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19年4月6日消息:大家坐飛機的時候,每次飛機起飛前乘務人員都會給大家示範一遍戴氧氣面罩的方法,這是為了防止飛機在天上發生意外導緻飛機座艙失密而做的防範措施。我們大家都清楚在一萬米左右的高度空氣裡面氧氣含量非常低,是不足以維持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的,那我們的民航客機在這樣的高度巡航飛行時是怎樣為旅客提供氧氣的呢?難道民航客機上配備了很多制氧設備專門為旅客制作氧氣嗎?
其實,在萬米高空氧氣的百分比含量和地面一樣,仍舊是20.9%,但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氣密度降低,氧氣的絕對量也就相應減少,客艙内的氧氣并不是“制氧設備”制造出的氧氣,而是發動機引氣(經發動機壓縮的)經過空調組件調溫調壓後送入客艙供旅客和機組人員使用的。
在萬米高空中,大氣壓力和氣溫是很低的,客艙内空氣的氣壓和溫度必需是人可接受甚至舒适的範圍,因此,機艙是密閉的空間,此時,空調組件的工作可以在5-10分鐘内把艙裡的空氣“換一遍”,所以客艙内的空氣是很新鮮的,另外,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過程中會有壓耳的現象,說明客艙的氣壓也會随着飛行高度變化,高度升高時客艙氣壓也在降低,這樣做的目的是一定程度減少客艙與外界大氣的氣壓差,從而減少客艙釋壓的風險,但任何時候客艙的氣壓都不低于2400米高度的大氣壓力,在這個高度氣壓下大多數人不會有身體不适的感受。
但是,飛行中也偶然發生意外事件可能造成釋壓,發生釋壓時,客艙内的氣壓很快下降至與外界一樣,此時10000米處的氣壓隻有海平面的26%,2400米處的35%,這樣的環境需要存活必須提供高純氧氣,于是飛機上氧氣面罩就會自動脫落,化學氧氣或瓶裝氧氣可供給旅客和機組人員使用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内飛機必須下降至3000米的安全高度。所以,在高原或山區飛行的飛機,飛行時間和氧氣的供應量結合航路情況經過綜合分析并得到适航認證後,方可執行任務。可見,經過嚴格認證的飛機在飛行中是很安全的。
最後,在科普一個小知識,在空氣中氧氣的百分比含量約21%,其餘大部分是氮氣,還有少量其它氣體,每種氣體在氣壓中都有各自的“貢獻”,所有“貢獻”總和就是大氣壓,氧氣的“貢獻”大約23%(氧氣密度稍大),人類已經适應這種環境,正常壓力下高濃度的氧氣是有害的。1bar(1兆帕約一個标準大氣壓)氧氣壓力約0.23bar,2400米氧氣壓力約0.17bar,即0.17-0.23bar氧氣壓力是适宜的,10000米大氣壓力0.26bar,氧氣壓力0.06bar,通過提高吸入的氧氣濃度至65%,可以使氧氣壓力達到0.17b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