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廣西警方偵破一起
史上最大的虛開增值稅發票案
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而這也并不是個例
在公平與正義面前
越來越多的違法偷稅行為
暴露在了陽光下
因此,面對稅收負擔
我們應該學會的是
合理的稅收籌劃
而不是違法逃稅避稅
合理的稅收籌劃是可以
為企業開源節流的
和避稅是有着本質的區别哦
那麼,今天
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稅收籌劃是什麼
以及稅收籌劃的十大基本方法吧!
一
稅收籌劃與偷稅漏稅的界限
所謂稅收籌劃
是利用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
進行合理的避稅
從而減輕稅收負擔
(比如,利用關聯企業轉移定價等來減少納稅)
偷稅則是違反法律政策
(例如:虛報支出、僞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等)
屬于法律禁止的行為
與合法避稅有本質的區别
前者并沒有違反國家稅法
不受法律處罰
還受到法律保護
後者則是違反稅收法律的行為
受法律制裁、處罰
二 十大基本方法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内
通過對經營活動
投資行為等事項
進行事先規劃安排
可以有效的起到
節約稅款、延期納稅
和降低稅務風險的作用哦
所以劃重點啦!
稅籌是一種事先的安排
而不是事後“諸葛亮”
一切事後既成事實業務的籌劃
都是在亡羊補牢
因此,企業在納稅行為之前
就要找到靠譜的稅籌方法
合法的進行稅籌
小編也為大家搜集了10種
基本的稅籌方法
供大家參考~
【一】納稅人籌劃法
顧名思義
就是進行納稅人身份的
合理界定和轉化
使納稅人承擔的稅負
盡量降低到最小程度
或直接避免成為某類納稅人
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在納稅人身份的選擇上
就要考慮是選擇
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
其次,不同納稅人之間的轉化
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
也都是有學問的
最後就是要避免成為法定納稅人
比如房産稅
企業如果擁有露天的一些建築物
可以把這些建築物的造價
同廠房和辦公用房等分開
在會計中單獨核算
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成為
遊泳池等的法定納稅人
【二】稅基籌劃法
這一個就是比較專業的啦
小編先為大家列舉出來
具體會在之後的文章
給大家慢慢分析的~
(1)控制或安排稅基的實現時間
稅基推遲實現;稅基均衡實現;稅基提前實現
(2)分解稅基
通過分解稅基,使稅基從稅負較重的形式轉化為稅負較輕的形式
(3)稅基最小化
合法降低稅基總額
【三】稅率籌劃法
(1)比例稅率籌劃法
通過比例稅率籌劃法
使得納稅人适用較低的稅率
(2)累進稅率籌劃法
防止稅率攀升
注意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等
累進稅制對稅負的影響
【四】稅收優惠籌劃法
所謂稅收優惠就是
特殊行業、特定區域
特定行為、特殊時期的稅收優惠
而稅收優惠的形式也有很多
比如免稅、減稅、免征額
起征點、退稅、優惠稅率
以及稅收抵免等等~
【五】會計政策籌劃法
這裡學問也很多
分為分攤籌劃法和
會計估算籌劃法
會計估計籌劃法就是
有企業生産經營中
存在諸多不确定因素
一些項目不能精準計算
而隻能加以估計
因此在核算中
對尚在延續中、其結果未确定的
交易或事項需要估計入賬
這種估計會影響
計入特定時期的收益或費用的數額
進而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
【六】稅負轉嫁籌劃法
稅負轉嫁籌劃的操作平台是價格
其基本操作原理是
利用價格浮動、價格分解
來轉移或規避稅收負擔
具體可以分為
稅負前轉籌劃法
與稅負後轉籌劃法
【七】遞延納稅籌劃法
1.推遲确認收入
不同的結算方式:委托代銷
2.提前支付費用
需要支付的費用提前支付
【八】規避平台籌劃法
在稅收籌劃中
常常把稅法規定的若幹臨界點
稱為規避平台
規避平台建立的基礎是臨界點
因為臨界點會由于“量”的積累
而引起“質”的突破
是一個關鍵點
當突破某些臨界點時
由于所适用的稅率降低或優惠增多
從而獲得稅收利益
這便是規避平台籌劃法的基本原理
【九】資産重組籌劃法
合并籌劃法
是指企業利用并購及資産重組手段
改變其組織形式及股權關系
實現稅負降低籌劃方法
(1)企業合并可以進入新的領域、行業,享受新領域、新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2)并購大量虧損的企業,樂意盈虧補抵,實現成本擴張;
(3)企業合并實現關聯性企業或上下遊企業流通環節減少,合理規避流轉稅和印花稅;
(4)企業合并可能改變納稅主體的性質,譬如由小規模納稅人變為一般納稅人,由内資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5)企業合并可以利用免稅重組優惠政策,規避資産轉移過程中的稅收負擔。
分立籌劃法則是利用
拆分手段
可以有效地改變企業規模和組織形式
降低企業整體稅負
【十】業務轉化籌劃法
業務轉化籌劃法手段靈活
注入購買、銷售、運輸、建房等業務
無形資産轉讓可以
合理轉化為投資或合營業務…
通過梳理會發現
合法節稅的方法真的有很多
依法、合規、恰當、合理地
享受我們應該享受的優惠
也是國家給納稅人的權利哦
所以如果企業想要節省
稅收支出的話
可以選擇适合的稅籌方法~
但是大家也切記
不要刻意地為了省稅而節稅
應把防範稅務風險放在第一位哦
千萬不要丢了西瓜撿芝麻
那就得不償失啦
特别是近兩年
國家減稅降費力度之大
是40年來之最
這就是中小企業節稅最好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