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 臘八蒜.臘八粥
臘八節
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成佛日,人們用八種谷黍熬粥上供禮佛。久之、形成了臘八節。
國人臘月初八講究憋“臘八蒜”熬“臘八粥”過臘八節。
臘八蒜
臘八蒜原來叫着“臘八算”,算賬的算。臘八是成佛節,是個成全一切的好日子,人們習慣借這個好日子做年終結算,算全年的賬。要知道花落知多少——這一年花了多少落下多少,多少債要還,多少賬要收……結算今年的,打算明年的。是個結束且開始的時候。主題詞是“算”。奉行的是“收不能太沖.,支不能太散。”“正而不沖,和而不酸。”的生意法則。于是就把辣蒜和酸醋泡在一起綜合出來,就叫“臘八算”。這是和諧社會的商業圖騰。幾千年,買賣家都奉行“臘八算”之“算”。自從工商國有化以來,人們的算法隻有一大二公。“臘八算”叫來叫去就本原化了——“臘八蒜”,“算”的意義已然淡出了。如今,早就有了“私營”。可“臘八蒜”隻是吃意的“臘八蒜”了,概無它意。有很多老人說:連“臘八算”都不知道,做什麼生意!就知算計别人!能不能真正地品品“臘八算”!更可惜的是,如今有的人連臘八節都不知道了。
過去買賣人家是很看重臘八節的,竟比過大年隆重。“臘八蒜”是一定要憋的。要比誰家憋的蒜不辣不沖,變脆變綠變香蓉,醋不酸,變甜變蜜變汁兒。上桌時叫“宜和菜”。寓“生宜和氣,和氣宜生”。又從生意意義上升到生存意義了。“臘八節”這天買賣家要換一杆新秤,要橫平豎直地系懸在櫃上面“開秤”,秤铊和秤盤要相平,以示公平。老式秤用了千百年,有着深厚而深刻的文化意義,即“秤文化”。老式秤十六兩,十六顆星,是北鬥七星南鬥六星,福祿壽三星。秤杆是江河,秤盤是太陽,秤鈎是月亮,秤砣是山嶽。秤杆是“平”,秤铊是“衡”。稱就是平衡。秤星是度是量是标準是規矩。你虧一兩秤就少一顆星或福或祿或壽。所以,過去商家沒敢虧秤的。你虧人家一兩秤,等于給人家積了一星福。虧陰大了。過去的顧客也不再乎少秤短兩的。你少了我的斤兩,卻增了我的福份,懶得和你争。
一杆秤有山河日月星辰天理,包涵了宇宙大道,誰敢不敬畏。
可如今誰知道這個理。耍秤杆的耍秤杆,碼秤铊的碼秤铊。都用電子稈了,搗鬼更為有術了。道理呐?擱一邊了,不知道哇!借臘八節,講講這些老理吧……
以上說的是商家的“臘八蒜”,我們再說說讀書人家的“臘八蒜”。還是從“季聖人家”說起吧。古現王家先祖告老還鄉,緻休間還念念不忘家族的興盛。他集文章之道和做官之道,制制子孫“文章不要太辣,更不要太酸。做官不要太沖(太沖開罪人),侍君奉上不要太酸(太酸顯媚)。其妙在于綜合!”他憋“臘八蒜”以省子孫,将蒜的辣沖溶于醋,綜合之後辣變甜,沖変脆,酸變香,大化之妙不可言。王氏一族得其妙,以為家訓用于後世,每當科考,有中式者上任,辭行時,家族都送上一罐“臘八蒜”。以後王家人作文雖銳利卻不尖刻,不辣不沖,溫泉一般宜人,春雷一般醒人。不俗不酸,汩汩春水一般爽人。做官不持才不持寵,不媚上不壓下,愛民和時忠君效國。奉行的是綜合能力,展示的是綜合勢力。單挑一樣,哪一樣也似不如人。綜合起來哪個人也比不了。古現王家數百年興盛不衰皆宜于此。所以,“臘八蒜”是王家的傳家寶,為曆代各家重視。
讀書人家過臘八節禮供的是筆——插一支筆香爐上,取“筆平天下”之意,有如商家懸秤。
蒜頭到臘月就發艮發芽不爽不脆生了。為了不任其幹艮發芽下去。于是就剝光蒜衣加醋密封浸泡起來,待其憋得發綠似碧玉一般,開罐享受,小年、春節一系列餃子就醋蒜蘸蒜醋,那是絕配!醋不酸了,一股甜香帶酸甜,吃畫梅湯一般。蒜也不辣不沖不艮了,脆脆生生吃海棠果兒一樣。再配上剛出鍋的餃子,爽得你一頭大汗。饒是你傷風感冒一切不入貼,一概他媽的滾蛋!
不光吃餃子,拌海蟄皮、變蛋、洋蔥、白菜心,炒菜,尤其熬魚炖雞焖肘子最為出味,吃一冬臘八蒜,汗浸浸地一冬不害冷。
“臘八蒜”學名應是醋蒜。應該四季常備。它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軟化血管,良化胃腸等。
膠東人還是喜歡臘八憋蒜。因為臘八憋得醋蒜色酸味俱佳。那蒜瓣碧玉一樣綠,那醋像果汁一樣濃醇透亮,真乃國色天露,令人胃口大開。因此,臘八憋的醋蒜最好。大約是節氣的關系。
“臘八蒜”在膠東民間很有名氣。有民謠唱:
冬吃臘八蒜
百病都不犯。
放屁不打嗝
渾身都浸汗
臘八粥
“臘八粥”的說法數十版本,我隻說膠東流傳的一版。有-位富裕的耕讀人家,年年施舍災民。這年臘月,打發災民都拿着分到的錢糧歡天喜地回家過年。這家人卻錢糧告盡,隻好打掃屯底熬了-碗雜糧粥。一家人正分食這碗粥,兒子讓老子,老子讓兒子,讓來讓去,粥讓到小孫子手中。恰此時,-位富态的中年人走進來,笑吟吟道:“我來替你們分這碗粥如何?”
“不用分了!”小孫子童聲稚脆地捧着粥碗敬來人,“您是客人,請您享用了這碗粥吧。”
客人笑問:“為什麼要我享用呢 ?
“你是客人。這是我家的待客之道。”
“好-個待客之道!”來客也不客氣,接過粥碗便喝。喝一口他驚問:“甚麼粥這麼好喝?”
一家人-時無言以對。
小孫子從容地回道:“‘八寶粥’!”
“何為八寶?”
“八樣糧食。”
“八樣糧食就是八寶?”
“無糧人不活,糧是世上寶。”
“哪八寶”?
童子想也不想便回:“稻黍稷麥菽,花生、薯幹和豆類,對應福祿壽禧财——五福和天地人——三才。故名:‘八寶粥’。”
“家有此子,三才之魁,可保十代富貴!”客人喝下粥,說,“你送我一碗八寶粥,我送你家八屯寶。說罷,旋即不見。一家人急找,找到糧倉隻見八個屯子珠光寶氣,-屯子珍珠,-屯子元寶,瑪瑙、翡翠、寶玉,銀錠、制錢,還有一屯子是文房四寶四書五經。那小孫子好喜歡,就拼命讀這些書,後來考上了狀元做了大宋宰相。他就是萊州呂正蒙。
呂正蒙中式後一直感念那位中年人,居官後祭竈時,見竈王像就是那位中年人,頓時明白!為了感念竈王,每年臘八,呂家就熬八寶粥敬竈王,并廣贈衆人敬竈敬佛共享。被稱之為“八寶宰相粥”,即成後世的“臘八粥”。
另有一種傳說是“九寶粥”。大約是唐玄時期,朝庭在甘肅武威天梯山開鑿佛洞。使喚得都是戰俘和囚犯。十幾年後,安史造亂,天下大亂,朝庭無暇顧及此等事項,工程做了一半被追癱停。那些戰俘和囚犯也想亂世出英雄出去混一個英雄出路。就在這天梯山佛工将坍塌之時,西部首富寡婦周懿傾家接盤。她捐億兆家資,接着開鑿佛洞。她首先說服了那些做工的戰俘和囚犯。她說:你們己開鑿了十幾年的佛洞,已有了半部功德,距圓滿隻幾步之遙。怎能半途而廢,再返殺場,再墜嗜血呢?
她平了大家心中魔障,剃度他們出家,使其立地成佛。佛敎中第一次有了工僧,即做工的和尚。他們不僅是工僧,也是武僧,武裝起來護法護民。他們一邊開洞造佛,一邊平亂衛民。
周懿供養他們供養佛山工程。同時也赈濟災難民。她在天梯山下支幾口大鍋,着人用各種雜糧熬稠粥。禮佛、供養僧人,赈濟衆生。
由于周懿常年做核桃生意,家裡堆有山一樣的核桃,她的粥就多了一味核桃仁。叫“九寶粥”。
平了安史之亂,代宗臨位,大唐複興。天梯山已蔚然佛國,盛觀空前。人們感念,朝庭表彰,稱周懿為“九寶尼祖”。她的“九寶粥”奉為最高禮佛聖品,叫“成佛粥”,說是喝了它可立地成佛,是剃度皈依的聖物。剃度禮制是先上香供此粥後,再予剃度者喝下,才由主持剃度。它不僅平時禮佛臘八禮佛,更是進佛門的“進門粥”,也是和尚的養命粥,實實在在的“佛寶”。它養袈裟衣中的佛體,又乃缽中之食物,正是衣缽實質。
铙是一百個故事,民間還是統稱為“臘八粥”。有時民意是了不得的!
總之,“臘八節”的意義很多很大。好好地過好“臘八節”吧!
壹點号林深文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