。最後,再結合“行業人群的普遍特性 節日節點”的一緻表現。三位一體,層層遞進,找到高價值的人群。人群科學化,就符合了一個銷售的28邏輯:20%的精準用戶,貢獻了80%的銷售數字。
-品牌科學化:
brand z的最具影響力品牌榜,進化到巨量SCI品牌力模型。
WPP集團旗下Millward Brown華通明略,每年都會發布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及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等榜單,基本上衆望所歸,但這個更像是品牌榮譽牆。
在另一個維度,作為一個普通企業,想知道自己在行業當中的具體位置,用戶心中的喜愛程度,一輪廣告做完之後,有沒有好感提升,可能需要一個數據查詢工具,可以像算彙率一樣,輸入品牌名,就得到排名的計算器。
想睡覺就來個枕頭,巨量引擎就出了個兩個工具:
1、SCI品牌力模型,從品牌規模、品牌效率、品牌形象三個角度幫你拉數據,其實就是用戶體量、轉化效率、品牌美譽度。也就是:用戶知不知道你、買不買你、愛不愛你,能夠清晰的看到。
2、BLS品牌增效度量,看你這一輪投放下去,用戶的喜愛度、購買意願、推薦度是否有增加。
這倆組合在一起,其實是靜态數據 動态數據,告訴你品牌已有哪些用戶資産,這輪品牌建設之後又增加了多少用戶資産。
為什麼要做品牌廣告
當你把科學的廣告搞清楚了之後,有一個哲學問題就冒出來了:為什麼要做不帶銷量的品牌廣告?
白牌或者說單純的渠道品牌,是近幾年電商平台很活躍的一種商業體,純賣貨,純促銷,純功能,沒有品牌心智,沒有用戶沉澱,一波流生意。優點是投入少、來錢快,缺點是:風險大,随機性強,壽命短。所以白牌從來不做品牌廣告,隻做促銷廣告。
但是要做品牌,就不能這麼簡單粗暴,品牌是長期主義,用戶忠誠,良好溢價。為了構建品牌8要素,品牌必須要做形象廣告、促銷廣告、服務廣告、功能廣告等多種類型的廣告。
形象廣告的意義:展示最有趣的一面
一條好的形象廣告是化全妝的白領精英,是認真準備第一次見家長的相親對象,不僅要展現最好的一面,還要讓目标用戶産生興趣,記住的不是你的品類,而是你的品牌名。
功能廣告的意義:展示最有用的一面
這個功能還是人有我有,而是人無我有,或者人有我優,獨特的使用價值或者審美價值,才是你的獨特賣點USP。
促銷廣告的意義:展示最有料的一面
促銷的本質不是低價格,而是高性價比,同樣的價錢買到更多,或者花更少的錢享受更好的産品。更或者,是在強需求的時間段有贈品,在弱需求的時間段有優惠。
這幾種不同的廣告,其實都是投給品牌的同一群人,區别就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内容,滿足當下的什麼需求。這,又是數據要解決的問題。
怎麼做品牌廣告
梅爾吉布森的經典電影《偷聽女人心》,簡直是所有品牌的心聲,如果能知道一個人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的需求,恰如其分的打一條她喜歡的廣告,這才是“讓人心動”的廣告吧。
品牌廣告的的本質就是人際溝通,從認識到熟悉再到信賴,所以消費心理學其實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我們常說,要把品牌想象成一個人,但是為什麼都是熟人,有的人過目難忘,有的人毫無存在感,其實就是廣告沒做好,很像我們常說的,沒有眼力價,比如人家夾菜你起身轉桌,人家出門你非要上廁所,人家記筆記你遞衛生紙。
怎麼做品牌廣告,又回到了時間地點人物的匹配(天時地利人和)
-人物:
先按照巨量引擎5A人群分層模型劃分:認知、興趣、種草、轉化、複購。你這一波推廣到底要切哪一層?是圈新用戶?還是要召回老用戶?是讓用戶心心念?還是立刻就下單?廣告内容和人群行為一緻才有統一效果。比如功能飲料投放年輕男性人群,主打他們喜愛的遊戲、電競内容,不存在新認知和激發興趣,屬于很明顯的種草行為。
-場景:
5A人群标定了,接下來就是在什麼場景下,用什麼産品做什麼廣告:
通過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到,從A1-A4人群,展示場景的多個産品,可以實現從認知到轉化,而内容場景的IP 互動,可以有效認知-種草。而電商場景的工具則實現了種草到轉化的高效率。
-時效:
一邊做一邊看效果,而不是做完了等總結報告,這個時候再上之前說的,巨量品牌力SCI BLS系統,先知己知彼,再有的放矢,常常發現問題,總有增量出現。這個就是品牌的“吾日三省吾身”。
品牌廣告的投資觀
不看數據,不看效果的做品牌廣告,這不叫投資,這叫做慈善。真正的品牌廣告投資,是短線有結果,中線有計劃,長線有信心。
品牌廣告投放的複利收益:關系資産、數據資産、内容資産。
這三種資産是通過巨量的SCI工具能看到的,從A1到A5,喜歡感興趣的多少,正在複購的多少,這種資産不是白牌,那種投一波流的玩法,它是潛移默化的增強對品牌的消費經驗,這種經驗是會沉澱,再疊加的。
數據資産有點像股市大盤,談古才能論今,有曆史規律才能做未來預判,數據資産累計的越多,甚至能畫出品牌力的K線圖,并做精準預測。
内容資産那就更寶貴了,内容是好故事的模型,是打動人心的秘籍,是對數據的理解與否。内容才是實戰最後落地的成果,就像一個導演,手裡的劇本越多越好,無論是在暑期檔,還是賀歲檔,拍什麼都遊刃有餘。
品牌廣告體系的重要性:市場需要的不是更強的産品,而是更強的體系。
今天這篇文章裡,有來自巨量引擎新一代廣告體系的很多東西,比如5A人群模型、SCI,BLS等,單獨來看每個都很好理解,像一個二元加減乘除。
但是,組合到一起,突然就有了一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即視感,不僅串聯起了廣告的很多理論,還量化了品牌的動态價值。所以這個時代做品牌廣告,大家做的是體系,一個科學的、好用的、360無死角的廣告體系。
品牌廣告多元的度量能力:看不見的交易上,有看得見的交情。
我們要始終理解品牌的定義,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期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點、利益、及服務。注意幾個關鍵詞,長期、特點、利益、服務,這個就很像交朋友了。
做品牌,不是讓消費者天天來你直播間下單。而是一旦有需求,第一個想到你。
用理科生的思路,做藝術生的事情:就是這個時代,做品牌廣告的态度。
用交朋友的用心,做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就是培養用戶感情的方法。
用更長遠的眼光,做巨量已經度量化的投放:就是成就品牌的捷徑。
作者 | 趙圓圓 圓氣文化創始人,淘寶直播前直播運營負責人,奧美前資深總監,互聯網營銷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