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來臨,人們自然而然首先想到賞月。賞月确實是一件美妙愉悅的事情,那麼,月亮到底有多美?怎樣欣賞才能激發心中的愉悅感?
月亮,在天文學中的名字叫月球,是一顆很神奇的球形天體,也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不僅圍繞地球公轉,同時還進行自轉,而且兩者旋轉的周期相等,由此産生一些美麗的自然景觀,如潮汐,錢塘江大潮便屬此類,也同時産生了多姿多彩的美。
(月球在天體中的位置及自轉和公轉圖)
月圓月缺,東升西落,周而複始,如果細心觀察這一規律和過程,其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然而,月球(月亮)本身并不發光,隻反射太陽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滿月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當這些形形色色的光影反射到人們的肉眼,人們才看了多姿多彩的月亮。我們通常所看的多為銀白色,或溫潤柔美,或如水而瀉。但是,在不同的氣候條件(環境)下,以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角度,人們所觀察到的月亮自然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呈現出不同的境象,五彩缤紛,斑斓多姿,美輪美奂,充滿了神奇色彩。
每天傍晚,月亮浴海冉冉而升,如仙子出浴,如貴妃醉酒,足以讓自然萬物相形見绌,讓草木白雲感到羞赧。
無論是都市,還是在鄉村,月亮的出場都是一件美差,擡頭望天,低頭看水,都可以欣賞到月亮那美麗動人的嬌姿。
都市月有都市月的豐姿,山村月有山村月清新,各具特色,互為補充,讓人歎為觀止。
月食可是月亮與太陽地球共同作用而産生的一種特殊的天文奇現,異常美麗。月食大約每年發生2次,最多時3次,但有時一次也不發生,所以,觀察月食也是一件難得而令人興奮與美妙的事情。
因為月亮之美,給了人們無窮的想象。而人們的想象反寄予了月亮另外一種豐滿而瑰麗的美,親情,愛情,寄懷,浪漫,圓滿,甚至童趣,無不融入其中,寄托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的,如果給我一架天梯,我也想爬上月宮,親親她,抱抱她,與嫦娥共舞,與吳剛共飲,與玉兔共耍,天上人間,不枉此生。
1959年前蘇聯和美國成功發射“月球号”和“先驅者号”月球探測器,特别是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号首次載人登月後,月亮那神秘的面秘逐漸被揭開了。2019年1月3日,我國“嫦娥四号”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傳回地球,讓人們驚歎,原來古老月背的面紗也如此神秘而美麗。
原來,月亮表面和地球一樣,也有高山平原峽谷河流,高低起伏不平,但缺少氧氣,沒有水,沒有生命,而是如此甯靜,荒涼,甚至有些死寂和肅煞,但這一點也不影響人們對月亮的美好印象,反而增強了人們改造月亮使之成為人類第二故鄉的美好願望。為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而把7月20日定為人類月球日,也深深寄托着我們探索世界,探索宇宙的美好願望。
事實也是如此。月亮的多彩之美早已注進了中華民族民的血脈,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意識,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對月亮賦予了各種美妙的雅稱,如:婵娟、玉鈎、玉輪、玉兔、玉盤、金盤、銀蟾、蟾宮、桂宮、望舒、金鏡、廣寒、寶鑒,等等。尤其是曆代騷人墨客,更是終生難以釋懷,而且不斷放大,寫出了諸多不朽的作品,為月亮平添了瑰麗的色彩,并寄托着種種情懷。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孔子編訂《詩經·陳風·月出》)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籁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裡明。(李樸《中秋》)
曉鏡但愁雲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隐《無題·相見時難别亦難》)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鸾來去,人在清涼國。(蘇轼《念奴嬌·憑高眺遠》)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搖空碧。(蘇轼《宿望湖樓再和》)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嶽飛《滿江紅·寫懷》)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張祜《題金陵渡》)
沙上并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晏殊《少年遊·重陽過後》)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讀着上面這些美妙的詩句,同時想象着月亮各種姿态與動靜之美,是不是讓我們也走進了古人那豐富而細膩的情感世界,并與之共鳴?
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開頭,更是通篇以寫月為主,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花月夜圖,美不勝收。
當然,在民間關于月亮的傳說故事同樣美麗而動人,如:猴子撈月,天狗蝕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等等,其中以嫦娥奔月為最,并産生多種版本,讓人目不暇接,收獲另一番驚人的美。
在我國近現代文人筆下,月亮之美也是層出不窮,比如魯迅、茅盾、冰心、季羨林、朱自清等等,這些大家在寫到月亮時都極具其神來之筆,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是家戶喻曉。還有,現代歌曲中以月亮為素材的也是不勝枚舉,一曲《荷塘月色》走進了千家萬戶,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出了黎民百姓的心聲。
月亮是美麗的。無論月亮呈現什麼樣的姿态,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欣賞,從月亮本身到月亮映射出來的文化,都具有一種亘古未變而豐富多彩的美。賞月,其實就是品美,讀情,圓夢,品萬物之美麗,讀人間之真情,圓心中美好之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蘇轼《水調歌頭》)願世間永遠花好月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