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時尚
/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
更新时间:2024-10-01 21:22:27

古代的男子也是長發及腰,但在公衆場合,一般不會讓它飄起來,而是要把頭發梳起來盤成發髻[jì] 。古代男子的發式,不僅具有美學價值,而且更多體現的是社會的象征意義。每個時代的社會情況不同,男子的發式也随之演變。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1

上古時代,沒有禮教約束,男子的發式比較放飛自我,頭發都是散着的,被稱作“披發”。慢慢地,中原地區出現了将頭發梳起來盤成發髻的習俗,被稱作“绾髻”。绾髻就是把頭發都集中攏到頭頂,在頭頂盤出一個發髻,最開始是一個小團狀,後來逐漸變成錐子狀,也稱“錐髻”。古人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發式,可能因為這樣方便勞動。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2


周朝制定禮法,确立了冠服禮俗制度,男子的绾髻也成為定制。绾發時将頭發全部束至頭頂,然後戴個小冠,并用笄[jī](也稱“簪”)橫穿冠下的小孔把發髻固定住。身份低微的人,就用一塊包頭布把發髻包裹起來。

小孩子是不绾(wǎn)發的,一般是散着或者梳小辮子。等到20歲成年了(民間多在15歲),就要舉行成人儀式,名曰“冠禮”,意思就是可以绾發加冠了,所以從古人的發型也能看出他們的年齡。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3

古人的绾髻束發是全束的,不會留下一部分散着。今天的古裝劇中,很多男子是半束發,一半梳成發髻,一半散着飄在腦後,看起來飄逸帥氣,但這不符合真實的曆史。

發式還具有社會功能——區分華夏和夷狄。绾髻束發是華夏正統的标志,隻有被看作是夷狄的少數民族才會散發或編成辮子。中國古代隻有在南北朝時出現過半束發,那時候北方遊牧民族南下,遊牧民族盛行的披發對中原産生了影響,開始流行半束發的發式。半束發是胡漢結合的表現,存在的時間很短。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4

在周朝之後的絕大多數時間裡,中原人都是绾髻束發的。不同時期的區别就在于發髻外面的佩飾有所不同。周朝至漢朝,發髻上是戴冠或包頭巾。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5

唐宋時期流行戴“幞頭”,幞[fú]頭是類似帽子一樣的飾品。唐與宋的幞頭區别也很大,唐朝的幞頭帽頂是圓弧的,且帽後的兩腳是下垂的,有點像耷拉下來的兔子耳朵;而宋代的幞頭帽頂是平的或矩形的,帽後的兩腳是平直的,而且很長很長,很像飛機機翼。據說,将幞頭加長是宋太祖的決定,因為他讨厭朝會時大臣們在下面竊竊私語。将幞頭加長後,大臣們就不敢相互靠近,因為幞頭容易撞臉。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6


遼金元三朝,北方遊牧民族再次入主中原,遊牧民族髡[kūn] 發留辮的習俗開始在中原流行起來。髡發是将頭頂部分的頭發剃除,隻在兩鬓或前額留下少量頭發,這些頭發一般會梳成辮子,也叫留辮。在中原王朝統治時期,髡發是一種刑罰,人犯罪了就把你頭發剃光,以示懲戒。但少數民族平時就有髡發的習慣。遼金元三朝統治者就是少數民族,為了表示順從,其統治區域内的漢族人便也跟着流行髡發。

特别是元朝時,不光中國實行髡發,就連在元朝控制下的高麗國也是髡發。高麗元宗的世子忠烈王,早年在元朝生活,歸國繼位後,就在高麗主張盡快實行髡發,與元朝官方發式保持高度一緻。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7


明朝時期,又恢複了绾髻束發的發式,将頭發在腦後挽成三股或兩股發髻,讀書人、秀才、官家貴族等一般都在頭頂結發髻,還要在頭上纏繞網巾來固定頭發。

高髻男士發型古代(古代帥哥的發型)8

可是僅僅過了兩百多年,遊牧民族又回來了。清朝建立,中國再次開始髡發留辮,而且清朝政府對發式的要求異常苛刻,将是否髡發留辮視為是否歸服清王朝的标志。不剪發留辮,就是不服從清朝的統治,是要殺頭的,以至于清初還有“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說法。清朝人留的辮子,不同時期的樣式也不盡相同。早期的辮子短而細,被稱為“金錢鼠尾”,中後期辮子就粗又長了。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