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地月系年齡測定表明:月球在地球誕生不久後就相伴在地球左右,經曆了幾十億年的磨合後,現在月球的公轉周期恰好等于地球的自轉周期,這導緻月球永遠隻有一面對着地球,另一面則永遠隐藏在了黑暗中。
盡管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就将人類的足迹留在了月球上,但六次登月的降落點仍然在月球正面,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依舊沒被揭開。
直到2018年12月12日,我國的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南極的艾特肯盆地,人類才第一次看到月背面的真面容。
三年以來,我國通過嫦娥四号累計獲得探測數據3780G,取得了月背面表層形貌、礦物組成等多項研究成果,不過裡面的絕大部分數據是我們普通群衆無法理解的,隻要知道這些數據是人類探索月球的一大步就足夠了。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嫦娥四号又發現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和五十多年前美國登月的大不相同。于是又引起一波熱議:
美國登月是不是造假了?
為什麼和我國探測結果會不相同?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Robotics》近期刊登了一篇名為《“玉兔二号”月球車2周年的月球背面移動與科學探索》的封面論文,這篇論文由中國科學院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等家聯合機構共同發表。
文中指出:科學家基于嫦娥四号在月背面采集的月球土壤樣本,進行了月壤物理學力學特性分析,和此前美國阿波羅登月時采集的月壤完全不同。
這是怎麼回事?
都是在月球提取樣本,為什麼會不一樣?
研究結果表明,在玉兔二号月球車給出的月壤力學特點中,月壤風化層的承壓特性和地球上的幹沙和沙壤土類似,也就是說在地球上也能找到和月壤特征類似的區域,和阿波羅計劃中獲得的月壤相比,玉兔二号發現的月壤具有更強的承壓性。
根據多個不同地點拍攝的圖像也能觀察到,玉兔二号車輪粘有大塊團狀土壤,但玉兔二号車輪本身并不會導緻粘土,這就說明嫦娥四号着陸區附近月壤内聚力很大,包含高比例的凝集物,當車輪碾壓時它們更容易團聚到一起。
那麼美國登月是真的嗎?
從曆史記錄上來看,作為當時航天競賽的巅峰産物,美國用于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持續到了1972年,總耗資達到了254億美元,占據了當年美國全部科研經費的五分之一。
最後的結果是阿波羅計劃累計登月六次,帶回了超過380公斤的月壤,并且贈送給了中國一克月壤,雖然這一克月壤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清,還被一分為二送到了北京天文館一份,但我國也憑這0.5克月壤前後發表了14餘篇科研論文。
所以說在官方層面對于美國登月是沒有懷疑的,而且如果美國當時真的造假,真的是在好萊塢攝影棚裡拍攝的登月畫面的話,蘇聯肯定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拆穿美國,以此來在航天競賽中徹底戰勝美國,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所以說美國載人登月的真實性是不需要懷疑的,隻是他們後來沒再去過月球而已。
至于嫦娥四号的月壤和阿波羅帶回來的月壤不同,主要是因為我國探測器的着陸地點,取樣地點都和阿波羅登月時的着落點不同。
上面我們提到,嫦娥四号是第一次降落在月背面的探測器,它的降落點在南極的馮-卡門隕石撞擊坑,而阿波羅在月球正面的月海上,兩者的距離就相當于地球的赤道和南極。
要知道地球上隔幾米的距離土壤都可能會有不同,更别說從撒哈拉沙漠中取一把沙子,再從海邊的沙灘上取一把沙子,然後把兩者進行對比研究了,所以月球上不同區域的月壤存在差異是完全正常的情況。
至于美國未曾重返月球,則是因為時代變了
因為蘇聯解體後美國沒有了壓力,完全不需要再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進行載人登月了,畢竟它的投入和産出不成正比,是徹頭徹尾的賠本生意。
不過近些年來随着科技的發展,各國已經有了對月球進行開發的一些想法了,包括中美在内的多個國家都準備在21世紀進行載人登月,并且都準備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實現對月球資源的細緻摸排和開采。
而在所有月球資源中,最引入注目的就是氦-3
它是一種清潔安全且高效的核聚變燃料,地球上隻有少得可憐的幾百斤,但月球上有上百萬噸,假如以後有能力進行大量開采,能源危機就将不複存在。
除了氦-3外,月球還有上百種礦物質,僅月海的玄武岩中就有着百萬億噸可開采的金屬钛,它在航空工業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在人類對月球進行開發後,也許它還可以反哺航空工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