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世說新語·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覽無馀】
謂一眼即可全見。
《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測。
【二童一馬】
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辄取之,故當出我下。”
【才疏志大】
謂志向大而才能小。
《世說新語·識鑒》: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
【千裡莼羹】
舊時多作思鄉之辭。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後泛指本鄉特産,含思鄉之意。
【千岩萬壑】
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不舞之鶴】
喻名不副實。
《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
【相煎何急】
喻自相殘殺或迫害。
《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盲人瞎馬】
前者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恺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旄。”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次複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辘轳卧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一目故也。
【竹頭木屑】
比喻可供利用的廢置之材。
《世說新語·政事》:陶公性檢厲,勤于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管中窺豹】
比喻隻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割席分坐】
謂不與志同道合者為友。
《世說新語·德行》:管甯、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出看,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謂揚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本為調侃之詞,謂位卑而居前列。後亦用為謙詞,謂無才而居前。
《世說新語·排調》:王文度、範榮期俱為簡文所要,範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範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粃在前。”範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
【肅然起敬】
肅穆地産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
《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晖,與時并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華亭鶴唳】
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歎曰:“欲聞華亭鶴唳,可複得乎?”
【蒹葭玉樹】
蒹葭,指毛曾;玉樹,指夏侯玄,謂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後以“蒹葭玉樹”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
《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依玉樹。”
【絕妙好辭】
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蒱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裡。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
【醉玉頹山】
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
《世說新語·容止》: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身無長物】
形容極其貧窮。
《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道邊苦李】
喻庸才,無用之才。
《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青州從事】
美酒的代稱。
《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膈上住。
【難兄難弟】
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
《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争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響。
《世說新語·文學》: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耶?”
【頰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面如傅粉】
形容男子美貌。
《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食辨勞薪】
形容識見卓越。
《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