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拿破侖的失敗,許多人都會想到滑鐵盧戰役。人們總是認為滑鐵盧是拿破侖失敗的最關鍵戰役。後來,人們常常用“滑鐵盧”一詞來代表某人的事業從巅峰跌入深谷。滑鐵盧戰役是拿破侖最後的一次戰役,此後拿破侖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勒拿島,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
實際上,滑鐵盧之戰的失敗并不是什麼意外,因為這時候的拿破侖早已是強弩之末。因此,決定拿破侖命運的并非是滑鐵盧之戰,而是滑鐵盧之戰之前的三大戰役。
第一場是鎮壓西班牙暴亂。1808年,西班牙爆發了内亂,于是拿破侖以解決王室矛盾為名,出兵占領了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逼迫費迪南七世退位,并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擔任西班牙國王。拿破侖的此舉引發了西班牙民衆的反抗,為了鎮壓西班牙軍民,拿破侖在西班牙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陷入了西班牙的戰争泥潭之中。西班牙之戰讓拿破侖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随後,英國從葡萄牙登陸,在西班牙和法軍作戰。而法國在東線還要和普魯士、奧地利等組成的反法同盟周旋。
1809年,奧地利偷襲法國,拿破侖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最終五戰五捷,大敗奧軍,被迫讓奧地利割讓土地。但是,拿破侖之後又派遣大軍進攻西班牙,戰争一直持續到了1813年。最終,拿破侖并沒有實現控制西班牙的目的,反而因為法西戰争損失了50萬軍隊。
在法西戰争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拿破侖又帶領57萬大軍遠征俄國。1812年,法國的大軍出發了,他們一路上十分順利,相繼取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最終占領了莫斯科。然而,留給拿破侖的隻是一座空城。俄國實行了堅壁清野的政策,讓法國得不到糧食補充。拿破侖在莫斯科呆了一個月後,眼看冬天就要到來,而沙皇也一直不來談判,于是決定撤離。在撤離的過程中,俄國的大軍出現了,不斷圍追堵截,最終拿破侖的軍隊隻剩下了3萬人撤退。
拿破侖敗走俄國
遠征俄國是拿破侖第二大軍事事務。西班牙戰争讓拿破侖陷入了戰争泥潭,而遠征俄國則嚴重消耗了法國的有生力量。
第三大失敗就是萊比錫戰役。拿破侖遠征俄國失敗後,俄國馬上組織歐洲各國組建了第六次反法同盟,試圖一舉拿下拿破侖。從1813年開始,反法同盟和法國在萊茵河展開了拉鋸戰,最初一段時間,法國取得了呂岑之戰、包岑戰役等多次勝利。但是随着反法同盟的軍隊不斷增加,法國的優勢不斷消失。後來法國集中了15萬人和30萬的同盟軍決戰,最終法國失敗。萊比錫戰争後,萊茵同盟解體,法國的控制範圍隻剩下了法國。此時的法國遭遇四面圍攻,失敗在所難免了。
1814年,盟軍向法國提出了停戰條件,那就是法國的領土恢複到1790年時的狀态。實際上這個條件并不過分,隻不過是把法國侵占的地區吐出來而已。但是拿破侖并不願意停戰,他又集合了10萬軍隊進攻。但是此時的法國已經無力再戰,最終反法同盟軍隊攻入法國,拿破侖宣布投降,被迫退位,被流放到了厄爾巴島。
1789年的法國
此後,拿破侖曾卷土重來,建立“百日王朝”,但是顯然已經無法和反法同盟抗衡,最終也就是匆匆失敗。因此,決定拿破侖命運的戰争并非是滑鐵盧戰役,因為它注定要失敗。而決定拿破侖失敗的三大戰役,分别是法西戰争、遠征俄國和萊比錫戰争,前兩者不應該發生,因為對法國的國力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當然,如果拿破侖在萊比錫戰役後接受反法同盟的條件,那麼拿破侖也不會倒台,可以繼續當法國的皇帝。可惜拿破侖過于自信,最終免不了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