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回想起高考百日誓師仿佛就在昨天,可如今留給我們高三生的時間卻隻有不到20天了,面對高考每個學生都拿出了自己的最“雞血”的一面。
他們把一個小時拆成一天來用,學習也再也不用家長和老師催促,似乎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心安一點。
高考在某種程度上的确能改變人的一生,不同高校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這點從高校的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就能預見。
當學生進入到一所好的大學,他們可能從此踏上花路,迎接更加廣闊的未來;但如果學生不幸隻上了一個非常一般的大學,那麼未來就業就不會有那麼順暢了。
所以說高考填報志願時,選擇一所好的大學,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有不少家長在查閱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些高校的名稱後綴是“大學”,但有些則的是“學院”,這是怎麼回事呢?
“學院”和“大學”有何區别?并不是一本和三本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誤區,他們認為以“大學”為後綴的高校,就是一本、二本院校;而以“學院”後綴結尾的就是三本院校,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
的确有一部三本院校是以“學院”為後綴的,但也有很多一本、二本院校也是以“學院”結尾的。
像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是無數考生的夢想。
其實學院和大學都是本科院校的後綴,兩者之所以叫法不同,是因為在這些方面有略微不同。
· 在校生人數不同
首先兩者全日制的在校生規模是不同,大學要求全日制學生應在8000人以上,研究生人數比例應不低于5%;學院則是要求全日制學生在5000人以上即可。
· 師資隊伍不同
大學要求學校的專任教師與學生的比例應在18:1,且要求學曆更高,具有研究生學學曆的人數應超過總數的一半;而學院對教師的數量更少,不少于280人即可。
· 學科覆蓋率不同
兩者在覆蓋學科上也是不同的,專科隻需要有1個學科門類為主要學科即可;但大學則需要擁有3個學科門類以上。
· 基礎設施建設不同
最後兩者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有硬性要求的,像大學的總占地面積就要大于學院,另外大學的儀器設備和藏書也應比學院更多。
高校名稱被規範,這屆高考生有福了可以看出來大學和學院之間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如今教育部嚴格規範學院和大學的名稱使用,像之前的湖畔大學就因為不符合相關規定,重新更名成“湖畔創研中心”。
國家對高校名稱嚴格規範,對于我們高考生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這屆高考生有福了。
要知道在過去,經常會有一些不符合規範的學校故意給自己起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利用“大學”這兩個字來混淆視聽,迷糊考生和家長。
現在高校的名字有了嚴格的規範,學生在報考的時候,一看就能區分哪些是大學,哪些是學院,再也不會出現報考烏龍了。
高三生在報考志願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院校和專業?雖然大學的要求比學院更高,但這并不意味着大學就一定比學院好,像中央美術學院,它是國内最好的美術院校,家長在幫助學生選擇院校的時候一定要多方考量,不要太過武斷。
學生在報考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學科做選擇,例如同學們物理很不錯,就可以報考物理類的學科,例如土木工程、機械等;
化學比較好的同學可以報考化學類、材料類和醫學類的專業,根據自己擅長的學科選專業,這樣同學們在之後學習才會更有優勢。
緻高三生:總有一天,你會感謝這個曾為夢想“拼命”的自己有人說,無高考不青春,高考承載着很多人的青春回憶,這些回憶在現在的同學們看來,可能并沒有那麼美好。但相信我,當你五年、十年再回首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時光有多可貴。
高三很苦,它的苦體現在一根根寫完的筆芯,也體現在書桌上堆成山的試卷和習題冊;
但高三也很甜,它甜在你現在有一個明确的目标,并可以通過努力離夢想越來越近。
同學們要相信,你隻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高考可能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卻能讓你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
總有一天,你會回過頭來感謝這個曾經拼命努力的自己!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大學”和“學院”最大的區别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