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業方面來說,孩子的中攻擊行為就是指孩子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孩子的攻擊行為也是分為好幾種類型的: 第一種是身體攻擊,就是當他們感覺到"不爽"的時候,直接動手來解決,例如推搡、毆打、咬、踢其他人; 第二種是語言攻擊,他們經常使用一些狠話、髒話來辱罵、諷刺他人。大人批評了他之後,他也不會意識到自己錯了,還會繼續争辯。這一類也往往被大人忽略,認為沒有動手就不是攻擊,其實這也是攻擊行為的一種; 第三種是從背後說别人的壞話、造謠生事、無中生有,也屬于間接的、心理上的傷害。
專家指出,這些原因是孩子産生攻擊行為的元兇: 小孩子孩子有了攻擊行為,大人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化解這一難關。如果小時候不解決,等他長大了以後再解決就很困難了。孩子那麼小,怎麼會産生攻擊行為呢?專家說,孩子們的這些攻擊行為都屬于一種不良的行為,這個是他的訴求得不到滿足時所采取的一種消極的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會傷害到自身,也會傷害周圍的人、損壞周圍的物品。這些行為如果得不到克制, 就會形成一種惡劣的習慣,會影響他以後的人際交往,還會影響他的身心健康,從而影響他的生活和事業方面的成功。造成孩子這些方面的原因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家庭的氛圍。 我們往往說一個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往往跟他的家庭有莫大的關系。幾歲的孩子有攻擊行為,我們首要考慮的就是他的成長環境。如果他的家庭是溫馨的、充滿愛的,那麼也養育不出劍拔弩張的孩子,如果一個家庭正常充滿了吵架聲、打架聲,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性格也是會受到影響的。家庭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搖籃,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懂,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在潛意識裡,他們會模仿家長的行為。一般來說, 女孩容易模仿媽媽,男娃容易模仿爸爸。如果我們的孩子出現了攻擊行為,我們先不要責備孩子,要先從自身找一下原因,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種行為,是不是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 第二點:父母的教育方式。 這個問題在很多家長身上都有體現。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上,總是缺乏應有的耐心,也很難控制住自己的"壞脾氣"。如果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時,他沒有根據家長的意志行為時,家長往往化身為一頭憤怒的母老虎,不是直接大聲呵斥孩子,就是直接"上手"。這類的家長總是先考慮自己,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他們也希望大人能平等對待他們、能尊重他們,而父母往往忽略或者不在意這一點。這樣就讓孩子産生了敵意,時間久了, 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很暴躁、兇狠。不會與他人和諧相處,如果别人稍不順心,就會大聲呵斥、動手毆打、踢咬他人。
這一點還反應在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當自己的孩子與别人家的孩子發生争執的時候,很多父母解決辦法都是認為沒有錯誤的。孩子如果是被欺負的一方,父母往往對孩子說:"别人欺負你,你不會還手嗎?"當孩子的玩具或其他東西被搶了或者被拿了之後,父母往往告訴孩子去搶回來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不會的,這會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都有不良的影響,次數久了,孩子就會形成無意識的攻擊行為,以後孩子大了,遇到事情了第一時間也會選擇通過武力來解決。 第三點:外界環境的影響。 現在的網絡很發達,孩子很早就學會看手機、上網,經常看一些暴力的視頻或者網站,他們經常看這類的資料,他們的思想慢慢的就會受到幹擾。如果父母這個時候沒有發現沒有及時制止, 他們慢慢的在平日裡就想着把看到的這些暴力行為用實際行動來表現出來,自己不感覺到錯,還認為很"酷",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成有攻擊行為的人。 如果孩子有攻擊行為,那要怎麼辦好呢?别着急,接着往下看。 第1, 父母要對孩子的這種攻擊行為的危害有充分的認識。如果孩子的攻擊行為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糾正,就會導緻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人意:學習不好、多動症、不遵守紀律、不服管教等。父母可以向其他家庭尋求橫向幫助。或者是與其他家庭合作,可以組織一些活動,讓其他的小朋友幫助糾正,這個是同伴效應。父母還可以學校跟老師溝通,讓老師配合教育,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盡早幫助孩子改正過來。 第二,父母本身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對孩子發火前先三思,不要對孩子進行粗暴的打罵或者體罰。平時父母也要跟孩子多溝通,幫助孩子調節不好的情緒,引導孩子用正确的、合理的方式宣洩心理不良的情緒。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可以通過體育運動、畫畫、吐槽等途徑來宣洩心理的不滿,盡量讓孩子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這樣能很好的減少攻擊攻擊行為的發生。 第三、如果孩子的攻擊行為已經發生了,家長也要盡量避免采用體罰的方式,耐心的跟孩子講講道理。要讓孩子從小明白,人活在世上是有很多規律需要遵守的,在家有在家的規律,在學校有在學校的規律,跟同伴玩的時候更要遵守規律,你對别人不友好,别人也不會對你又好,要學會公平待人。 要讓孩子明白他采用這種攻擊行為,别人是不喜歡的,最後别人都不跟自己玩了,攻擊行為不能解決問題,這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要想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也有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要讓孩子多些愛心,心存愛心的孩子很少有攻擊行為的。我們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養一種喜歡的動物,通過飼養動物來培養孩子的愛心,也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些都能增加孩子的愛心。 那麼小的孩子之所以具有攻擊行為,跟父母是脫不開關系的,尤其是跟他的家庭氛圍、家長的教育方式關系很大。父母要想讓孩子沒有這些不良習慣,平時一定要自己先把好自己這一關,對孩子有點耐心, 就跟牽着蝸牛去散步一樣對待孩子,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慢慢長大,你會發現孩子以後回報給你的更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文章來源:孩子教育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