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牛病,除了常見牛病外,還有一些不常見及不易治療的牛病,我們可以将其稱為“疑難雜症”,下面小編便給大家介紹4種養牛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疑難雜症,希望對廣大養牛戶朋友能夠有所幫助!
1、牛骨眼脹
隻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養牛戶才可能知道該病,這是一種類似于“急性瘤胃脹氣”的病狀,與之不同的是該病牛骨眼(即瞬膜,亦稱第三眼睑)發生腫脹。 該病多發生于放牧中或食後不久,突然發病,瘤胃迅速膨脹,患牛不安,搖頭望腹,精神緊張,不斷呻吟,呼吸加快,伸舌流涎,血管怒張,眼球突出,瞬膜外翻、腫脹、發绀、色青、邊緣發黑,後期肌肉震顫,倒地抽搐,心跳加快,最後多因呼吸困難或心髒麻痹而死亡。
該病按照急性瘤胃脹氣進行緩瀉、瘤胃穿刺放氣治療效果往往不佳,應采用割除骨眼的方法對該病進行治療。用鑷子将瞬膜提起,然後用手術剪将發黑的部分剪掉,使之出血,然後敷以少量食鹽或幹淨煙灰,5~10分鐘後患牛便會頻頻嗳氣、腹脹消失。
當前該病在臨床上可以說極為少見,可能與飼養方式的轉變有較大的關系。
2、牛荨麻疹
牛亦會發生荨麻疹, 中獸醫将其稱之為“遍身黃”、“風疹塊”,其多發生于春夏兩季。該病發病原因可分為内、外及遺傳因素,牛體過敏體質、采食黴變或有毒草料、更換飼料、注射疫苗或藥物、蚊蟲叮咬、寒風或雨水侵襲、接觸刺激性氣體等均可誘發牛荨麻疹。患牛皮膚多突發瘙癢和迅速出現局限性疹塊,直徑0.5~5厘米,有圓形、環形和橢圓形,常突出于皮膚表面。患牛發病後精神興奮不安,或萎靡不振,消化系統紊亂,反刍減少或停止,采食減退,常伴有腹瀉和輕度發熱。部分患牛疹塊會在幾個小時内消失,多數患牛會持續1~2天,但亦有極少部分患牛3~5天内難以消退或反複發作。
對患牛進行治療時,首先應盡可能去除各類刺激性因素,然後給患牛靜脈注射地塞米松、維生素C及葡萄糖酸鈣等藥物進行抗敏,最後采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草藥進行外部塗抹減輕症狀,例如苦菜搗爛擦抹患部、柞樹葉加水煎汁塗擦患部、馬齒苋搗爛擦抹患部等。
3、牛翻胃吐草
牛翻胃吐草是一種慢性病,多發生于老弱牛,主要是因為日常管理不當、精料過多、飼料黴變、過飲冷水、夜露風霜等使患牛脾胃受寒或脾胃虛弱所緻。患牛精神不振,低頭耷耳,被毛逆立,無光澤,食欲下降,反刍減少,日漸消瘦,口流清涎,鼻眼浮腫,出現吐草,有的采食後随即吐草,有的邊采食邊吐草,吐後還會繼續采食,吐出的草多呈團狀。
牛翻胃吐草的防治應先改善飼養管理,合理搭配與供給飼料,保持飼料中粗精比例平衡,不能大量飼喂精料,不能飼喂黴變、冰凍飼料,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冬季最好飲溫水。同時注意牛舍衛生,勤打掃、勤消毒,保持牛舍溫度冬暖夏涼,通風良好。患牛可喂服一些健脾健胃的散劑,例如山楂健胃散、陳皮健胃散等,同時可喂服活菌制劑為其補充胃腸有益微生物群,亦可注射複合維生素B注射液增強消化功能。
4、犢牛先天性失明
犢牛先天性失明多由缺乏維生素A所引起,其主要由于母牛妊娠期間日糧中缺乏維生素A或胡蘿蔔素,例如長期飼喂劣質幹草、棉籽餅、麸皮等草料。患病犢牛出生後便比較虛弱,可視粘膜呈土黃色,哺乳反射遲鈍,易出現消化不良,常伴有卡他性肺炎,流漿液性或黏液性鼻液,患結膜炎,被毛粗亂,後肢站立不穩,多數患病犢牛有夜盲症、幹眼病、視力障礙甚至雙目完全失明。
患牛雙目完全失明是不可逆的,對于症狀輕微的患牛可每天口服魚肝油20~60毫升,同時哺乳母牛應多喂青草、優質幹草、胡蘿蔔及黃玉米等富含維生素A的飼料。該病治療往往較為困難,即便治療好了亦會影響犢牛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養牛戶應加強母牛的飼養管理,合理搭配飼料,供給充足的青綠多汁飼料或其他富含維生素A的飼料,必要時可在母牛妊娠中後期定期口服魚肝油,以減少新生犢牛維生素A缺乏症的發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