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根據老舍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四世同堂》與觀衆見面了。該劇一播出,便引起了巨大轟動。而參演該劇的一衆演員,也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其中,在劇中扮演祁家老大瑞宣的鄭邦玉,也因為其深刻大氣的表演,帥氣的外型,溫文儒雅的氣質,而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直到現在,我的耳邊仍然回蕩着祁瑞宣那句擲地有聲的台詞:咱們幹嘛總想靠着誰呢?咱們就不能挺起自己的脊梁骨嗎?
可是,在該劇之後,因扮演祁瑞宣而走紅的鄭邦玉,卻并沒有頻繁地出現在銀屏之上,而是逐漸消失在了大衆的視線。因此,有衆多影迷和劇迷在問,這麼多年,扮演祁瑞宣的鄭邦玉去了哪裡呢?為何沒有趁着走紅,多在一些影視劇中出演角色呢?
其實這些年,鄭邦玉一直并未遠離戲劇,他隻是未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幕前,而是将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部隊戲劇事業的發展中而已。
這源自于鄭邦玉小時候的一個夢想。
1945年9月,鄭邦玉出生于天津。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母親是教師。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對他的希望是——長大之後成為一名天文學家,為祖國的天文事業做出貢獻。
可是在小小的鄭邦玉心中,卻有着自己的心願,那就是穿上軍裝,成為一名英勇神武的解放軍戰士。
這個心願和夢想,在1960年的一天,得到了實現。
那時,鄭邦玉剛剛從天津市第一中學初中畢業。某一天,老師将包括鄭邦玉在内的一幫學生叫到學生會,然後給每人一張報紙,讓朗讀其中的一段,随後又讓大夥做了一套廣播體操。最初鄭邦玉并不知道老師為何要做這樣的安排?直到後來他才得知,原來這是為新成立的解放軍藝術學院選拔好苗子。
鄭邦玉得知這個消息後,簡直高興極了。剛放學回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對父母說起了這事兒。最初,父母并不太同意自家的孩子從事文藝工作,可是當聽說是解放軍藝術學院招生時,他們心中的疑慮也就完全解除了。
就這樣,口齒伶俐、行動敏捷、頗具天賦的鄭邦玉幸運地成為了解放軍藝術學院的一名學員。1960年8月26日,當他到軍藝報到時,他的年紀,還不滿15歲。
在軍藝,鄭邦玉見識到了什麼叫真正的群英荟萃。似乎全國最優秀的文藝人才,全都彙聚到了這裡。在自己的同學中,能人實在太多了。這就使得鄭邦玉很快意識到,僅憑自己的天賦和聰明勁兒,是遠遠不夠的,隻能靠勤學苦練,練就一身真本事,方能做到成竹在胸。
4年的軍藝學習生活,使鄭邦玉從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成長為了一名合格的軍人和演員,在畢業演出劇目《霓虹燈下的哨兵》中,他被分配到的角色,是隻有一句台詞的資本家。可是哪怕隻有一句台詞,鄭邦玉也是卯足了勁兒,将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而且也正是因為這句台詞,使坐在台下觀看演出的原總政話劇團的領導,一下就看到了這個小夥身上的可造之處,當場決定,将他招進總政話劇團成為演員。那一年,鄭邦玉隻有19歲。
進入總政之後,鄭邦玉更加刻苦勤奮,虛心向一些老藝術家進行求教,使得自己的演技更加成熟。這期間,他陸續在許多話劇中擔當主角,如《萬水千山》中的趙志方,《藍天飄來一朵白雲》中的雷達,《原子與愛情》中的何梓源等,都給觀衆留下了難忘印象,同時,也為自己赢得了掌聲。
《四世同堂》并不是鄭邦玉出演的第一部影視劇。早在1977年,他就在電影《萬水千山》中成功出演了趙志方一角,引起了觀衆的注意。
但他真正走紅,還是在1985年,他在85版電視劇《四世同堂》中扮演了祁瑞宣這個為了家族的安穩而選擇忍辱負重的祁家大少爺之後。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曾做了大量案頭工作。并且與劇中其他演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據說在劇中扮演小妞子的小演員拉了褲子,他二話不說直接就接住了孩子的粑粑,就跟生活中的父親一模一樣。我想,也正是因為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忠于生活”的準則,所以他的表演是那麼真實可信,令觀衆沒有距離感。
憑借《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走紅之後,鄭邦玉又陸續在電視劇《古城裡的故事》、《九馬遺蹤》中分别扮演了偵查科長和賀明兩個角色,又在電影《俠女十三妹》、《柳菲的遺書》等中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正當衆多片約紛至沓來的時候,他卻拒絕了許多劇組的邀約,放棄了更多名利雙收的機會,而是選擇息影,從公衆的視線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鄭邦玉的心中,他更願意在部隊的話劇舞台上,拿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來。
在他看來,這是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最大的責任。
時間進入90年代,鄭邦玉已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并擔當了總政話劇團團長職務,主抓了衆多優秀劇目,如《中國,1949》、《天邊有一簇聖火》、《冰山情》、《魚水情》、《李大钊》等話劇,而且每一部都獲得全國性大獎,使得總政話劇團的演出,迎來了創作高峰。在當時話劇事業并不景氣的情況下,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巨大的成就。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鄭邦玉被調入到了自己母校解放軍藝術學院,擔任軍藝副院長一職。
當他再次走進軍藝,不禁感慨萬千。1960年,他第一次走進軍藝時,還隻是一個懵懂的少年,而此時他再走進軍藝,卻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鳳鳥歸巢”,也叫葉落歸根。這之後,上級曾想調他去八一電影制片廠做廠長,而且還間接找他談了話。但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決定留在軍藝。因為在他心中,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這是一件他想了很久的事情,那就是将部隊戲劇的發展史做一個系統的記錄。他認為部隊的話劇事業,應該有一個全面而準确的曆史記載。因為在全軍的發展建設史上,部隊戲劇一直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戰火硝煙的年代,紅旗插到哪裡,戲劇就演到哪裡,戰士們在哪裡,戲劇的影響力就滲透到哪裡。可是一直以來,卻沒有一本書,對部隊戲劇進行系統的梳理。
可是要編撰這樣的一部書,談何容易呢?浩如煙海的曆史資料,散落在各處的那些文獻,想要收集起來,工程浩大而艱難。可是鄭邦玉卻在離休前的那幾年,每日甘守在書桌旁,潛心研究,挖掘整理。從1927年南昌起義後,部隊進軍廣州途中演出的第一個戲開始,一直到1999年全軍第七屆文藝會演,凡史料中有記載的,和建國以來演出過的劇目,盡列其中。這部50多萬字的《解放軍戲劇史》,曆經4年,幾經删改,終于于2004年3月正式出版。鄭邦玉也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心願。這一年,他59歲。
《解放軍戲劇史》這部書,是鄭邦玉對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最滿意的答卷,好過自己在鏡頭前所扮演的任何一個角色。
如今,鄭邦玉74歲,從他的近照看,這位昔日銀屏上的大帥哥,仍然是那麼溫和儒雅,精神矍铄。這位老人,雖然在影視劇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太多,可他在《四世同堂》中扮演的祁瑞宣,卻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
卻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鄭邦玉呢?是否還記得他在《四世同堂》中所扮演的瑞宣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進行互動吧。
打開記憶,重溫經典。喜歡老電影的朋友們,還可以訂閱我們的“老電影珍貴圖片資料庫”這個專欄哦。專欄中彙集了衆多老電影和電影明星的珍貴資料,歡迎大家的訂閱和轉發哦。
我是雅清,再次感謝所有朋友的關注。咱們明天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本文由DJ雅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比抄襲更加可悲的,是連抄都抄不到精髓!!
親們點擊“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