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言大學。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據媒體近日報道,在過去5年裡,一個名叫“公共事業管理”的本科專業,已從83所大學的招生計劃中陸續消失了。消息一出,随即引發相關議論。
大學對其專業設置進行動态調整本屬正常,尤其是一些不能适應社會變化需求和就業率過低的專業。據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透露,僅2021年度,我國大學撤銷的專業即涉及804個專業布點。
但在相關材料中,公共事業管理被明确為是适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興專業,其教學目标是培養能夠在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公共事業單位,包括文教、衛生、體育、環保、社會保險、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等單位從事實際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這樣一個“适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興專業”,設立至今僅20餘年,為何突然就被衆多高校陸續撤銷了呢?這值得我們從專業本身的優劣、高校增減專業的現實邏輯等層面更多思考。
2021年9月7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落幕,來自北京建築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合影留念。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對于學生其實是一個好專業
總的來講,作為本科專業的公共事業管理,在文科中是比較“硬核”的。無論是名校還是二本,讀這個專業也基本不虧。
相比文史哲專業的學生,一旦不喜歡文史哲,向别的領域轉型代價很大,而學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向其他領域轉型、深造的代價可能是最小,可謂“進可攻、退可守”。正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體系,奠定了這種深造和轉型的優勢。
因為,公共管理學比經濟學更有人文關懷,有關法律、政治和社會公平的知識,教學計劃中也多有安排;相比社會學和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又安排了更多的經濟學和數理統計類的課程。
也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如果願意向經管領域轉型,算是順理成章;如果願意進一步深造,進入研究領域,那更算是基礎厚實,也更有條件汲取定量與定性研究兩方面的營養。
誠然,公務員招考等在崗位專業要求上沒有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别對待,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仍然可以憑借其屬于管理學這一大類,有資格競争大量的管理學類崗位。
2021年3月31日,北京西護城河邊,助老志願者帶獨居老人“遛彎兒”。新京報記者 王嘉甯 攝
被大學撤銷與社會認知有關
既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不差,但為何突然間被高校大規模“抛棄”了?這有專業本身的問題,有社會認知的原因,更有高校運行現實邏輯的影響。
誠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不理想,但這是目前所有人文社科類專業共同遭遇的困境,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情況至少不是最糟糕。
在教育部就業率較低專業的統計中,公共事業管理是“常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就業的統計口徑。高校的就業率,通常包含升學和就業兩種。如果一些專業實際就業率很低,但升學為研究生的比例高,那該專業仍會成為“高就業率”專業,比如曆史學。但公共事業管理并不屬于這種情況。
其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計劃中,政治學、法學和經濟學的課程雖然不少,社會學的理論也有所接觸,但用人單位在招聘學術型人才時,很自然會地想到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和曆史學等專業,而極少會想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這也構成了公共事業管理在就業市場上的不利因素。
還應該意識到,一個專業的撤銷與否,主要由高校自己決定,招生分數是與就業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
但對考生和家長來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識别度很低,不明其所以,也鮮有報考,最終導緻該專業經常拉低相關高校的招生分數線。而無論就業率還是錄取分數,都是校内相關部門績效評價的重要部分。
近年來,被撤銷的“公共事業管理”多被“行政管理”取代。其原因就在于,行政管理專業字面上就具有明顯的辨識度,家長一般更買賬。但事實上,兩者的教學團隊和教學計劃變化并不大。
2022年8月11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工作人員對旅客進行核酸查驗。疫情特殊時期,更加考驗公共管理能力。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當前需要更多公共管理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積累了方方面面的“硬骨頭”問題。而破解這些問題幾乎無一不是公共管理研究的職責所在。
如财稅問題,多征稅能直接增加二次分配,但稅收政策設計不當,也可能傷及企業經營者,企業倒閉或企業家收縮投資又會導緻工人失業,失去收入。這就是典型的公共政策問題。
再如人口政策方面,如今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社會保障缺口如何填補,對生育的鼓勵政策如何有效,會否造成對不生育群體的歧視?包括疫情背景下,鼓勵複工複産和堅持防疫之間如何選擇合适的度?這方方面面的現實問題,相比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和法學,公共管理學其實更對口。
特别是在重大問題的研究和讨論上,公共管理學的視角是最具建設性和操作性的,也是最能解決民衆利益的學問。
所以,在我國轉型發展處于關鍵時期、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當前情況下,大學更應該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堅持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争取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認同與支持。
當然,辦好一個專業不是一所高校和一個學科就可為的。對國家人事部門而言,可以在規劃公務員招考時,适當對公共管理傾斜,一些行政性、非專業性的崗位,可以更多開放給公共管理專業,以此促進專業競争公平。
在教育學科評價方面,也不應讓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與研究性更強的學科執行一個标準。與此同時,還應支持在實踐領域卓有成就,又非學院派的專家學者進入教學過程,切實提高公共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實務能力。
對相關高校來講,公共管理類專業開設時間短,在學生培養上有短闆,可完善的地方還很多。比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師的多元化背景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如何優化培養計劃并有效執行,讓學生真正掌握專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
公共管理既是一個交叉學科,同時又需要有較強的實踐性課程安排。無論頂尖名校,還是普通本科,都有機會根據自己學校的學科和區域特點辦出自己的特色。
總之,作為一個教育大國,我們沒理由不把公共管理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辦好。而培養更多公共管理的優秀人才,不僅是讓公共管理學知識反哺社會,也必然有利于我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
撰稿 / 孔德繼(安徽大學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吳興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