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滅亡後,東晉偏安江左,北方大地政權迅速更叠,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直至公元439年,北魏拓跋(tuò bá)部統一北方,進入南北朝對峙時期。
概述:北魏是個什麼樣的政權?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國号為“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稱帝。
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至洛陽。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而建立北齊。557年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覺,北周建立,北魏亡。
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并改國号為"魏"到534年北魏分裂為止,共曆20帝,享國148年。北魏國号本是“魏”,“魏”字前加“北”,稱“北魏”,乃指北部“中國”之故,同時也區别于三國的曹魏政權。它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
立國之前都在幹什麼?鮮卑族拓跋部自稱黃帝後裔,黃帝發源地為戰國時魏國所在,又因“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國号,同時含有延續曹魏,對抗東晉政權之意。後也因其王室姓拓跋,後改姓元,故又别稱拓跋魏、元魏。
鮮卑族拓跋部,原來居住于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遊牧而居。東漢以前,北匈奴西遷後,拓跋部在部落首領拓跋诘汾的率領下西遷,進入原北匈奴之地,即漠北地區。
到拓跋力微時期,拓跋部又南下遊牧于雲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帶,後又遷居到盛樂(今内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往來,但拓跋部仍處于氏族部落聯盟階段。
315年,拓跋部因幫助西晉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進而封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都于盛樂,邁入奴隸主階級社會,逐漸強大。376年,前秦昭宣帝苻堅攻代,代亡。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拓跋部壯大。
拓跋珪
統一北方,南北對峙征服後燕:395年,後燕攻北魏,拓跋珪針對其恃強輕敵,采取示弱遠避、待疲而擊之方針,同時瓦解對方軍心,奮勇追擊,殲滅四五萬燕軍。從此改變兩國力量對比,北魏勢力進入中原。397年十月,後燕國都中山被魏占領,後燕滅亡。拓跋珪擊敗後燕進入中原後,鼓勵農業生産,奴隸主貴族逐漸漢化為封建地主。并招納漢族大地主入統治集團,加快鮮卑拓跋漢化。
伐後秦,攻南朝劉宋
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稱帝,即道武帝。402年,北魏圍城打援、分而殲之,大敗後秦軍,殲滅3萬餘人。422年,魏明元帝拓跋嗣乘宋武帝劉裕病卒之機,憑借強大軍力,奪取黃河以南虎牢、洛陽等軍事重鎮。但南朝宋軍善于守城,頑強抵抗,魏軍重大傷亡。423年拓跋焘繼位,此時北方除大夏、北涼、西秦、北燕和柔然外,皆為北魏所占。拓跋焘雄才大略,通曉兵法,屢次親自率軍出征,多獲勝。
大敗夏國,攻破柔然
426年至427年,拓跋焘趁胡夏皇帝赫連勃勃亡而諸子相殘之機,二次率軍攻夏。大敗夏軍,俘夏王、公、卿、将、校及後妃等以萬數,獲馬30餘萬匹、牛羊數千萬頭。胡夏被北魏攻陷,皇帝赫連昌被俘,其弟赫連定逃往平涼繼位。431年,赫連定被鮮卑生擒而獻于北魏。
424年八月,柔然可汗聽聞拓跋嗣去世,率6萬騎攻魏。北魏少年皇帝拓跋焘率軍奮勇抗擊,最終柔然軍大敗而逃。次年十月,北魏分兵五道大舉征讨柔然,柔然驚駭北逃。魏帝為徹底擺脫柔然與劉宋的兩面夾擊,在大敗赫連夏後,決心集中力量攻打柔然。于429年五月,拓跋焘領軍至漠南,直逼柔然,柔然無備,臨戰退卻西逃。魏大破柔然,從此柔然勢力大減。
攻克北燕,降服北涼
432年五月,拓跋焘準備進攻北燕。六月,拓跋焘率軍親征北燕。北燕多敗績,燕主馮弘投奔高句麗,然而沒過久馮弘就因自大被高句麗王殺死,北燕亡。
439年六月至九月,拓跋焘率軍攻克北涼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姑臧城潰,北涼主率文武5000餘人出降,北涼曆39年而亡。魏軍後又攻克張掖、樂都、酒泉等地,皆留将鎮守。此戰,拓跋焘見時機成熟,即乘虛發兵攻涼,把勸降和武力攻擊相結合,并利用原南涼主之子招降舊部以孤立打擊北涼,因而一舉獲勝。
公元431年滅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又于436年滅北燕,439年滅北涼,使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複歸統一。(北方真的好亂,五胡十六國,到底多少個政權,北魏也真夠累的~~~)
小史個人之見:
北魏從建國之始,曆經三個皇帝共花費53年的時間,終于統一北方地區,結束五胡十六國諸多政權并立紛亂的局面。其疆域廣闊,北至沙漠、河套,南至江淮,東至海,西至流沙。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曾如此"輝煌"的政權,也存在許多荒唐與血腥的另一面~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曆史~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