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義釋嚴顔安蜀境,智欺張合定中州。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阆地愁。”
說起張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國演義》裡豹頭環眼、性如烈火的張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一提到蜀國的武将,除了關羽,就數張飛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都說讀書要讀透,但是誰也不敢說把書徹底讀透了,不過在看了許多遍原著之後,就會發現,張飛這個形象絕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
擇木而栖如果你對張飛的認識還停留在一介武夫那就錯了,有一個對張飛的評價很準确,那就是“粗中有細”。張飛是一個外表粗犷,内心細膩的人,實際上張飛是一個聰明人。如何體現張飛的聰明,那就要從他為什麼選擇追随劉備開始說起。
▲老版三國張飛劇照
張飛追随劉備一起創業的原因有二。第一就是張飛自己的身份,按照傳統的身份區分來看,張飛應該算是一個商人,中國自古以來“士農工商”的排序,商人位于最末端,對于有所追求的張飛來說顯然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張飛除了經商之外,身體還不錯,一身的武藝,這就更讓他渴望着有朝一日可以突破自己的階級桎梏,他在尋找一個機會。
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栖”,該選擇誰作為老大成為了張飛的首要問題,也是體現他心思細膩的一個佐證。如果自己去投奔了豪門袁氏兄弟,以自己的身份,想必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都不會正眼看自己一下,最終可能隻是在兵營裡混混日子。
▲老版三國袁紹劇照
同時曹操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雖然說曹操不看重出身,可是曹操本人的性格是一個征服者,他喜歡别人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事,當然了,這一點對關羽是個例外。而且張飛很好的一點是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脾氣不好,如果他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曹操顯然是不會放過他。
▲老版三國桃園三結義劇照
那麼誰既會重用自己,又能給自己一個寬松的環境呢?隻有劉備,因為劉備隻是在創業初期,急需人手,再加上自己是劉備結拜兄弟的這一層人情關系,劉備信任他,他也喜歡劉備,二人一拍即合,再加上張飛覺得劉備多多少少和皇族有一些關系,和劉備一起,自己的前景應該不錯。
完美的三弟第二就是張飛有一種居安思危的危機感,張飛清楚地看清了當時的大環境趨勢,就是諸侯混戰,這是一個亂世,在這麼一個亂世裡,自己是個小商人,這個日子怎麼能過得下去呢?一旦要是被搶劫,自己不管是反抗還是不反抗,都難以逃脫悲慘的結局。所以張飛決定投靠軍營,背靠大樹好乘涼。
▲漢末三國時期營帳場景繪畫
如果多看幾遍《三國演義》你就會發現,張飛很會做人,張飛從來不在劉備的面前誇耀自己的功勞,從來不說如果沒有我,你還能怎樣怎樣的話,在團隊裡,張飛把自己放得很低,就沖這一點,張飛其實比許攸來得還要聰明,這是一種大智慧。
最讓劉備喜歡的是,張飛的嘴很甜。在張飛那裡,劉備就是仁義道德、善良忠厚的化身,關于就是春秋大義、智勇雙全的代表。張飛除了有自知之明以外,還有識人的能力,他知道諸葛亮是整個團隊的主心骨,諸葛亮是能人,聽了諸葛亮的話才能讓團隊不斷地走向勝利。
▲老版三國劉備及諸葛亮劇照
張飛從一開始要把諸葛亮從草廬中綁出來,到後來的唯軍師馬首是瞻,為什麼态度有了如此大的轉變,一是張飛有着識人之能,二就是張飛是一個敏銳的人,他能明顯的感覺到整個團隊的話語權由劉備向諸葛亮轉變了。
▲老版三國諸葛亮及張飛劇照
和宋江喜歡李逵一樣,劉備也特别喜歡張飛,李逵可以幫宋江殺想殺而又不方便殺的人,張飛可以幫劉備說想說而又不能說的話。比如在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時候,各路諸侯都在嘲笑劉備,笑他的職位如此低位,這個時候是張飛第一個挑出來罵了回去,這些得罪人的話,隻有張飛可以替劉備說。在劉備和諸葛亮說話的時候,張飛從來都不反駁,一直是指到哪裡打到哪裡,這樣的三弟會有誰不喜歡呢?
張飛之死所以說,最後劉備的隕滅其實和張飛的死亡有着很大關系,關羽的死帶給劉備的是悔恨和自責,而張飛的死亡則徹底讓劉備失去了理智。張飛是一個真正的性情中人,所謂性情中人,說的不是性情的一面,而是人的一面——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張飛在這一點上可以說非常值得所有身在職場的人學習。
▲新版三國張飛飲酒劇照
張飛當然也是有缺點的,那就是他的粗野。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粗野,他在面對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和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的時候,都在盡力克制自己的這份粗野。可是對待自己的下級,他卻失去了控制,每次在大碗喝酒的豪邁之後,張飛都會打罵軍士,這一點也成了最後毀滅自己的原因。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張飛是一個非常合格的下屬,但卻是一個不及格的上司,做張飛的大哥是一個幸福的事,但是要是做他的下屬,那麼還是自求多福吧。
諸葛亮當然也看出了張飛的這個缺點,每一次都不厭其煩地對他耳提面命,每一次張飛在嘴上都承諾的很好,可是一回到了軍營,還是老樣子。張飛在對軍隊的治理上一直沒有建樹,一直是用江湖的方式來對待自己手下的士兵,那麼自己的士兵也會用江湖的方式來報複他。
▲老版三國張達、範疆劇照
最終,在虎牢關前戰溫侯的張飛,當陽橋上一聲怒吼喝退了十萬曹軍的張飛沒有戰死沙場,甚至都沒有死在敵人的手裡,而是最後因為自己沒法克服酒後打罵軍士的毛病,被自己麾下的張達、範疆在睡夢中割下了頭顱,這絕不是偶然,而是一個必然,相比于張飛的優點,他的缺點是更值得每一位讀者對自己有所警鑒的。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三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