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國家突然推出了一部重磅法律——
《家庭教育促進法》。
這似乎意味着,家庭教育從「家事」正式上升到了「國事」。
今後,所有父母的帶娃,變成了「依法帶娃」。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法律,網友議論紛紛。
有的覺得是好事:
「這有望改變許家長光養不教的問題。」
也有的對此嗤之以鼻:
「光出規定,卻不降低帶娃成本,最後還是家長遭殃。」
甚至覺得還會對持續下降的生育率起到反效果。
「看了這個規定,大家更不敢生了,不然生了不帶,會犯法。」
促進家庭教育,自然是好事。
隻不過一旦上升到法律,好像就變得容不得錯。
可家庭教育,怎麼可能不走彎路?
更何況,這恐怕也不是一部法律就能辦全的事。
做好家庭教育的主體,依然是家長自己。
剛好,最近一部頒獎季熱門電影,就以育兒主題做了一篇「小作文」。
今天,就讓魚叔帶大家看看,它有什麼高見——
《呼朋引伴》
C'mon C'mon
電影的主演是華金·菲尼克斯。
兩年前,他憑借《小醜》奪得奧斯卡影帝。
之後便在電影圈銷聲匿迹。
兩年間沒有任何新作推出。
直到這部小成本的《呼朋引伴》。
影片口碑不俗,目前豆瓣評分8.0,爛番茄新鮮度94%。
本片雖然主題是帶娃。
但拍法卻另辟蹊徑。
帶娃的主角,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舅舅。
他便是華金扮演的角色——
一位人到中年,還孤身一人的,約翰尼。
他和姐姐,因為先前照顧母親時的分歧,産生了很深的隔閡,已經很久沒有聯系。
直到姐夫生病,姐姐不得不陪伴丈夫入院治療,隻能把9歲的兒子傑西托付給他。
一個是又喪又佛,個性乖僻,對未來沒期待的大叔。
一個是多動症 臆想癖,還戲精附身的小男孩。
而且兩人之前幾乎毫無接觸,就這樣開始了一段難忘的旅程。
影片被很多人說像是一部美國版的《菊次郎的夏天》。
同樣是講述了一個奇怪的大叔與一個缺乏父愛的孩子之間從陌生到不舍的過程。
不過,相比于《菊次郎的夏天》着重于童趣和浪漫的刻畫。
《呼朋引伴》更試圖探索大人與小孩之間如何相處的情感命題。
并且全片還特意采用了黑白色調。
按照導演的說法,是為了抵消色彩帶給觀衆的視覺刺激,從而讓我們更着重關注角色間的互動和情感表達。
在這樣的故事中,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也被徹底颠覆。
比如,成熟與幼稚。
傑西在與舅舅相處不久,就開始對他發起了一輪靈魂拷問:
「你為什麼一直一個人?」
他第一次因為一個小孩,回憶起自己不願面對的情傷。
他坦言自己已經失去了最愛的人,卻對此沒有任何辦法。
并發表了一番象征了看透人生的自我安慰:
「就算你們相愛,現在仍愛。但發現相互表達愛意卻很難,于是隻能相互看着。」
然而這份「成熟」的見解,在孩子眼裡,卻顯得莫名其妙。
孩子的想法很簡單,無法讓人感到快樂的成熟,就是無用的。
成年人習慣用一種成熟的說辭,去掩蓋自己的無能為力,借此逃避和面對那些我們本該面對和解決的。
但那不是真的成熟。
直到被孩子一語道破,這才發現成年人的這種徒勞的自我安慰才是一種幼稚。
比如,虛僞和坦誠。
成年人的虛僞或許來源于一種自我保護的僞裝。
同樣,也是對自己情感以及生活問題的敷衍。
每當傑西問起,為何把自己的親情和愛情都搞成像今天這般稀爛。
舅舅的回答,在孩子眼裡,都是廢話。
都是巴拉巴拉巴拉……
孩子其實心裡明白,所以才覺得約翰尼言不由衷,在逃避現實。
他們常常會對大人的虛僞進行着一種反抗。
就好比,跟孩子說胡話,他們就選擇反饋另一番胡言亂語,甚至完全不聽你在講什麼。
成年人本能會對孩子們缺乏一種平視的尊重,便認為對孩子說實話沒有必要。
而舅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自己根本沒有好好思考過傑西提到的那些問題。
他一方面是在糊弄外甥,一方面其實又在敷衍自己的過去。
對于孩子來說,表達自己的内心情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什麼不對。
而壓抑這種表達,顯得毫無道理。
但對于成年人來說,這卻是一種「不正常」。
同時還要求孩子也要和大人一樣,違背自己的天性,而保持一種「正常」。
這一切,其實都來源于成年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更傾向于對自己情緒進行掩飾、克制和拒絕表達。
傑西也對這位孤獨的舅舅直言:
「你是不是在表達情緒上有困難?」
我們知道,這不隻是他一人的問題。
這是無數成年人都可能存在的問題。
傑西的父親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
這種障礙,其實就來自情緒釋放的失衡。
常常陪着他做各種在别人眼中「奇怪」的遊戲。
但在傑西眼中,父親好像并沒有病。
表達情緒,并不是一種問題。
不表達情緒,才是最大的問題。
直到約翰尼意識到這一點,他開始變得開朗起來。
他和外甥一起瘋玩,肆無忌憚,做着那些過去在他眼中的「不正常」遊戲。
原來這種「不正常」也能這麼開心。
他逐漸領會到了這種直面情緒,解放内心給生活帶來的正向反饋。
高興,很好。
不高興,也沒問題。
這一切都是合理的。
他也開始明白,那些孩子口中的胡言亂語,其實都是對生命清澈的認知和隐喻。
表達方式是因人而異的,不應該被區分為哪些正常,哪些奇怪。
重要的是去傾聽,去理解。
他重新思考了人與人之間隔閡的真正原因。
不再掩飾對親人的需要,以及對他們的愛。
因為這是他内心最重要的情感。
人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遭遇變故,挫折。
之後就很容易陷入一種封閉、迷茫的狀态。
約翰尼在失去母親,和姐姐大吵一架之後,就過上了離群索居的生活。
他試圖通過工作來尋找人生的答案:
采訪和記錄孩子們的想法。
這恰恰成為了影片的另一條線。
為我們展示了更多孩子,隐秘在内心的煩惱和渴望。
比如,有的孩子讨厭自己的母親不讓自己哭。
因為她要自己做一個堅強的人,而堅強的人不可以哭。
這本身就是一種對自我情緒的扼殺。
還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大人什麼事情都要插手指揮。
在他們眼中,成年人就像暴君,擁有一種自己百分百正确的思維定式。
其實隻是想通過執掌自己的孩子,來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對待孩子的态度,往往能體現你自身生活的縮影,和你面對自己人生的态度。
你對孩子感受上的忽視,實際是因為你對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味忽視,一味逃避。
孩子需要大人,大人其實也更需要孩子。
需要他們的一點幹幹淨淨的目光,幫我看清生活的真相。
呼喚出人性中最初的本真與純粹。
正如約翰尼在照顧外甥的過程中,其實也在被外甥治愈,療傷。
當然,他并沒有通過詢問孩子的工作獲得人生的解答。
反而是在外甥的咄咄逼問下,一點點掏出了自己的内心。
這也印證了大人與孩子的相處,絕對不能是一種單向式的領導和控制。
而是應當以朋友、夥伴這種平等的姿态交流、相處。
一味地讓孩子聽話順從,并不是一種可取的帶娃之道。
這一點,恰是片名「呼朋引伴」的寓意。
電影的英文名「C'mon C'mon」則暗含了另一層寓意: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不完美的。
都需要面對這個問題百出、意外橫生的糟糕世界,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所以,與其說是帶娃,不如說是伴娃。
并肩前行,共渡難關。
「加油,加油,加油,再加油……」
它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了孩子。
但,也請不要小看了孩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