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穿行在漳州東山海域,海面潔淨、蔚為壯觀。原本被密集養殖區阻隔的波濤,如今也蕩漾起來,海原本的模樣重新展現;漁排上,一口口網箱内肥美的魚類被裝上漁船,碼頭上運載海鮮的車輛來回穿梭;靠岸後,觀海亭、夜景燈光秀、音樂餐吧、民宿……“一島一景”,盡享海上美好時光。
東山縣下西坑村合理規劃海上養殖區,擴寬海上航道
作為全國第六、福建省第二大海島縣,近年來,漳州市東山縣以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為契機,全方位做強海洋經濟,打響“海上東山”品牌,先後獲評全國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範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國家生态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200強等國家級榮譽。
如今的東山縣,生态佳、養殖興、旅遊旺,正蓄力朝着“國際旅遊島”的目标闊步邁進。
浮球“泡改塑”、擴航道
海上生态治理攢“底氣”
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守護好東山海上生态,就等于為東山攢下更多發展空間。
在這場海上生态“保衛戰”中,東山縣下西坑村總結出了一套經驗——海鮮和海菜吊養浮球“泡沫改塑膠”,合理規劃擴寬航道,讓海水“活”起來。
下西坑村養殖大戶許建添介紹,受浮力和傳統養殖設施的限制,以前,養殖戶以泡沫浮球為主,在海域上吊養海蛎,但經風吹日曬,泡沫浮球易脫落,形成海洋垃圾。現在改成塑膠浮球,浮力也不錯,還更環保,且使用壽命還是泡沫浮球的3倍以上。
下西坑村黨支部書記許桂喜介紹,考慮到養殖戶對更換塑料浮球的資金顧慮,政府采取給予養殖戶改造補貼,即養殖戶出資約1/3,政府補貼約2/3。同時,政府對原舊養殖設施統一交由專業機構進行回收處置。
“航道被堵,海水流通不暢,不易于守護海上生态和發展海上經濟。”許桂喜介紹,近十幾年來,下西坑海上養殖業迅猛發展,成為當地群衆的“當家産業”。但随之而來的是養殖業無序盲目發展,擠占航道、錨地及其他海洋産業發展空間。
2018年,下西坑村辦理海域使用權證書後,将村集體的5000多畝海域分成6片,通過采取清理航道、規劃漁港停泊區、要求養殖戶在海域上留出200米寬的主航道、建設新型塑膠漁排等措施,逐步升級海上生态養殖。同時,下西坑村還成立海漂垃圾打撈隊伍,全面清理轄區海域内海漂垃圾。
下西坑村海域的蛻變,是東山縣海上生态綜合整治成果的縮影。近年來,東山縣堅決守護好海岸、海灣、海島、海灘、海水“五海”資源,下大力氣推進海洋生态綜合治理,推進總投資1.25億元的八尺門退堤還海貫通工程,在福建省率先劃定海洋生态保護紅線,明确劃定出“可養區、限養區、禁養區”,同時狠抓無序養殖治理。3年來,東山已累計清退或遷移對面嶼、東門嶼、大坪嶼等無人島周邊漁排近4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現在的東山縣,已是全國重要的出口海捕水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國家生态縣,全國十大美麗海島評選第一,連續五年蟬聯“全國深呼吸小城100佳”,還被中央作為33個全國生态保護和建設典型示範區之一向全國推廣。
海上養殖“傳幫帶”
一戶帶着多戶緻富
海上生态環境提升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帶動海上養殖戶提升養殖技術和提高養殖産量。
東山縣岐下村便是帶領轄區養殖戶緻富的典型。岐下村作為一個以養殖業、淺海作業為經濟主體的農牧漁業大村,全村有700多戶村民從事養殖,生産經濟魚類、蝦類、貝殼類等,年産值上億元,是東山縣最大的“海上牧場”。
談及岐下村養殖戶的“發家史”,就不得不提及岐下村的“傳幫帶”文化。
近年來,岐下村通過成立海上牧場黨支部,支部黨員分成4組,黨員帶頭先行先試,并組成内部交流平台,通過“結對子”的方式,全面對村内漁排養殖戶進行挂鈎幫扶。
東山縣岐下村海上牧場黨支部黨員現場指導養殖戶海上養殖技術
村民陳少義回憶,2020年,他發現村内海上養殖業興起,便回鄉搞起海上藍子魚養殖。但因缺少經驗,錢剛投入的第二個月,他就發現自己的藍子魚大部分爛鰓。
得知陳少義情況後,海上牧場黨支部書記陳細水趕緊趕到漁排上,對陳少義做養殖指導。一周後,陳少義的藍子魚恢複健康。2021年,陳少義加大投入,一年純利潤達30多萬元。
除了現場指導和經驗分享外,海上牧場黨支部黨員還經常幫村民墊付成本,緩解村民資金壓力。村民陳文生以前是村裡的扶貧戶,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幫扶和村内黨員的資金支持并解決銷路,目前,他家蓋起了三層樓,收入達到村内中等水平。
在東山,還有不少漁村像岐下村一樣,将“傳幫帶”文化延伸到生産生活的最前線。近年來,東山縣全力推動漁業生産、漁業養殖、漁業管理等“三漁同創”工作,并科學規劃銅陵皇金鮑、下西坑貝藻類、岐下斑蝦類、烏礁灣仿野生魚類、宮前灣深遠海養殖、東古親營紫菜養殖等六大現代生态養殖片區,作為未來的支柱項目。今年上半年,東山縣漁業總産值突破40億元、增幅5%,全縣水産品總産量超過20萬噸,增幅達到5.11%,均居全市第一。
設法造景點、深挖附加值
朝着國際旅遊島邁進
東山縣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上旅遊是東山的最大特色。
傳統海上旅遊規劃多以海洋、沙灘和餐排為業态,帶動提升經濟效益,東山縣則蹚出了一條新路子,尤其是東山縣銅興村,挖掘整合“海·陸·城”文旅資源,培育“一島一景”,進行多産業融合,催生親子旅遊類、夜間旅遊類、大健康旅遊、大體育旅遊等“旅遊 ”業态發展,讓海上旅遊成為另一種生活方式。
東山縣銅興村打造的“海上夢想·家”景點全景圖
“造景點,帶動海上旅遊,這樣發展更長遠。”銅興村黨支部書記張鴻仁介紹,近年來,銅興村通過邀請鄉賢和設計團隊等方式,為銅興村量身打造網紅打卡點,規劃網紅打卡點線路、建設景點旅遊基礎設施、網絡上多維度推廣景點等方式,造景點,并深挖景點附加值。
其中,銅興村以“村企聯姻”合作經營方式,啟動銅興村對面嶼“海上夢想·家”項目,以海島和遊艇為背景,依托對面嶼陸島交通碼頭的現有設施,對對面嶼島上閑置民房升級改造,建設酒店(民宿)、網紅餐廳、音樂餐吧、茶歇室等服務設施,并配套設置海上休閑觀景亭、夜景燈光秀等,為遊客提供娛樂表演、帆船帆闆、趕海拾貝、垂釣、潛水等休閑體驗活動。目前,銅興村近1/4的村民(200多戶)參與村内多個旅遊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年增收約500多萬元。
如今,東山縣正布局濱海旅遊重點景點項目建設,謀劃打造“一海九灣七基地”。“一海”即完善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延伸工業、旅遊、水産等高質量海洋産業鍊條,打響“海上東山”品牌。“九灣”,就是把南門灣打造成現代與傳統融合的網紅打卡灣區;把嶼南灣打造成有自然風光、文化底蘊、商住配套的清新浪漫灣區;把馬銮灣打造成國際化濱海休閑度假灣區;把金銮灣打造成山海聯動、文體旅融合的活力灣區;把烏礁灣打造成深呼吸、慢生活的生态康養灣區;把澳角灣打造成淳樸靜谧的漁家風情灣區;把宮前灣打造成海洋文化、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的綜合體驗灣區;把西埔灣打造成休閑垂釣、攝影寫生、海上觀光的親海生态旅遊灣區;把東山灣打造成集商貿物流、旅遊集散、跨境電商于一體的現代服務灣區。“七基地”即高标準建設帆船帆闆、文旅影視、攝影寫生、研學培訓、休閑垂釣、山地自行車、體育綜合訓練等七個旅遊産業基地。
今日的“海上東山”,正蓄力朝着“國際旅遊島”的目标邁進。
來源:海峽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