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揉完饅頭放進蒸鍋裡二次發酵,坐下來歇會兒。
在美食美味遍天下的今天,對于食物的味道,年齡越大越留戀以前自家食物的味道,或者可以說是媽媽的味道。
二套王小丫接地氣的一句“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提醒了多少人不要忘了回家吃飯。
今天這饅頭,我就是試着用沒有酵母時代的發面方法來蒸的。
昨天包餃子特意多活了點面,因為我預謀着要用老面引子來發面蒸饅頭。朋友們在一起聊天談論家常,碎碎念地說起各種吃食做法的時候,總是很懷念地說“就愛吃過去那種大堿開花饅頭。”确實,那種饅頭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讓人難忘。雖然我自覺用酵母蒸的饅頭也挺好吃的,但還真沒試過會不會蒸大堿開花饅頭。上一次蒸饅頭因為記性不好,下班回家用酵母發面後給忘了,上床睡覺才忽然想來還發着面!急忙忙地跑到廚房一看,我的天啊!面都發的溢出盆來。心想,這下發大了肯定酸了,就放了比平時多一倍的堿去中和酸。結果堿大了,意外成就了大堿饅頭。雖然饅頭沒開花,但顔色變黃真的是大堿饅頭了,确實有股記憶中的特殊香味。
這次棄用酵母,而是用昨天中午剩下的餃子面,上午特意放到陽台上讓它發酵。午飯後發現老面引子發好了,就開始和面。誰知這面發的好慢,中午一點半開始,一直到晚上八點才算發起來了,這期間還把面盆放到廚房的西照日頭裡暖着。
确實,這樣發的面有股特殊的淡淡的酸味,我試着放了平時的用堿量,揉了一會聞着還有那股酸味,就準備再放點堿。因為怕堿有小疙瘩揉不勻,把堿面放到手心裡後到了一點點水在裡面,哈!這回可好,真實地體驗了一把堿溶于水放熱的實驗,真的挺熱呢,依仗着堿量小,才沒燙着。待揉勻了,聞着還有點點酸味,就在案闆上又放了剛才那麼多的堿,用掌心使勁搓到沒有小疙瘩了,才繼續揉面。若不将堿疙瘩揉開,饅頭就容易有黃色的堿點。記得老媽過去蒸饅頭,總要揉完面揪一小點放到竈火裡燒一下,看看面發的好壞,堿放的合适不合适。而我最愛吃這試面的火燒出來的美味。
揉饅頭的時候想起看過一個小故事,說農村進城的夫婦倆在樓區蒸饅頭賣。因為掌握不好堿量,蒸出來的饅頭個個是顔色發黃的大堿饅頭。購買的人絡繹不絕。終于有一天夫婦兩掌握了用堿量,整出來的饅頭又白又大,人們卻不買了,還紛紛說夫婦倆學會偷工減料了。
還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在龍山老家看電影,不知道是什麼名字,是古裝片。就記得一個鏡頭:應該是嫂子看無父無母的小叔子回來了,就趕緊把桌子上的一盤又大又白的饅頭按個咬了一口占下,不給小叔子吃。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單單記得這個情節,可能是那會生活困難的沒見過那麼又白又大又煊軟的饅頭吧。
話說回來,我也是最近幾年經過失敗才蒸好饅頭的。有酵母發面,把蒸饅頭變得容易了。自己愛吃自己蒸的饅頭,也就愛上了揉面。我很喜歡晚上一個人靜靜地在廚房揉面。那面揉進了回憶,揉進了一天的故事,揉進了無數的幻想,揉進了喜怒哀樂,也可能什麼什麼都沒有,揉的就是靜心靜氣。所以,可能我蒸出來的每個饅頭,都有不同的味道。
饅頭要出鍋了,我趕緊看看去了!
說實話,雖然這次的饅頭看着又白又煊,但堿放少了,細品微微有一點點酸呲牙, 不知道我今天揉進去了什麼?
我得琢磨着怎麼把它變成美味,好打掃淨了。
早晨嘗了嘗昨晚蒸的饅頭,好像不是酸味,而就是老面引子發面饅頭特有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