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房價上漲的六個特征?房價上漲的幕後推手?“貨币超發”的傳言與真相,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本輪房價上漲的六個特征?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本輪房價上漲的六個特征(房價上漲的幕後推手) 本輪房價上漲的六個特征(房價上漲的幕後推手)1](/uploads0/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2772957,112150470&fm=253&gp=0.jpg)
本輪房價上漲的六個特征
房價上漲的幕後推手?“貨币超發”的傳言與真相
“貨币超發”是流傳廣泛的觀點,無論是用于解釋某類資産價格的上漲,還是用于推介某類投資标的,似乎都非常令人信服,符合“水漲船高”的樸素道理。但貨币超發的本質是什麼?貨币超發如何衡量?貨币怎麼超發?房價上漲與貨币超發有何關系?如何有效避免貨币超發?本文将主要回答上述問題。
一、當我們談論貨币超發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1、M2/GDP比值是最常被用來論證中國存在貨币超發的依據。中國從1985年的57.1%一路攀升至2020年的215.8%,而2020年美國僅為92.1%。
2、貨币因素是否導緻了物價總水平和資産價格過快上漲,或許才是判斷貨币超發與否的更合适标準。M2/GDP作為貨币超發的衡量指标存在不少缺陷,與統計口徑、國民儲蓄率和融資結構等有關;且就像家長批評孩子沉迷遊戲時,根子不在于遊戲時間長短,而是孩子成績太差一樣,老百姓在談論貨币超發時,實際上是擔心自己的儲蓄和養老金會被通脹侵蝕、收入增速趕不上房價增速。貨币超發論的廣泛傳播,正是在CPI和房價快速上漲的2010年。
3、若僅從通脹指标來看,中國沒有明顯的貨币超發,但通脹指标并不包括房地産、股票等資産價格,與居民感知有差異。2001-2020年,中國CPI總水平上漲57.1%,年均上漲2.3%,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600%,收入漲幅遠高于通脹。此外,若居民将儲蓄投資于貨币基金或債券基金等相對穩健的産品,也能跑赢CPI。2002-2020年,中債國債總指數上漲95.2%。
4、社會大衆對貨币超發的“讨伐”和認知,更多源于房價快速上漲帶來的生活壓力和焦慮感。房價上漲與貨币總量的快速上升之間存在緊密聯系。2008年後的三輪房價上漲,與M2/GDP比值的三次加速上行高度一緻。
二、貨币如何超發?貨币超發的本質是什麼?
大衆認為的貨币超發是央行開動印鈔機印錢,但在現代信用貨币體系下,實際上商業銀行才是直接的貨币供應方,央行隻是其中一個環節。
1、貨币超發不全是中央銀行的責任,而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公衆、政府共同決定。1)貨币是公衆持有的現金和銀行存款,其中存款占主導,2021年11月占比96.3%。2)中央銀行被動投放而非主動投放現金。在現金發行中,央行更多扮演的是接訂單和發貨的角色。3)商業銀行通過貸款等資産擴張創造存款貨币。公衆在日常的交易、支付、民間借貸等活動中,使用的都是“二手”貨币,而“一手”貨币來自于商業銀行開展貸款、購債等業務活動時的“憑空創造”。4)中央銀行能夠通過貨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控貨币。但貨币總量并不完全受央行控制,商業銀行和公衆的貸款意願會影響貨币政策效果,導緻超過或不及預期。
2、貨币超發的本質是實體部門過度舉債和加杠杆。貨币超發是指貨币總量超過了潛在的合理數量,而貨币又主要由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和購債等方式創造生成,源頭是居民和企業等實體部門的信貸需求。M2/GDP比值與宏觀杠杆率在水平和趨勢上高度一緻。過去20年中,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房地産部門(居民和房企)是三大加杠杆主體。
三、房價上漲是過多的貨币追逐過少的房子:貨币超發源于投機性需求等
1、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貨币增長不能算作超發,基本面支撐的房價上漲也不應歸咎于貨币超發。25-50歲購房主力年齡人口增長,城鎮化率快速提高,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導緻購房需求不斷攀升。居民住房需求上升,帶動房價上漲,也導緻房地産貸款增加,貨币總量增長。
2、投機性需求和恐慌性的剛需前置導緻房價和貨币過快上漲,這部分需求所創造的貨币屬于超發。1)房地産市場的長期供需矛盾,導緻了房價的長期上漲趨勢,進而助長了“房價永遠漲”的市場預期,于是出現了大量脫離真實住房需求的投機性需求。2)出于對未來房價繼續快速上漲的擔憂,部分居民的剛需被迫提前。3)部分房地産企業在享受時代和行業紅利後,長期習慣加杠杆和彎道超車,高估自身能力、低估時代變局,盲目擴張和多元化,進一步推高貨币總量和債務風險。4)房地産是優質的抵押品,房價長期上漲預期下,房地産貸款違約風險較低,因此銀行的放貸意願非常積極。
3、房地産相關的貨币超發會引發一系列負面影響:1)房價過快上漲,增大居民購房壓力,降低年輕人的積極性和活力;2)居民未來收入被過度透支,消費和抗風險能力下降;3)加劇貧富分化和社會不滿情緒;4)推高房租成本,擠壓線下零售和服務業的生存空間;5)占據過多的信貸資源,擡升全社會融資成本;6)房企債務風險較高,若處置不當,或引發連鎖反應。
四、如何有效防止貨币超發?
監管部門負有宏觀調控的責任,應多措并舉防止貨币超發。
第一,實施穩健的貨币政策,保持廣義貨币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第二,加強金融監管,健全貨币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第三,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穩定市場預期。
第四,堅持高質量發展,從房地産繁榮到科技和制造強國。
風險提示:疫情變化超預期、房地産調控超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