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室友小鐘要走了,離開北京回長沙。
算起來,我們做室友已經有一年多了。
還記得2020年11月15日,我搬來的那個周日下午,一進門還沒來得及放行李,擡頭就撞上了她的笑容。她主動和我打招呼,笑得好熱情。
這是我第一次和陌生人合租,此前因為聽了太多大城市合租室友之間是如何冷漠、如何因生活習慣問題産生矛盾的傳聞,所以雖然心裡其實是渴望能和住一起的人做朋友的,但還是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準備迎接和室友“老死不相往來”的合租生活。
後來的事情證明,是我多慮了,我也很開心我多慮了。
離别前我們一起吃了火鍋
搬來沒幾天,一聊發現我們是湖南老鄉,便很快熟絡了。
小鐘其實不姓鐘,複姓鐘陽,一個非常不常見的姓氏,百度上面介紹這個姓氏的分布地區,直接聚焦到了她們鎮,好特别。
小鐘比我大5歲,雖然總是素面朝天,但她的眼睛又大又亮,皮膚白皙又沒有瑕疵,是個實打實的美女。當然,她對此深有同感。
她還對養生頗有心得,已經身體力行地踐行了好幾年了,平時做菜隻放油和鹽,别的雞精、醬油、蚝油之類一概不放,除非是做牛肉、魚蝦這類大菜,才會象征性地放一點。
再加上她一點辣椒都不能碰,所以盡管我們都是每天帶飯,但是炒菜是分開的。
在她養生習慣的浸染下,我每次往鍋裡放雞精、醬油的時候,莫名有一絲罪惡感。
和小鐘一起吃螺蛳粉,她把她的辣椒包給了我
2
春天的時候,我們一起做香椿炒雞蛋,每次都要比賽看誰能把蛋煎得完好無損。
那天我正把焯好的香椿切碎,小鐘深吸一口氣突然感慨道:“感覺我們像是去了一趟山裡。”
她這句對香椿的形容脫口而出,是多麼特别又精準,把我觸動到了。
小鐘是學生時代數學常常考140多分的人,現在做着财務工作,知道我是記者做文字工作的,她平時總對我說:“我看到文字就頭疼啊,我也不會表達,最怕寫作文了。”
我說,你看你這個進山的描述多麼好,被你說得我好像真的進了大山裡诶。
我們在跟着網上學如何做牛肉
還有一次是去年雙11的時候,家裡收到的快遞比較多,我一下班到家,小鐘就和我說起了快遞小哥上下奔走送快遞的情形:
“剛剛那個小哥把快遞放到我們門口,又跑上樓放别的快遞,我就隻聽到快遞盒子被丢到門口的聲音,‘咚咚咚’,一層一層的,好像聖誕老人在夜裡挨家挨戶地送禮物啊。”
聽她說完,突然覺得收快遞這件事更開心了。
後來多經曆幾次類似“香椿”“快遞”的事件之後,我對她“不會表達”的說法産生了懷疑。
我做的“小炒黃牛肉”成品
3
平日裡下班推開門到家,我們都會迫不及待地交流這一天發生的事,吐槽各自遇到的人和事。
小鐘是個特别善于觀察、總結的人,每次和我吐槽完領導、同事,她都能從對方身上總結出一套道理,用她的話說,是提醒自己不要這樣。
如果說小鐘有什麼口頭禅,那一定是“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所以你看,這人呐平時自己就得多注意……”
周末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出門買菜、做飯、煲湯,《掃黑風暴》熱播的那段時間,我們有天在客廳看了一整天的電視劇,一口氣看到了大結局。
周末做的蓮藕排骨湯
很多時候我們還會嘗試新的菜,一來二去,她就知道了我挑食的習慣,你怎麼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她常常這樣說我。
我覺得我還好吧,也就不吃海鮮、羊肉、香菜、芹菜、韭菜、莴筍、山藥、秋葵、油麥菜、西紅柿炒雞蛋……算了太多了,這個話題就不繼續了。
不過,小鐘的養生還是傳染給了我,我現在每天早上和她一樣煮粥吃,裡面放了紅棗、紅豆、紅枸杞、紅花生、小米、薏米6種食材,轉眼間吃了一年多了。
史上“最養生”的粥
10月份的時候,天氣開始變冷,北京的青菜比肉都貴,我發現我做菜的選擇更少了,在小鐘的再三鼓勵下,我決定挑戰自己的挑食,做一次藕炒肉。
如今藕炒肉已經成了我一周要做兩次的菜。
讓我深陷“真香”定律的藕炒肉
4
當然,我們也時常分享彼此的一些煩惱,來自生活的一地雞毛,還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原生家庭的故事。
有一次小鐘和家裡鬧了點矛盾,放下手機,就開始哭,哭得撕心裂肺。從那天我知道了,這個平時總向我展示她内心有多強大、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強的女生,也有脆弱的一面。
我是換了新工作才搬過來的,剛開始那兩個月,總是因為工作的事情感到焦慮,畏難情緒爆棚,三天兩頭想辭職。
小鐘很正能量,同時又帶着一股成年人該有的理性,一直鼓勵我,不要輕易放棄,戰勝它你就成長了。
小鐘和我講述了許多她以前的事情,我一邊聽一邊總想起“堅韌不拔”這個詞。
懷着孕,一邊工作一邊考注會,也不叫苦叫累,一把就過了。大着肚子坐地鐵上班,幾乎要暈倒,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向周圍人尋求幫助,或者幹脆向公司請假不去了。小鐘是自己到站下車,坐在長凳上休息二十分鐘又繼續沒事人一樣去上班了。是個狠人。
小時候過慣了苦日子,夏天捧着玉米棒子一不小心睡着了,醒來就聞到了玉米的香氣,那一刻真開心,小鐘說。
小鐘過生日,我們一起吃了生日蛋糕
小鐘的女兒今年已經快3歲了,在湖南老家父母幫忙帶着,她幾乎每天都會和女兒視頻。
視頻一接通,她就自動切換成帶有濃濃湖南味道的普通話,每句話結尾處都是高高揚起,讓人仿佛回到了長沙街頭,雖然,她來自湘潭。
近兩年長沙的宜居似乎全國人民都知道,網上總能看到一些文章,說長沙是如何吸引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到此定居的。
在北京工作了五六年,小鐘和丈夫兩個人完全靠自己在長沙買了房,算得上是北漂的勵志典型。
在回長沙前,小鐘給我也“安排”起了買房的小目标,她說她在長沙等我。對我來說這可真不是小目标,不過,确實給了我一個思考人生的新方向。
小鐘,來過一段,揮揮手,我們就道别了。
還是那頓離别火鍋
結尾
去年12月底,小鐘正式向她們公司提了離職,彼時距離年底回長沙還有一個月。這一個月裡,小鐘好像天天在收拾行李。
看到她收拾東西的樣子,我突然想起此前看過一篇寫北漂青年的文章,裡面作者采訪了一個女生。
那個女生說,她有一個行李箱,裡面放着身份證、畢業證、學位證等各種重要的東西,哪天要是打算離開北京,随着可以提着箱子就走人。
那天開始,我偶爾也會想:我會離開北京嗎?到時又會以何種姿态離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