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詩詞
賦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作品簡介
這首送别詩作于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當時隻有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須寫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束縛嚴格,少有佳作。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着這年輕士子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拿居易的名字打趣,言外之意是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稱道。
《賦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别友人時的依依惜别之情。
詩詞賞析
本詩是以詠古原草的形式寫就的送别詩。
首聯寫草:首句寫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用疊詞“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次句寫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生生不已的規律。春草茂盛,秋枯春榮,此乃極為平常之景。
颔聯承上聯中的枯榮進一步生發下去,以“野火燒不盡”寫草之“枯”,以“春風吹又生”寫草之“榮”。 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隻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形神兼備。
頸聯在描寫古原草的同時,點出“古道”“荒城”,點出送别的友人即将經曆的處所,轉入送别。其中的“侵”和“接”兩個動詞富有表現力:形象刻畫出遠遠望去,春草在古道邊向前蔓延,碧青而廣闊的綠野一直與遠方的荒城相接的景象,為後面的抒情做鋪墊。
尾聯直接點出“又送王孫去”, 點明送别的本意。并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别之情,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本詩幾乎通篇都在寫草,實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顯示友人之間依依惜别時的綿綿情誼。情深意切,所喻尤為巧妙,不愧為白居易的成名作。
名句賞析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唱歎有味,對仗亦工緻天然,故卓絕千古。後來人們大多以此來指一件事物或一種現象雖然經過嚴厲的打擊和制止,但有着頑強的生命力,不能斷根,隻待條件一成熟,又爆發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