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提出了“唯才是舉”的人才政策,招賢納士,籠絡天下英才。可是有一個人卻不給面子,他就是司馬懿。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yuàn](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職。對此,司馬懿借口自己有風痹症,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當然,司馬懿後來還是出山輔佐曹操父子。那麼,問題來了,在公元201年,司馬懿為何不願跟随曹操,甚至為此裝病呢?
一
具體來說,《晉書·宣帝紀》中記載:“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卧不動。”
按照《晉書》的觀點,司馬懿是看到東漢朝廷已經被曹氏控制,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進一步來說,司馬懿此舉,顯然是瞧不上曹操的出身。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曆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正是因為出自宦官之後,讓曹操飽受非議,比如官渡之戰前,袁紹的謀士陳琳就在《為袁紹檄豫州文》中痛斥曹操“贅閹遺醜”。相對于曹操,司馬懿則出自世家大族。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将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祖父司馬儁為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對此,晉武帝司馬炎诏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從這一角度來看,因為出身上的差距,司馬懿不願屈節輔佐曹操,甚至為此裝病,也還說得過去。但是,細究起來,其實是另有隐情。
二
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後,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接受曹操的征召,擔任司空掾屬、成臯縣令等官職。更早之前,漢靈帝在位時,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曾推薦曹操為官。從這一角度來看,司馬懿所在的家族,并沒有太忌諱曹操的出身。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懿拒絕曹操的征召,一方面是因為曹操當時的實力還不夠強大。
公元201年,曹操雖然在官渡之戰中擊敗了袁紹,不過,袁紹集團的地盤還在,也即直到公元207年,曹操才徹底攻占袁紹集團的地盤。況且,在曹操身邊,還有劉表、孫權、馬超、韓遂、張魯等衆多割據一方的諸侯,也即曹操集團位于四戰之地,形勢還是不容樂觀的。在此基礎上,司馬懿沒有貿然接受來自曹操的征召,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
另一方面,司馬懿裝病不接受曹操的征召,或許也是為了貫徹家族兩面下注的意圖。在司馬懿之前,司馬朗已經開始輔佐曹操的。所以,對于司馬懿來說,暫時可以不在曹操集團下注,從而觀察天下形勢之後,再做出适合的選擇。
在三國時期,不少世家大族都沒有選擇将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比如大家熟悉的諸葛家族,諸葛亮在蜀漢擔任丞相一職,諸葛瑾在東吳被冊封為大将軍,至于相對低調的諸葛誕,也在曹魏執掌東線地區的兵馬。所以,不管魏蜀吳任何一方笑到最後,諸葛家族都能成為赢家。同樣的道理,如果司馬朗、司馬懿都跟随當時實力還不夠強大的曹操,則不符合風險分散的原則。
四
最後,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擔任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征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馬懿聽說後非常畏懼,隻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曆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到了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一統北方中原地區,已經彰顯出問鼎天下的态勢了。在此背景下,司馬懿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了。于是,司馬懿正式出山。因為輔佐曹丕獲得了魏國太子的寶座,司馬懿得以在曹丕即位後獲得重用。等到曹叡即位後,因為曹休、曹真的去世,司馬懿逐漸掌握了曹魏兵權。所以,司馬懿最終在公元249年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并篡奪了曹魏大權。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