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冷宇 記者 王祥龍
2022年,是四川九頂山自然保護區綿竹管理站站長廖亮,尋找野生大熊貓蹤迹的第22年。
從發現大熊貓糞便,到首次拍攝到活體野生大熊貓的活動影像,廖亮等了18年;從1隻大熊貓的“孤獨”背影,到2隻大熊貓“同框”,廖亮等了2年。較大的成果,在過去十年的後半程逐漸顯現,紅外監測相機多次記錄下大熊貓的身影。但到如今,廖亮都沒能親眼與保護區的大熊貓見上一面。
近年來,紅外相機記錄了越來越多的活體熊貓影像。
談及未曾謀面的大熊貓,廖亮有遺憾,但也很欣慰:“多年未見,說明它們不曾有嚴重傷病,栖息地生态環境質量良好。雖未謀面,但我知道它們一直在好好生活。”
廖亮(左一)與隊友在山間尋找野生熊貓的足迹。
壹
深山尋蹤 他在山中找了22年大熊貓
2000年,畢業不久的廖亮被選拔參加第三次大熊貓調查,搜尋大熊貓蹤迹。深一腳淺一腳,追大熊貓的日子,一晃眼就是22年。
四川九頂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岷山南麓,植被繁密,是大熊貓九頂山小種群的核心栖息地。
2001年夏天,廖亮跟随調查隊進入位于綿竹、什邡的九頂山區域開展工作。當上到海拔2100米,翻過名為“大杉樹”的山梁後,他發現了含有未消化竹纖維的大熊貓糞便,辨别後确認,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境内的确存在野生大熊貓。
廖亮所在的巡護隊,每年至少要進山8次,每次大概會花費7天,徒步跋涉十幾公裡的山路,才能完成巡護工作。
“也不是刻意去找活體大熊貓,我們主要是通過固定路線,沿途尋找它們的活動痕迹。”廖亮介紹說,根據大熊貓栖息地的分布情況,調查隊将人為選擇一條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從沒有竹子到有竹子、包含各類地形的線路,主要參照調查隊成員的個人工作經驗,搜尋判斷大熊貓的生存狀況。
貳
紅外監測 近10年多次拍到大熊貓畫面
在2004年的一次巡護中,廖亮與隊友“偶遇”了一頭野生黑熊。或許是一行人行進路線距離它太近,大概50米,黑熊不斷地咆哮示威。“第一次面臨大型野生動物的威脅,我們以為它要撲過來,人都麻了。”廖亮判斷,它可能是察覺到人的行動,受了驚吓,一行人決定原地不動,咆哮聲持續了一分鐘左右,黑熊自行離開了。
紅外相機拍到的大熊貓
“我們發現了大量野生大熊貓的實際生活痕迹,但直到2019年,我們才第一次看到了活體野生大熊貓。”廖亮說。
2018年開始,九頂山自然保護區開始安裝用于監測的紅外相機,近距離“追尋”野生大熊貓。從2019年至今,綿竹已經連續4年、共5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
2019年拍攝到大熊貓的背影,2020年拍攝到大熊貓的正面。2021年,第一次拍攝到大熊貓“母子同框”,第二次拍攝到“肛周腺标記行為”,這也是德陽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首次拍攝到大熊貓進行标記行為。2022年,紅外相機還拍攝到大熊貓“擡頭打望”。
2019年,綿竹首次拍攝到活體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
叁
未曾謀面 “它們一直在好好生活”
2015年2月,國家林業局公布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大熊貓九頂山小種群有35隻,與第三次調查結果一緻。
廖亮表示,近10年來,國家對野生大熊貓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其中,參與大熊貓保護工作的專業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基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保護舉措越來越科學化精細化。“拍攝到它們的活動,說明該區域大熊貓生存狀态良好,保護區内的植被和生态環境都得到明顯改善。”
廖亮
從2人到25人,九頂山自然保護區綿竹管理站的野外巡護隊伍越來越龐大,但稍有遺憾的是,還沒有親眼見到野生大熊貓。廖亮說,一般來說,野生大熊貓是不會親近人的,除非它有傷病,或者生活栖息地發生了變化,需要尋求幫助時,才會主動靠近人類。“工作這麼多年,沒有見過大熊貓,不算什麼,因為我們知道,它們一直在好好生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