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12月18日發表題為《約瑟夫·卡比拉:剛果(金)謎一樣的年輕領導人》的文章,編譯如下:
在領導剛果民主共和國16年後,約瑟夫·卡比拉仍相對年輕。在這個被戰亂蹂躏的廣袤國家,他是身處政治危機核心的神秘領導人。
對45歲的卡比拉而言,2016年12月18日标志着其第2個即憲法規定的最後一個總統任期的結束。他是在2001年父親被謀殺後繼承總統職位的,但他沒有表現出要卸任的任何意思,當年他就職時也沒有大張旗鼓。
比利時曆史學家達維德·範雷布魯克在有關這個國家的一部大作中寫到:“他怯怯的聲音和不大的年紀,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性情平和。”
所有一切都開始得如此突然:剛果民主共和國因“非洲戰争”而四分五裂,在這場戰争中,或有多達500萬人死去。當卡比拉的父親(長期的叛軍指揮官、洛朗·德西雷·卡比拉總統)被保镖殺害時,他的兒子、那時的一位将軍,在2001年1月26日,年僅29歲時,被父親的手下擁戴為非洲最年輕的領導人。
這位年輕人講英語和斯瓦希利語,但講法語(該國的官方語言)有困難,對首都金沙薩人講的林格拉語更是不明所以。
他在語言方面的缺陷,他出生于該國東部地區,兒童時代在坦桑尼亞度過,這一切使金沙薩的許多人将他視為“東部的人”、甚至“外國人”。
他瘦弱的身材和總是修理得整整齊齊的胡須對他的形象并沒有幫助。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與此同時,卡比拉及其家族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打造了一個價值數億美元的經濟帝國。
周圍都是強硬派
這個國家的面積相當于半個西歐,現代非洲史上最殘酷的戰争使這裡民不聊生,數十年的管理無方更是削弱了國家的實力。不過,卡比拉在接管國家後,開始實行結束沖突的舉措。自1998年以來,沖突導緻了至少6支外國軍隊進入剛果(金)境内。
在達成外國軍隊撤離協議的同時,剛果(金)各派2002年12月簽署協議,在這個前比利時殖民地、一度被稱為紮伊爾的國家發起了向民主過渡的進程。盡管一個龐大的聯合國使團協助剛果(金)為自由選舉做好了準備,但即将離任的英國大使詹姆斯·阿特金森在2004年洩露的一份外交電報中稱,“卡比拉周圍都是強硬派,他們把他推到前線……為那些(或許)殺害了他父親的人的利益服務。”
一系列和平協議使卡比拉保住了權力,直至他在2006年大選(該國41年内的首次自由選舉)中當選為總統。
卡比拉于1971年6月4日出生于剛果(金)東部南基伍省的菲濟管區。他的父親将自己的反叛部隊駐紮于此,并推翻了獨裁者蒙博托·塞塞·塞科。
當卡比拉家族被蒙博托的部隊追捕時,年少的約瑟夫在5歲時不得不流亡坦桑尼亞,後來在1996年參加了他父親領導的、得到盧旺達支持的、對蒙博托的軍事進攻,他被授予上将軍銜。
自卡比拉在父親死後出任總統以來,他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嚴厲的、有鋼鐵般意志的領導人,他在官方活動時極少表現得輕松自如。他2006年及2011年赢得總統選舉勝利時都發生了騷亂,有人說他選舉舞弊,還有反對者指責他管理着一個“平行政府”,他的許多支持者對此進行了駁斥。
“他喜歡謹慎”
在卡比拉掌權的15年時間裡,他給自己營造了一種神秘氣氛。在極少接受的采訪中,他表現得像一位說話溫和的領導人,努力謹慎地治理着一個有戰争創傷的欠發達國家。
他核心圈子的一位成員說:“他性格很内向,他嚴守紀律,他喜歡謹慎。”
對有關他給了外國礦業企業利潤豐厚的合同來盤剝國家儲量豐富的礦産資源、讓國家付出了穩定發展代價的指控,他進行了反駁。他堅稱自己的行為是為了給剛果(金)7000萬人謀福利,後者在蒙博托1965至1997年的統治期間被剝奪得一貧如洗。
作為聖公會的信徒,卡比拉與瑪麗·奧利芙·卡比拉成婚。他們有一個16歲的女兒和一個8歲的兒子。(編譯/龍君)
資料圖:青年時期的約瑟夫·卡比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