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局部丨尋覓千年經典,感受國學魅力
《曹刿論戰》本篇記述了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魯兩國交戰于長勺,弱小的魯國戰勝強大的齊國的過程。齊魯長勺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之一。
本文略于戰而詳于論,戰前,曹刿三問;作戰時,曹刿二“未可”、二“可矣”,于隻言片語中見其戰機把握之準,戰後之論則緊扣戰争經過,解釋彼竭我盈之理和下視登望之故,此種種行為之原因于激戰之中無暇解釋,自然給讀者留下懸念,待最後莊公問其故才一一道出,令人豁然開朗。行文簡潔明了,布局詳略有緻,是《左傳》之中描寫戰争的一篇短小精悍獨具特色的作品。文章闡述了進行戰争和取勝的條件: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在戰略戰術上,要知己知彼,并善于掌握反攻和追擊的時機。
《曹刿論戰》注音原文,第1段
① 公:指魯莊公,前693年至前662年在位。
②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有權位的上層人物。
③ 間:參與。
④ 犧牲玉帛:都是古代祭祀用的物品。犧牲,指牛羊豕之類。玉,玉器。帛,絲織品。
⑤ 孚:大信,使人深信不疑。
【參考】魯莊公十年春,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曹刿請求見莊公。他的同鄉對他說:“有權位的人會去謀劃的,你又何必參與其中呢?”曹刿回答說:“有權位的人都很淺陋,沒有深謀遠慮。”于是他進見莊公。曹刿問道:“您依靠什麼去打仗?”魯莊公回答說:“衣食等這些安定生活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分給别人。”曹刿說:“這些小恩小惠也沒有能普遍施行,百姓不會跟從您去作戰的。”魯莊公又說:“祭祀用的犧牲玉帛這些東西,我按照定例不敢虛報,總是以老實的态度對待鬼神。”曹刿說:“這隻是小信,還沒有做到使神深信不疑,神不會來保佑您。”魯莊公又說:“我對于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一一審查清楚,但都力求做到合情合理。”曹刿說:“這是屬于盡力為百姓辦事,可以憑借這一點跟齊國打一仗。打仗時請允許我跟着您。”
《曹刿論戰》原文,第2段
① 長勺:魯地名。
② 轼:古代車廂前面供人手扶的橫木。
【參考】魯莊公和曹刿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交戰。一開始,莊公就要擂鼓進軍,曹刿說:“還不行。”等到齊國人擂了三通鼓,曹刿說:“可以了。”結果,齊軍大敗。這時,魯莊公準備驅車追趕齊軍,曹刿說:“還不行。”于是他下車詳細察看了齊軍的車轍,又登上車前橫木了望齊軍撤退的情況,這才說:“可以了。”于是追擊齊軍。
《曹刿論戰》原文,第3段
① 克:勝。
② 靡:倒下。
【參考】戰勝之後,魯莊公問曹刿取勝的緣故。曹刿回答說:“打仗這件事情,靠的是勇氣。擂第一通戰鼓,士氣振作了起來;擂第二通戰鼓,士氣就開始衰落下去;擂第三通戰鼓,士氣就沒有了。敵方士氣沒有了,而我方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敵人。大國的行動是難于揣測的,怕他們有埋伏。我看到他們的車轍混亂,又望見他們的戰旗倒下去了,确實是敗退的樣子,所以才決定追擊他們。”
感謝關注
《子魚論戰》魯僖公十七年(前643年),齊桓公死後,楚、宋争霸。魯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夏,宋襄公發兵攻打依附于楚國的鄭國;楚國為援救鄭國,便攻打宋國。十一月,兩國在泓水交戰。戰争開始,宋國本處于有利地位。如果宋襄公聽從子魚的勸告,利用有利時機對楚軍發動攻擊,便可以取勝。但宋襄公在“不鼓不成列”、“不重傷,不擒二毛”的思想指導下,一再坐失戰機,緻使宋國遭受失敗,宋襄公本人也受傷而死。文中子魚的論戰,針對宋襄公的迂腐進行了反駁,透徹明确,痛快淋漓。
《子魚論戰》注音原文,第1段
①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襄公為了和楚成王争霸,于魯僖公二十二年夏季,出兵攻打當時依附于楚國的鄭國,楚國為援救鄭國,便出兵攻打宋國。
② 宋公:指宋襄公,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③ 大司馬:即下文的子魚,宋公子目夷,時為大司馬,掌管軍隊。固谏:堅決勸阻。固,或認為是人名,即公孫固。
④ 天之棄商久矣:宋國是商朝的後裔。從公元前11世紀商朝滅亡到宋襄公時,中間經曆四百多年。古人認為一個國家和部族的興衰是由天意決定的。
⑤ 也已:句末語氣詞連用,表示一種直陳、肯定的語氣。
【參考】楚國派兵攻打宋國,其目的在援救鄭國。宋襄公準備迎戰。大司馬堅決地勸阻說:“上天抛棄商已經很久了,您想要複興它,這種違背天意的罪過是不能赦免的啊。”但宋襄公不聽。
《子魚論戰》原文,第2段
① 十一月己巳:十一月初一。
② 朔:一個月的第一天。
③ 泓:水名,在今河南柘(zhè)城西北。
④ 陳:通“陣”。軍隊作戰時擺開陣勢,這裡用作動詞。
⑤ 門官:古時保衛國君的近衛軍官,平時守門,戰時跟随國君。
【參考】冬十一月初一,宋襄公領兵和楚軍在泓水交戰。當宋國人已經擺好了陣勢,而楚軍還沒有完全渡過河的時候,司馬說:“對方兵多,我方兵少,趁着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河的時候,請下令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當楚國軍隊已經全部渡過了河,但還沒有擺成陣勢時,司馬又把請求下令攻擊的話告訴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等楚國人已經布完了陣勢,宋國人才發動攻擊,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傷了大腿,衛隊也全部被殲滅。
《子魚論戰》原文,第3段
① 重傷:對已經受傷的人再加傷害。
② 禽:通“擒”。二毛:指頭發花白的人。
③ 勍:強而有力
④ 胡耇:老年人。
⑤ 三軍:春秋時大國一般設置三軍,稱為中軍、左軍和右軍。這裡泛指軍隊。
⑥ 金鼓:古時作戰用鼓聲來鼓舞士氣。
⑦ 儳:隊列參差不齊,混亂。
【參考】宋國人都怪罪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受傷的人,也不俘虜那些頭發花白的人。古代打仗,不攻擊處于險阻狹隘地方的敵人。我雖然是亡了國的商朝的後裔,但仍然不攻擊還沒有擺好陣勢的軍隊。”子魚說:“您不懂得戰争。強大的敵人因處于狹隘的地方而不能列陣,這正是上天在幫助我們。乘敵人處于險阻的地方而攻擊他們,不是很好嗎?這樣還擔心不能取勝呢!況且現在那些強勁有力的士兵,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碰上的是老年人,抓到了就是俘虜,管他什麼頭發花白?使将士知道什麼是恥辱,教給他們怎樣打仗,就是為了殺死敵人。對于那些受傷未死的敵人,為什麼不可以再殺傷他們?如果是不忍心再殺傷他們,那就不如一開始就别殺傷他們;如果是不忍心殺傷頭發花白的人,那就向敵人屈服。軍隊打仗,都要選擇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鳴金擊鼓是為了鼓舞士氣的。乘敵人處于險阻狹窄的地方時,我們發動攻擊,完全是可以的。我們的聲勢盛大,鬥志昂揚,乘敵人處于混亂的狀态,而擊鼓進攻,也完全是可以的。”
收藏與點贊齊添,評論共轉發一緻。
感謝「關注」,雅俗共賞。
點擊“了解更多”閱讀更多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