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有陰晴圓缺的變化,因此也被無數文人墨客賦予情感,它們或是仰天長歎,舉起酒杯與好友獨酌于月下,或是感懷抒情,獨自拿起紙和筆,書寫出内心的聲音,同時月亮也代表一種思念,從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到蘇轼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都是一種美好的寄托。
一、《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是描寫月亮,抒發思念的佳作,開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經典,在月光的照耀之下,海水會顯得更加透亮,與此同時也伴随着一種凄清之感湧上人的心頭。
二、《絕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三、《念奴嬌·中秋》
宋代:蘇轼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迹。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鸾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曆曆。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起舞徘徊風露下”與“我醉拍手狂歌”上下關聯,巧妙化用了李白的《月下獨酌》詩意:“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四、《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青雲 一作:白雲)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盤,月亮像白玉盤一般明亮,這是借用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既是對月亮形态的描寫,也是對其寓意的寄托。
五、《中秋對月》
唐代:曹松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本期編輯:王甯 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