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周妮 見習記者 顔靖堯 徐歡)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是群衆對生活環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内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宿遷将生态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态文明建設有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四突出”推動生态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宿遷生态文明建設工作突出“好”“實”“優”“綠”,取得了顯著成效。獲評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支持城市和“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公衆生态環境滿意率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突出“好”字,生态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全市PM_2.5年均濃度由2013年的74μg/m^3減降至2021年的38μg/m^3;優良天數比例由2013年的61.4%提升至2021年的80.8%;50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Ⅲ水體比例達90%,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生态環境質量達有史以來最好水平。
突出“實”字,突出問題整改取得成效。第一輪中央生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宿遷的20個問題和129件信訪件全部完成整改。“綠盾”專項行動交辦的121個問題線索全部核實整改,百姓生态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突出“優”字,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持續。在2012年到2021年宿遷GDP總量翻一番的基礎上,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減了24.3%、21.4%、43.7%、39.0%。
突出“綠”字,美麗宿遷底色不斷擦亮。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生态環境分區管控,高水平推進駱馬湖東岸和大運河、古黃河沿線生态修複,生物多樣性不斷恢複。
保持優環境的“強度”,聚力打好治污攻堅戰。宿遷抓重點增藍天。堅持“治企、管車、控煤、降塵、禁燒、聯防”綜合施策,全面推進工業廢氣治理、揚塵污染控制等專項行動。累計實施1.7萬多項治理工程,推進146家涉VOCs企業完成原料替代和更新改造。治源頭,保碧水。堅持“水資源、水治理、水生态”三水共治和“控源截污、标本兼治、點源治理、協同共治”多措并舉。推行河湖長制,突出抓好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廊道沿線生态環境整治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污染治理。控風險,護淨土。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治理修複,完成126個國控、省控土壤監測點位布設和2個地塊管控修複,土壤環境質量基本穩定。加大危廢處置利用能力建設,2021年增加到59.36萬噸/年,比2016年提升210%。
找準促發展的“角度”,全力推進綠色變革。淘汰落後産能。深入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标排放和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2021年,全市非電行業用煤44.94萬噸,較2016年減少44.34萬噸,處于全省最低。加快綠色發展。集成綠色信貸、應急管控豁免等政策,先後争取中央和省級環保資金34.91億元、綠色金融獎補資金570.86萬元、綠色信貸資金20.51億元。
擡升抓生态的“高度”,着力夯實生态家底。生态建設成果豐碩。開展全市域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全市52個鄉鎮、41個村獲省級生态文明建設示範鎮、村命名。基礎支撐不斷完善。建成城鄉污水處理廠101座,配套管網約2800公裡,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運行比例100%。環境治理動真碰硬。實施“兩湖”禁采禁捕,累計退圩還湖5.6萬畝、退漁還湖21.9萬畝,群衆信訪舉報數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下降率。
拓展促長效的“深度”,合力構建管理機制。突出高位統籌。堅持把生态文明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總指揮長、分管副市長為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的領導機構,固化形成“常委會常務會聽取彙報、污防指辦每月調度、生态環境局專題會辦、環境質量每日通報”的制度機制。堅持依法整治。堅持立法先行,牽頭組織起草《宿遷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5部地方性環保法規草案。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6萬人次、排查企業2.7萬家次、立案處罰3698起。強化多元共治。建立健全“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産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責任體系。開展生态文明宣傳教育,引導公民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發揮公衆參與作用。
積極探索實踐城市治理現代化“宿遷模式”
近年來,宿遷城市管理工作緊扣“實現城市管理高水平”目标,通過全面構建城市治理“1 5 X”标準體系,積極探索實踐城市治理現代化“宿遷模式”,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構建“大市容”治理體系,城市“顔值”持續提升。堅持集成化塑造特色,大力開展城市公共空間治理,系統推進城市住區、街區集成改善,黉學街、礦山路等10條背街小巷入選全國試點項目。堅持系統性完善設施,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宿遷市區先後建成二類以上标準公廁578座。持續實施停車便利化,通過打開單位庭院等方式多渠道擴大泊位供給,宿遷市區現配有各類停車泊位26.5萬個。不斷擴大公共自行車服務網,宿遷先後建設47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10850輛車輛,覆蓋整個市區。在城市治理中,宿遷堅持多維度專項治理,大力開展存量違建“清零”行動,治理餐飲油煙污染單位2491家,全面拆除中心城區高立柱廣告,有效淨化了城市空間。
構建“大環衛”治理體系,潔淨“底色”持續擦亮。近年來,宿遷大力推行環衛市場化運營,積極運用市場的力量、專業的隊伍管理城市。環衛市場化運營下,精細化作業水平大幅提升,環衛作業向規模化、智能化、規範化、精細化轉變。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宿遷制定出台了《宿遷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先後建成省級垃圾分類全域試點鄉鎮11個,并開展小區垃圾分類“撤桶并站”試點,全市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97%以上。此外,宿遷還大力開展渣土運輸“淨車行動”,建立“線上 線下”24小時監管機制,實施渣土運輸閉環式管理,渣土運輸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構建“大執法”治理體系,文明“基石”持續鞏固。宿遷先後制定戶外廣告管理、停車場建設管理等60餘項标準導則,并不斷總結完善上升為政府規範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規。堅持信用管理促共治,宿遷積極探索将信用手段引入城市管理,在先行試點沿街商鋪“信用承諾 契約管理”模式基礎上,全面向城市管理重點監管事項延伸,打造了獨具宿遷特色的城市管理信用品牌。這一創新做法獲評全國信用承諾書示範樣本、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創新項目。堅持創新共管解難題,先後建立“一街三方”“綜合執法進小區”“綜合管理進庭院”等一系列“聯合型”共管機制,提高了管理執法效能,“綜合執法進小區”模式榮獲宿遷市第五屆“十大法治事件”。
構建“大城管”治理體系,衆管“合力”持續凝聚。擴大參與面,動員全民參與城市管理工作。強化衆管合力,把負有城市管理職責的42個單位和地區全部納入“大城管”體系,建立自上而下的責任體系和考核機制,推動部門共治。緊盯重點事項,每年宿遷都會科學編排全市城市管理重點工作,形成一攬子年度任務和項目清單,保證了各項重點任務得到高質量落實。充分發揮“市民城管通”、城管熱線等作用,廣納民智民意,為宿遷市民群衆“全時全程”參與城市管理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徑,打通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
構建“大智慧”治理體系,智慧“賦能”持續增強。圍繞“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目标,通過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搭建城市綜合運行、綜合監管、指揮協調系統,全面構建了智慧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新模式。立足 “幹淨、整潔、有序、安全、群衆滿意”五個評價維度,市城市管理局引入28個市直部門的智慧化平台應用數據,實現一屏總覽功能。此外,還建設了智慧環衛、執法、渣土等12個行業應用,拓展市民城管通、視頻融合AI識别等3個場景應用,發揮綜合監管、綜合評價、分析研判、指揮調度、智慧分撥5大功能,提高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動态服務能力和效率。
美麗宿遷建設有了更多自然資源“硬支撐”
近年來,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聚焦美麗宿遷建設,堅持系統化思維,切實将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空間優勢、發展優勢、生态優勢和富民優勢,為全市打造可觀可感的美麗宿遷提供堅實支撐。
發揮資源支撐優勢,讓經濟更強。落實重保優供。每年初,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都會認真梳理全市重大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民生工程等用地需求,排定計劃,落實指标,重保優供。“十三五”以來,全市年均供應土地3.1萬畝,省市重大項目、重點産業和重大民生工程用地實現應保盡保。強化總量控制。在全力保障發展用地的同時,宿遷還探索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開發強度雙控管理。“十三五”期間,全市建設用地總量保持穩定,土地開發強度始終全省最低。在節約集約用地上,宿遷積極開展用地績效考核,将單位GDP建設用地占用納入高質量考核,“十三五”以來,全市該項指标下降了30.7%,下降幅度全省第一。市級節約集約利用綜合評價考核名次由“十三五”初期的全省倒數第二躍居全省第二、蘇北第一。
發揮資源富民優勢,讓百姓更富。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為依托,積極争取增減挂鈎節餘指标在省域内轉讓使用試點。自2016年試點獲批實施以來,全市累計流轉增減挂鈎節餘指标、耕地占補平衡指标3.4萬畝,流轉資金達269.2億元,加快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步伐。積極促進鄉村振興。該局集成集聚用地指标和扶持資金等支持政策,全力保障農房改善項目實施。紮實推進宿遷市泗洪縣、宿遷市宿城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入市改革促進了農村經濟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積極優化政務服務。聚焦企業經營之憂、群衆辦事之難,該局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打造“宿登記·心服務”不動産登記品牌,多項原創性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其中,不動産登記制度改革獲批“城鎮全覆蓋的權籍調查”和“信息共享集成”兩項國家試點。2019年和2021年不動産登記營商環境評價兩獲江蘇省第一。
發揮資源生态優勢,讓城鄉更美。挖掘耕地生态功能。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态“三位一體”保護。“十三五”以來,全市實施各類土地整治項目6130個,新增耕地23.4萬畝。耕地保護責任目标考核、激勵資金受惠率均居全省第一。注重森林生态涵養。以沿河沿路綠化,成片林營造,省級綠美村莊和農田林網建設為重點,宿遷積極開展綠化造林工作,“十三五”以來,全市建成省級綠美村莊256個,新造成片林38.9萬畝,截至2021年底,林木覆蓋率位列全省第三。強化濕地保護修複。全市現有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濕地公園3個、濕地保護小區28個,自然濕地面積達11萬公頃,其中受保護自然濕地面積6.9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2.7%,提升3個百分點。
發揮資源空間優勢,讓發展水平更高。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宿遷堅持以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和底線,将市域國土空間科學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為綠色發展提供高效、集約、均衡、可持續的區域發展空間。精塑城鎮空間格局。為高标準規劃城鄉一體新空間,宿遷優化提出“1129 N”市域城鎮空間體系。截至2021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至117.5平方公裡,城鎮化率提高至63.2%。在堅持城市集約拓展的同時,宿遷注重突出城市風貌特色,加強沿大運河、古黃河、駱馬湖等重要水系及沿迎賓大道、發展大道、洪澤湖路等主要道路兩側的界面研究,塑造優美的城市天際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