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寶五年(公元746年)七月,楊貴妃因善妒惹惱了唐玄宗,唐玄宗決定給楊貴妃一些教訓,派人将楊貴妃送回娘家。楊貴妃出宮之後,唐玄宗突然茶飯不思,宦官高力士覺得不是辦法,趕緊派人把楊貴妃接回皇宮。《舊唐書》雲:
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比至亭午,上思之,不食。
兩年後的,到了天寶九年,楊貴妃再一次被唐玄宗送回娘家,楊貴妃這一次剪掉了一縷頭發,唐玄宗聽聞後大驚,連忙再次接楊貴妃入宮。
有了這兩次經曆,楊貴妃知道,唐玄宗已經離不開自己了,楊氏一族從此變得更加跋扈。隻是,楊貴妃沒有想到,在馬嵬坡,唐玄宗會舍她而去。
傾國傾城的楊貴妃,到底死于誰手呢?
一、鄰家有女是兒媳唐朝最出名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武則天,一個是楊玉環。這兩人都曾是王的女人,還都曾服侍過一對父子。用現在的倫理觀念來看,似乎有些難以接受。
楊玉環生于宦官之家,他的高祖父曾是隋朝的吏部尚書。隻是,楊玉環早年喪父,寄居在洛陽的叔父楊玄璬家中。楊家畢竟是書香門第,所以楊玉環從小接受了良好的閨閣教育,他精通音律、擅長歌舞,而且能詩會畫,再加上傾城之貌,她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開元二十二年,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李瑁被楊玉環的容貌所傾倒,娶楊玉環為妻。楊玉環本以為這輩子能做個王妃,也是不錯的歸宿。沒想到,三年之後,他還能“更進一步”。
《新唐書》雲:
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
原來,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李瑁之母)去世,唐玄宗看着後宮姹紫嫣紅的嫔妃們,竟然興緻全無。這時,他聽聞兒媳楊氏容貌絕豔,向往不已。唐玄宗找機會到壽王府中一看,果然被兒媳的姿色所傾倒。
但畢竟是兒媳,想讓楊玉環光明正大地入宮,還需要一番周折。唐玄宗先讓楊玉環出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三年後,唐玄宗以為母祈福為由,讓女道士楊氏的身份入宮,然後冊封為貴妃,如此,楊玉環則成為了楊貴妃。從此開啟了16年的貴妃生涯。
二、從此君王不早朝楊貴妃有傾國傾城之色,再加上他擅長歌舞和音律,唐玄宗很快陷入“戀愛”,對楊貴妃恩寵備至。唐玄宗經常對身邊的宦官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
楊貴妃得寵後,他的家人也随着雞犬升天,楊貴妃的大姐和三姐、八姐都被封為夫人,每月朝廷給他們十萬錢的胭脂費。不僅如此,楊貴妃的遠房族兄楊钊,本是個市井賭徒,平時擅長算賬。有一次,唐玄宗和楊貴妃姐妹賭博,讓楊钊在一旁計算輸赢,唐玄宗便封楊钊為官,并給他改名為楊國忠,後來,楊國忠竟成一代權相。
當時,楊家人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們成為唐朝第一尊貴的家族。
《舊唐書》記載,唐朝天寶十年(751年),也就是唐玄宗第二次接楊貴妃回宮的第二年,楊國忠的一個家奴在長安城中持鞭橫行,唐玄宗的愛女廣甯公主恰巧從西門入城,此家奴竟然用鞭子騷擾公主,導緻公主墜馬。驸馬程昌裔氣不過,找家奴理論,竟然被家奴帶人一頓暴打。
事後,廣甯公主向唐玄宗哭訴告狀,沒想到,唐玄宗雖然下令殺了這個家奴,但卻絲毫沒有牽連楊家家主的意思,驸馬程昌裔還被唐玄宗罷官。
如此一來,楊家在朝中,更加如日中天,無人敢惹。
《新唐書》雲:
出入宮掖,恩寵聲焰震天下。每命婦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讓不敢就位。
意思是說,隻要有楊家的命婦在,連當朝公主也得起來給他們讓座。楊家,甚至比李家還尊貴。
唐玄宗創造了開元盛世,楊貴妃同樣創造了一個盛世,不過,她的盛世屬于楊氏家族。
三、誰殺了楊貴妃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楊貴妃的幹兒子安祿山從範陽起兵,以讨伐宰相楊國忠為名,直逼長安。當時有人向唐玄宗密報安祿山造反,唐玄宗打死不信,後來安祿山的大軍打到洛陽,唐玄宗擦了擦眼睛,才相信這是真的。接下來,安祿山攻破潼關,直逼長安,大唐國都岌岌可危,六月十三日上午,唐玄宗帶着太子李亨、宰相楊國忠,以及楊貴妃等人,在三千禁軍的護衛下倉皇逃出長安城,一路向南。
由于走得太急,三千禁軍連随身幹糧都沒帶,到了第二天晚上,大軍駐紮馬嵬坡(鹹陽興平市西10公裡),大家又累又餓,怨聲載道。這時,禁軍将領陳玄禮突然發動嘩變,矛頭直指宰相楊國忠,惱怒的禁軍直接将楊國忠砍成肉泥,然後大家仍不解氣,逼唐玄宗殺死楊貴妃。唐玄宗驚慌失措,但迫于壓力,隻得讓高力士将楊貴妃帶到佛堂前的梨樹下,高力士用三尺白绫絞死了楊貴妃,禁軍們看到楊貴妃的屍體,終于罷休。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就這樣被絞死在了馬嵬坡上。
所以,表面上看,殺死楊貴妃的人是高力士,其實,高力士隻是名義上的真兇,而真正的真兇,似乎是發動嘩變的禁軍首領陳玄禮。然而,陳玄禮是真正的幕後主使嗎?
《舊唐書》雲:
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将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
要知道,陳玄禮雖然是禁軍首領,但他不是李唐宗室,他若想嘩變,恐怕支持者不多。所以,陳玄禮需要找一個靠山,而太子李亨則是最合适的人選。于是,陳玄禮先秘密請示太子李亨,得到李亨的點頭之後,他才發動兵變,誅殺楊國忠,逼死楊貴妃。
所以說,殺死楊貴妃的人,不是高力士,也不是陳玄禮,而是躲在背後的太子李亨。
但是,這種觀點,遭到了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反對,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寫道:
至馬嵬驿,将士饑疲,皆憤怒。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因東宮宦者李輔國以告太子,太子未決。
司馬光的意思是說:陳玄禮是暗中請示太子了,但“太子未決”,太子沒有反對,也沒有同意。
所以,這件事的關鍵就在于,陳玄禮發動嘩變,是不是得到了太子李亨的授意?
對此,筆者更相信李亨是幕後主事,原因有三點:
第一,《舊唐書》成書的時間,比《資治通鑒》早了140年,更了解這段曆史。
第二,發動叛亂的陳玄禮後來被李亨封為蔡國公,善終。
第三,楊國忠、楊貴妃之死,對太子李亨有利。
所以說,陳玄禮發動叛亂的幕後主使,就是太子李亨。司馬光在編纂史書的時候,想要把唐肅宗李亨塑造成一個力挽狂瀾的有為君王,所以故意把他威脅父親、謀反作亂的事迹忽略,這樣才能說得通。
四、不解之仇說起太子李亨,就不得不提他父親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個奇人,他開創了開元盛世,但他有一個毛病:不信任自己的兒子!
開元二十五年,唐玄宗聽信讒言,懷疑太子李瑛造反,以迅雷之勢殺死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随後才立李亨為太子。
其實,李唐家族的血液裡,一直都有“謀反”的傳統。唐朝第一代皇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第二代皇子李承乾發動“李承乾謀反案”,第三代皇子李顯發動“神龍政變”,第四代皇子就是李隆基自己,他發動了唐隆政變。因此,唐玄宗從繼位以來,就明白大唐皇位的最大威脅,來自宗族内部,更準确地說,是來自他的兒子們。所以,他捕風捉影,殺死了太子李瑛等三個親兒子。太子李瑛死後,唐玄宗才立他的第三子李亨為太子。
李亨這個太子當得十分憋屈,唐玄宗不放心兒子,為了壓制太子,不斷讓宰相李林甫來打壓太子,後來楊國忠崛起,唐玄宗又用楊國忠來對付太子。
李亨從28歲被立為太子,到馬嵬坡兵變的時候,他已經46歲,這18年來,他謹小慎微。李亨生怕哪一天,唐玄宗會給自己說一句話:
“朕懷疑你想造反?”
由此可知,唐玄宗和李亨之間的父子關系,是畸形的。李亨不怕自己太子之位被廢,他最擔心的是自己被親生父親所殺!
在李亨經受的一系列打壓中,楊國忠和楊貴妃可謂“出力甚多”。
楊國忠做宰相期間,多次炮制冤案來陷害太子李亨,李亨隻能忍氣吞聲,又不敢回擊,這種屈辱是一個太子無法承受的。後來,楊氏一族恃寵而驕,逐漸做大,對李唐宗室十分不尊重,李亨作為李唐未來的接班人,内心自然十分不爽。
就在馬嵬坡兵變前,楊貴妃仍然和李亨為敵。《新唐書》記載:
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撫軍,因禅位,諸楊大懼,哭於廷。國忠入白妃,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
意思是說:安祿山造反後,李隆基受挫,想要“禅位”給太子李亨,讓李亨帶領兵馬去平叛(後來宋徽宗也學了這一招)。此時,“諸楊大懼”,楊國忠非常害怕,親自入宮和楊貴妃商量,楊貴妃得到消息後,嘴裡銜着泥土,聲淚俱下阻止唐玄宗禅位,唐玄宗見愛妃哭得如此傷心,突然發現自己的皇帝瘾還在,就取消了禅位。
要知道,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判斷失誤,而太子李亨則建議北上平叛。若唐玄宗能禅位給太子李亨,李亨不僅能提前坐上寶座,還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但對楊貴妃來說,楊氏一族的榮耀都是唐玄宗所賜,若唐玄宗退位,楊家或許很快被掃地出門,這就是楊貴妃和太子的矛盾之處。楊貴妃阻止唐玄宗禅位,不僅僅是擋住了李亨盡早登基的路,還耽誤了大唐的平叛時間。所以,李亨恨楊貴妃,是發自内心的,是不可和解的。
五、家族傳統不能忘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安祿山攻破潼關,唐玄宗帶領3000禁軍出逃,當時,1000禁軍護送唐玄宗和楊貴妃等人在前方逃跑,太子李亨帶領2000禁軍負責殿後。唐玄宗的想法是,若安祿山追上,就讓太子抵擋一陣,自己先跑了再說。
然而,唐玄宗失策了,他忘記了李唐家族有造反的傳統,他把三分之二的兵權都給了太子。對于太子李亨來說,這是有史以來,他手中的力量第一次超過自己的父親,這樣的機會,他焉能不抓住?
所以,第二天晚上,當禁軍将士們又累又餓的時候,陳玄禮得到了李亨的默許,利用大家的負面情緒,把安祿山造反的原因全部歸咎于楊國忠身上。憤恨的士兵們,在陳玄禮的煽動下,恨不得生吃楊國忠。
根據唐朝姚汝能的記載,楊國忠之死,過程是十分滑稽。當時,楊國忠從唐玄宗的房間裡走出來,禁軍們開始堵住楊國忠,向他讨要吃的。楊國忠好歹是宰相,平時哪見過這麼無法無天的兵痞子,于是一聲大喝,說:“你們想造反嗎?”禁軍們大怒道:“明明你是國賊,竟然還說我們?”此時,一個叫張小敬的士兵走上前,一箭射中了楊國忠的馬鞍,楊國忠見大家來真的,逃命要緊,趕緊抱頭鼠竄,禁軍們蜂擁而至,亂刀将他砍死。
楊國忠被殺後,禁軍們包圍唐玄宗住所,久久不願離去,唐玄宗大駭,派宦官高力士出去問何故,禁軍們說:“禍本尚在!”
意思是說,罪魁禍首還在。而這個罪魁禍首,指的就是楊國忠的族妹楊貴妃。唐玄宗舍不得楊貴妃,但高力士勸他此時該放棄的還是要放棄,唐玄宗最終忍痛割愛,讓高力士将楊貴妃帶到佛堂前的梨樹下勒死。 《舊唐書》雲:
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屍以紫茵,瘗道側,年三十八。
入宮16年,颠覆半個唐朝的楊貴妃,就這樣香消玉殒,年僅38歲。
後世有傳言,說楊貴妃沒死,這不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
楊貴妃之死,宣告了楊氏家族的覆滅,同時也意味着唐玄宗将失去權柄。此後,太子李亨終于露出“狐狸尾巴”,他帶領2000禁軍北上平叛,從此脫離了唐玄宗的控制。而唐玄宗帶着剩餘的人馬逃往成都。
28天後,太子李亨到達靈武,在部下的擁護下,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從此,李亨得以用皇帝的身份指揮大軍。直到八月二十日,李亨派使者來到成都,告知唐玄宗:你已經變成了‘太上皇’。
面對李亨派來的使者,唐玄宗心有不甘,他告訴使者:若有軍國大事,應提前奏與朕知!
殊不知,李亨忍氣吞聲這麼多年,一旦蛟龍入海,焉有重新上岸的道理。李唐家族“造反”的傳統,李亨算是繼承了下來。
六、将欲廢之,必固興之在郭子儀等人的配合下,唐肅宗李亨收複長安,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唐肅宗打點好京城一切後,派人來接唐玄宗返回京城。
唐玄宗帶領600禁軍風塵仆仆地從成都“回家”,在經過扶風(寶雞)時,唐肅宗派遣3000名護衛前來“迎接”。兩邊人馬相遇,唐肅宗的人馬二話不說,把唐玄宗的600禁軍解除武裝,并讓這些禁軍就地解散。這就意味着,唐玄宗身邊的武裝力量全部被移除,他從此成為“光杆司令”。
唐玄宗路過馬嵬坡時,欲下馬祭奠一下楊貴妃,吏部侍郎李揆當時毫不客氣地對唐玄宗說:
“龍武将士以國忠負上速亂,為天下殺之。今葬妃,恐反仄自疑。”(出自《舊唐書》)
意思是說,當初禁軍将士誅殺楊貴妃,師出有名。如果你現在祭奠她,恐怕會人人自危,局勢難以控制。
其實,李揆的話沒說明白,他的潛意識是說:當初殺楊貴妃的是當今皇帝李亨,他派人一路監視你,你去祭奠楊貴妃,會有好果子?
唐玄宗聽完,冷汗直流,他決定派人偷偷派宦官祭奠楊貴妃,宦官好不容易找到楊貴妃的屍體,可惜早就腐爛,隻帶回來一個香囊,唐玄宗看到香囊,頓時聲淚俱下。
後人很難想象,一個開創開元盛世的絕代帝王,抱着一個死去女子的香囊抽泣的情形,是可憐,還是可悲?
李唐玄宗回到長安後,被唐肅宗軟禁在宮中,有一次唐玄宗不安分,唐肅宗身邊的宦官李輔國甚至帶兵前來威脅,吓得唐玄宗躲在牆邊說:
“吾兒為輔國所惑,不得終孝矣!”
78歲那年,唐玄宗手握楊貴妃的香囊,看着牆壁上楊貴妃的畫像,絕食而亡。有人說,他的絕食,是信奉道家“辟谷”的養生方式,有人說,他的絕食,是想快點和心愛的女子相聚。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将欲弱之,必固強之;将欲廢之,必固興之。
唐玄宗死了,唐朝也開始走下坡路了。但唐玄宗到死都沒有明白,那個驕縱跋扈的楊氏一族,正是他一手締造的,而那個害死楊貴妃的人,正是他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