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是什麼?就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體現在“責任擔當、權力、利益”等方面的言行之中,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人品好的人,與人為善,做人實在。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就别指望他的人品有多好了。連最起碼的善良都弄丢了,做人的原則都沒有了,人品肯定就是“每況愈下”。
父母生了養了我們,等我們長大之後,本應該努力回報,但是總有一些人,不僅沒有回報父母,反而責怪父母沒用,沒有留下一堆的财産給他,還心安理得當“啃老族”。
對待父母的态度,暴露了你的人品。人品好的人,“孝”字擺中間;人品不好的人,“利”字擺中間。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父母在的地方,永遠是你最溫暖的家,父母不在了,不管你回到哪裡,都感覺不是家,特别是漂泊在外的人,父母不在了,也就不想不想回家鄉了。
混迹社會,我們就像野草一樣飄搖着,不管身邊有多少人,但真心關心你的人,沒有幾個。大部分的人,都是互相利用的關系,或者是潛在的利益關系。隻有父母,才會永遠牽挂你,在你最苦的時候,連買棺材闆的錢都要拿出來給你。他們沒有想過自己以後怎麼辦,而是想着你以後怎麼辦。
人品好的人,總是會理解父母的難處,感恩父母的好處。我的同學大椿,五歲就沒有了親爹,後來他的母親改嫁了,他是繼父撫養大的。可是繼父對他并不很好,還常常打罵他,尤其是看到他成績不好的時候,拿鞭子抽他,這樣的痛苦,讓他暗自發誓,“長大後,一定要打繼父一頓,不給他養老。”大椿努力讀書,考上了省裡的大學,大學畢業後,在湖北武漢工作,是一家食品公司的管理人員。當大椿拿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突然想起要給母親郵寄一點什麼,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趁着周末,他去買了一件毛衣,打算郵寄給母親,但是走到郵局,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勁,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做人,不能厚此薄彼”,當大椿想到這句話的時候,回到剛剛買毛衣的小店,再買了一件男士毛衣,當然是送給繼父的。
《好兄弟》中有幾句這樣的歌詞:男兒一口氣,有志向四方,感謝大哥當初一巴掌,我懂得風雨中什麼是堅強。大椿後來對這幾句歌詞深有感觸。如果不是繼父給自己“一巴掌”,可能自己這輩子都要待在農村,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繼父對自己打罵過,但在他上學的費用上,從來沒有含糊過。這樣的一份恩情,讓大椿回想起來很溫暖。
去年端午節,食品公司放假兩天,大椿打算回老家過節。大椿車票都買好了,但是公司臨時要接待一個重要客戶,又把大椿喊到公司,希望他以事業為重,就别回老家了。大椿想了很久,就和上司說,“我和客戶溝通下吧,看能不能延遲幾天,再談合作的事情。”大椿撥通了客戶的電話,說了自己要回家孝順父母的事情,也談到了自己和繼父的感情。大椿還和客戶說,“過節了,你也回家看看父母吧。他們一定在想你了。”一番話,讓客戶在電話裡就哽咽了,他說,“改天我再約你,這個端午節,我也回家。”端午節之後,客戶如約而至,見到大椿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的孝順,讓我看到了你的好人品。真的謝謝你......”
是啊,一個孝順父母的人,人品絕對不會太差,是一個值得交往和信任的人。孝順父母的人,走到哪裡都沒有忘記自己來時的路,才是真正樹立了做人的榜樣。
一個人品好的人,總是會深刻理解父母,即便有的父母一輩子沒有出息,還和自己有很多的恩怨,但自己的身上流着父母的血,對父母的态度,是一份“血溶于水”的态度。
曾經有讀者在微信上聯系我,還向我抱怨,“我的父母太沒有出息了,我結婚的時候,都沒有給我一分錢,還告訴我,銀行裡有十多萬的債務,等着我去還。”
我就對這位讀者說,“父母沒有出息是一回事,你抱怨父母是另一回事。即便父母一輩子沒有出息,也不值得你抱怨。”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這位讀者就再也沒有回複我了。也許他在反思自己,也許我的話讓他很不舒服。
後來,我看了這位讀者的朋友圈,他有幾條朋友圈消息是這樣的,“我已經五年沒有回家了,也不想回家”;“媽媽打來電話,要我寄點錢回去,家裡買谷種要錢,我沒有打算寄給她,她都不愛我,現在憑什麼啊”;“遇到窮得掉渣的父母,才是我一生最大的悲哀”。看了這些話,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總是有不孝順父母的理由,因為他總是看到父母的“短處”,忘記了父母對他的“恩情”。
一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人品不會太好,因為他隻是記仇不記恩。他對父母的态度是“絕情”的,他很在乎自己的利益,從來不願意分一點點利益給父母。
對待父母的态度,就是你的人品。“态度”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一個人的内心世界一覽無餘。也許很多人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的能力,但隻要孝心還在,總是會想方設法對父母好一些,如果沒有做好,也會有愧疚感。
老舍先生說: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即便父母健在,也是視而不見,已經失去了人品的“根基”,即便自己腰纏萬貫,也是令人不恥。
所以,你一定要記住,對父母态度惡劣的人,不值得交往。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