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這句話出自奧地利著名精神學家阿德勒,完整句子為“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你們也許不知道阿德勒是誰,但你們一定知道這一本書《自卑與超越》。作者就是阿弗雷德·阿德勒。
書中作者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啟迪我們去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受到這本書的啟發和激勵,超越了内心的自卑情結,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方向。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他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郊區的小鎮,家庭富裕,在維也納長大。
他的父親是一名做谷物生意的富猶太商人。
阿德勒天生患有佝偻病,從小要遭受矯正的痛苦,直到4歲才會蹒跚走路,這導緻他的身材畸形、瘦小,成年後也不到1米6。無法進行強烈的體育活動。上學時表現不佳,被老師評為頂多隻能做一名鞋匠。
三歲時,弟弟去世,兩次被車撞,導緻他十分畏懼死亡。五歲時也得過肺炎,小小年紀的他就已經經曆了人生的恐懼與死亡。
阿德勒記得最早的一件事,是在他4歲之前。父母為了治療他的佝偻病,醫生用繃帶緊緊地将他綁在椅子上,讓他不能動。而他哥哥健康活潑,就在他的周圍蹦蹦跳跳,看這哥哥可以來去自如特别羨慕。
他也想跑,也想跳,也想象哥哥一樣,有着健康的身體,健壯的四肢和無盡的活力。
可是他稍微動一下,都覺得極度緊張、渾身酸痛乏力。四歲時,他終于結束了長時間的治療,能夠下地蹒跚地走路了。
父母十分疼愛阿德勒。尤其是慈愛的父親,看出了兒子的低落,一直鼓勵他,告訴他不要灰心。他的父親鼓勵他說, 不要相信宿命,不要相信别人的評價,不要相信殘疾會阻礙你。你唯一要相信的,就是自己的渴望,就是自己的潛力! 你必須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縛了自己,不能相信當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膽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這些話也讓他銘記一生。
後來更加的努力學習,生活慢慢有了希望!有一次,他居然解開了一道數學題:這是一道非常難的題目,就連全班最好的學生,甚至老師也很難解開。他開始更加相信父親對他說的話,自己原來是有潛力的。
後來阿德勒的成績突飛猛進,多次成為班級裡的第一名。老師和同學也不再嘲笑,還将他視為一個天才。
童年的生長環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其經曆,固化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無意識的慣性回。很多人在其後續的社會環境的所為,都能在其童年經曆中找到影子。
中學畢業後,阿德勒進入維也納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成了一名優秀的醫生。他在自己童年中知道疾病帶給人類的痛苦,他早早就有體會,也更加努力想幫助病人。
在診所附近有一個馬戲團,因此阿德勒的診室裡,經常有矮小的侏儒、身體畸形的演員看病。
弗洛伊德所指出的:“幸福的人從不幻想,隻有感到不滿意的人才幻想,未能滿足的願望是幻想産生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