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盞 葉峰 攝
東南網3月21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鄧忠衛 丁曉雄)近幾月,随着古裝連續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簡稱《知否》)熱播,掀起了一股“宋文化熱”。劇中情節融入了大量宋代生活場景,其中宋人點茶、賞盞的畫面更是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點茶、品茶所用的器皿建盞,源自“中國建窯建盞之都”建陽。
傳統非遺登陸大熒屏 建窯建盞彰顯魅力
“多好的茶盞啊,建陽過來不容易呢!”《知否》中的一句台詞,提到了建盞的發源地與産地建陽。劇中大量的建盞和點茶鏡頭一經播出,在全國上下掀起“大國非遺”的審美熱潮。劇中所使用的1000多個建盞道具及衍生産品,均來自建陽的三家建盞企業。
2017年,建陽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建窯建盞之都”稱号,而早在千年前的宋代,建陽與建盞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建盞産自建窯,得名于古代産地,建窯創燒于唐代,興盛于兩宋,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曾是宋朝皇室禦用茶具,宋末元初趨于衰落以至停燒。作為黑瓷的代表,建盞胎質厚實堅硬、釉水绀黑肥厚、紋理變幻多樣,是一種獨特的黑釉瓷器。目前,建陽還留存着世界最長的百米龍窯古遺址。
“古文化”變身新時尚 傳統文化煥發活力
在《知否》中,上至官家娘娘、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都會随時捧出建盞喝杯茶,建盞在宋代的地位可見一斑。
流轉千年,在熱劇帶動下,傳統的點茶技藝和賞盞文化重新成為年輕觀衆追求的新時尚。“現在我身邊的朋友喝茶不用建盞,都覺得自己跟不上潮流。”20歲的福州女孩小周通過手機網購建盞。
建盞文化已深深烙印在建陽的大街小巷,除了随處可見的建盞店鋪,建盞文化創意街、建盞特色小鎮已初具規模,許多外地遊客慕名前來選購。“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身心疲憊,學習宋代點茶,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放松身心,讓生活更有儀式感。”來自福州的李小姐看了《知否》後,便選購了建盞、茶膏、茶筅等點茶裝備,業餘時間查找資料,自學點茶的技藝。
建盞工藝師高谟貴告訴筆者:“以前喜歡建盞的人,基本都是茶道愛好者,屬于小衆審美,随着《知否》熱播,建盞的受衆越來越廣,尤其是電視劇同款的12.5厘米口徑的知否盞,銷量非常好。”
“電視劇裡建盞的出鏡頻率,細細算起來,比主角的還要高,所以我一回到建陽就特意來挑選幾隻建盞,帶到公司去送給朋友。”從廈門回到家鄉建陽的鄭偉說,《知否》演繹了鮮活的宋代生活畫卷,劇中頻繁出現的建盞,讓他感受到古人生活習俗的風雅。
借力電視熒幕,更多人能夠以直觀的方式感知點茶和賞盞所蘊含的藝術與文化之美,建盞從高高在上的非遺技藝,具象為裝點日常生活雅趣的實用品。
建盞工坊 陳偉建 攝
“工匠精神”鑄造品牌 深挖建盞文化潛力
在華生建盞工坊,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傳承人陳玉鋒按照煉泥、拉坯、上釉等不同的工序把工坊精細地分隔開,多台電燒機正在燒制建盞,陳玉鋒根據秒表的提示音,向電燒機投入成段的松木,霎時騰起熊熊火苗。
“砰!砰!砰!”12隻剛剛出爐的建盞,被陳玉鋒用錘子一個一個親手敲碎。走過十多道工序,曆經十多個小時淬火的建盞,僅僅因為一小塊盞沿的破損,就無法被擺上貨架,這是建盞匠人自始至終的職業操守。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傳承人謝松青對建盞文化的複興期待有加:“如今建盞市場的潛力更提醒我們要秉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抓質量,保護建盞這塊金字招牌。”
近年來,建陽深挖建盞文化潛力,以技術革新、工藝創新驅動發展活力。以“工匠精神”打造“建窯建盞”品牌,并将建窯建盞的傳承保護作為興業根本,結合朱子文化、宋慈文化、建茶文化、建本文化,鑄造建陽建盞文化城市品牌金名片。
“目前建盞燒制工藝在很多方面已不輸宋代,電燒技術的普遍推廣大大提升了成品率、精品率,在器型方面的創新,使建盞從單一的陶瓷品,轉化為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工藝品。”建盞研究專家謝道華說,目前除傳統茶盞外,還有吉祥物、“建盞 文具”、“建盞 飾品”、“建盞 茶具”等各類文創産品進入市場,深受大衆喜愛。
在去年七月舉行的中國南平“武夷品牌”建設發布會上,建盞以151.8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南平市地理标志品牌價值榜首。如今,建陽共注冊建盞企業2345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産值16.5億元,産品銷往國内及美日韓、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建陽的一張文化名片,建盞正邁開大步,自信展示自己獨一無二的美。
工匠正在為建盞修坯。 歐孔煊 攝
建盞工坊。韋日英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