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吃粽子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端午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
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挂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挂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挂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标、鴨标、鐵标,誰拿到這3個标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标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制、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挂一個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