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民小雷在周末逛超市時發現,在超市生鮮區的中心位置新增設了粥品專區,綠豆、紅豆、薏米、黑米、百合、蓮子、紅糖等煮粥原料整齊地羅列在展櫃上,也有混合好的散裝八寶粥、紅豆薏仁粥、小米雜糧粥等供消費者選購。
超市将粥品原料區挪至“C位”也變相反映出,在冬季大家更偏愛喝粥。不過,作為廚房新手的小雷,看着琳琅滿目的粥品原料也産生了一些疑問,喝粥好還是吃飯更好?自己煮粥又該選擇哪些食材?
日常主食應該喝粥還是吃飯?
不少朋友在準備日常飲食時都會産生這樣的糾結,蒸米飯還是煮粥呢?
對此揚州市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蔣放曾公開表示,喝粥還是吃米飯要分具體情況,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早餐喝粥更合适。米飯的米水重量比為1:1.2-1.5,而米粥的米水比多達1:8-10,即使是雜糧粥,也有1:6-8,換算而言,喝上一小碗粥就等于補了200毫升水。而夜晚呼吸、皮膚蒸發加上早起後排尿會損失約500毫升的水分,急需補水。早上喝上1-2碗粥能補充身體水分,早上喝粥要比吃米飯更合适。
中餐吃飯更合适。蔣放解釋道,1碗米飯的量相當于3-4碗粥。而中餐是一天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餐,既要保證能量又要講究多樣化飲食。我們的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中午喝粥不吃飯會導緻熱量、營養攝入不夠。所以,中午主食還是選米飯更好。
雜糧粥是晚餐主食的好選擇。頓頓吃上白飯是上上輩人的目标,到如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過,為了追求國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因此,主食要考慮加入全谷物、雜豆類、薯類等食物,雜糧粥就是很好的選擇。在熬粥時加入雜豆、紅薯、芋頭等食材,不僅營養更加均衡,飽腹感也更強,尤其适合有減肥需求的朋友。
不建議把粥作為兒童的常規主食
一些家長認為粥更好消化,營養更好吸收。所以經常把粥當做孩子的主食。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内科學系主任張文宏曾在媒體采訪時表示,“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事實上,不僅是早餐,一日三餐都不建議把粥作為兒童的常規主食。
中國注冊營養師劉晨曾公開表示,兒童的胃容量非常有限,一碗粥下肚,短時間内胃部都被水分占據了,會影響其他蔬菜、肉類食物的攝入。看上去好像是吃飽了、孩子的胃口變好了,但事實上沒有吸收足夠的營養,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另外,對于年齡更小的寶寶,長期吃粥類的軟食,會降低咀嚼次數,有可能會導緻兒童咀嚼吞咽能力發育遲緩。
這些人群喝粥有講究
面對小米、糙米、燕麥、黑豆等種類繁雜的食材,煮粥究竟該選哪些呢?
注冊營養師李靓莉曾公開表示,煮粥食材一般來說越豐富越好,但有些人群也要注意食材的選擇。
對于身體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煮粥應該少放雜豆,特别是黃豆、黑豆、綠豆等,因為這些豆子消化比較困難,還更容易産生氣體;如果有腹瀉的情況,可以多放一些糙米、大黃米、小米、山藥、蓮子,這些食材容易消化,對腸道刺激小;煮粥時可以添加一些白糯米來增稠;烹饪之前,最好将煮粥食材浸泡8小時以上。
對于三高和減肥的朋友:和消化不良的朋友相反,應該多放雜豆,比如紅小豆、綠豆、芸豆、豌豆、蠶豆、鷹嘴豆等等,它們的血糖反應更低;注意少放棗、葡萄幹等甜味食材,最好不要加糖;減少食材浸泡時間,不要煮得太軟爛,有一些咀嚼感能夠增強飽腹感。
(内容綜合自:丁香醫生、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