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變色跟金剛、星月、鳳眼等菩提類手串不一樣,它變色的速度非常快,這麼說吧,如果你比較着急,可能盤一天,你的松石變色就非常明顯,盤上一周,整條綠松石的顔色就變了,盤上一個月,可能就把綠松石盤透了。總之,綠松石變色速度是非常快的。怎麼樣,這個速度是不是超出了你的認知?
不過綠松石雖然盤玩變色很明顯,但要想讓你的松石包漿挂瓷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為什麼呢?這就得從綠松石變色的原理說起了,接下來咱們就來講講綠松石變色的原理是什麼。
所謂包漿,就是把玩者長時間精心撫觸玩物,而逐漸形成的具有琥珀質感的表面皮殼。那綠松石包漿是如何形成的,這層漿的來源是什麼呢?這要從手掌分泌物的成份開始說起了。
人手上的皮膚會分泌兩種物質:汗液和皮脂。這兩種物質對于綠松包漿十分重要。對于綠松石的上色來說,汗液起主導作用。而皮脂則由皮脂腺分泌的,作為一種混合物,它包含多種脂類物質,主要有飽和的及不飽和的遊離脂肪酸,甘油三脂、蠟類、固醇類、角鲨烯及液體石蠟等。當皮脂排洩到皮膚表面,和汗液混合在手掌形成一層乳狀的皮脂膜,這種物質就是包漿的前身。
乳狀皮脂膜因為含有脂類和蠟類物質,本身兼具油和蠟的屬性,在接觸原礦綠松石時,會迅速滲透進玉石的毛細孔中,這個過程大概會持續1個月以上。
這段時間會感覺綠松石變色快、吸收感強。總是手感澀澀的,行話叫咬手。過了這個階段,乳狀皮脂膜與綠松石内部受到填充物影響會進一步變化。
所以說綠松石變色容易,但要想讓你的綠松石有穩定的包漿挂瓷,還是要耐着性子慢慢盤。
随着混合物的水分逐漸蒸發,乳狀皮脂膜還原為皮質混合物,其中多種脂類物質進入綠松石内部深層,進一步與内部維融合;而另外一部分蠟類混合物析出到綠松石表層堆積下來,凝固為類似結晶體的透明漿層,這就是俗稱的包漿了。
包漿的物理狀态還有着很大的不穩定性。初步的包漿,在進一步盤玩的過程中,新加入的乳狀皮脂膜會使包漿逐漸軟化,這時的綠松石表面在手感上會覺得“發粘”、“返油”,這屬于正常現象。
随着時間的推移,綠松石表面紋理逐漸磨損,手掌能夠接觸到的表面積增加,表層的蠟類析出物也随着長年的盤玩不斷經曆擠壓➤凝固-➤擠壓➤凝固的過程。分子間的水分逐漸喪失,固化程度加劇,整個綠松石包漿,深入度達到“入木三分”的地步。這時候的綠松石,就可以叫做“挂瓷的綠松石”了。
挂瓷可以看做是硬質化的包漿。它與包漿狀态的根本不同之處在于,挂瓷比較穩定,不會因為加入新的乳狀皮脂膜而軟化。對于真正的玩家來說,盤玩綠松石的最大意義在于修身養性。
隻要用心去玩,所有的原礦綠松石都能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