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山今/文)16集,更4周。《昆侖神宮》的排播被觀衆稱為“陰間排播”。
這不是近期第一部因為排播引發争議的劇集。
正在播出的《熾道》,由于首周每天僅更新一集的排播方式,被觀衆指責“打發叫花子”。
時間再往前推,《星漢燦爛》“播四停三”的排播,也讓劇粉感到不滿。
催更、棄劇、不再續費會員,排播正在深刻地影響觀衆的選擇和習慣。
如此排播,為什麼?
上星劇和網劇有着不同的排播邏輯。
一位影視公司制片人告訴搜狐娛樂,由于要配合電視台,台網雙播的上星劇一般都采取每天兩集、不斷更的模式。
《風起隴西》和《天才基本法》均在央視八台播出,均采取了每天兩集、不斷更的排播模式。
最近正在央視八台播出的《胡同》,采用的則是每天三集的不斷更模式,36集,兩周就可以播完。
相較之下,網劇排播有着更大的操作空間,平台可以掌握話語權。
對于網劇來說,目前常見的排播是連更一周左右後,再“播四停三”——每周四天更新,三天停更。
《請君》《兩個人的小森林》均采用了此種排播方式;《夢華錄》則采取的是連更後“播三停四”的模式。
讓觀衆诟病的,是那些停更太久、戰線拉得過長的排播。
《昆侖神宮》每周僅有一天更新;《星漢燦爛》一共56集,雷打不動的“播四停三”;《熾道》首周每天僅更一集……這些排播方式或多或少地引發了觀衆的不滿。
隻不過,在劇宣圓圓看來,這些排播方式都屬于正常範圍。
圓圓說,網劇的排播方式一般在定檔前幾天才會确認,“沒有固定的排播方式,平台會根據市場情況做調整。”
影響排播的因素有很多,熱度、會員拉新、招商都是平台需要考慮的,總之就是“一切利益最大化”。
“平台希望拉長整個播出期的戰線,一個原因是要給劇宣留出比較充足的時間,因為劇集宣傳在播出的前兩周比較重要。”
圓圓提到了《祝卿好》。這部22集的甜寵劇,由最初的“播四停三”調整為日更,一周就播完了。直到劇集完結後幾天,主演鄭業成圍繞劇集的宣傳采訪才集中發布。
“這部劇的排播期非常短,宣傳還沒發酵,劇就已經收關了,對整體的熱度不是特别有優勢。”圓圓說。
排播期過短的劇集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宣傳動作跟不上播出節奏,沒有充足的熱度發酵期。
廣告招商也正在對網劇排播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圓圓告訴搜狐娛樂,劇集的商務植入,除了在開拍前公開對外招商的傳統模式外,還有一種方式是在劇集播出之後再招商。
“有品牌方看劇集前期播活了,才會跟進。”
《蒼蘭訣》在前12集僅有3個廣告植入,到劇集收官時,廣告主已經增加到11個。《星漢燦爛》更是在播出後還在公衆号進行招商,并表示“招商期至9月”。
圓圓補充道,“如果排播時間更長,留給品牌方進入的時間更久,對平台來說,能賺到的錢也就更多。”
被催更後
面對愈演愈烈的“催更問題”,有的平台會選擇回應粉絲需求,更改排播方式。
《兩個人的小森林》就選擇了加更,整部劇提前兩天收官。
這似乎是“本該如此”。
畢竟靈活、複雜的排播策略本質目的是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契合用戶習慣、把握用戶心理、争奪用戶時間”。當用戶提出新需求時,平台沒有理由背道而馳。
但也有“不聽勸”的平台,無論劇粉們如何聲嘶力竭、歇斯底裡地催更,它都巋然不動。
圓圓告訴搜狐娛樂,平台不熱情回應催更需求,一方面是因為不想打亂排播計劃,“這部劇什麼時候收官,之後安排哪部劇接檔,都差不多排好了,如果因為觀衆催,就提前更新的話,會打亂後面的計劃。”
計劃,指的不僅僅是後續的排播,還有大結局點映禮。
因為排播引發争議的《星漢燦爛》《昆侖神宮》,都舉辦了大結局點映禮。用戶購買價值18元的禮包,可以提前看大結局。
這幾乎是“文字遊戲”版的超前點播,平台既變相地加了更,回應了粉絲需求,還可以借此盈利——《月升滄海》一度登上平台付費暢銷榜首位。
實際上,在圓圓看來,“催更”屬于比較正面的輿論。
某種程度上,這像是粉絲的撒嬌,背後隐藏的含義是,“這部劇很好看,目前更新的集數不夠看,我們還想看更多。”
圓圓說,他之前也遇到過粉絲催更,他一般隻會“抖機靈地回複催更評論”,同時放出一些觀衆喜歡的花絮、後續劇情的卡段。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催更”甚至能轉化成一次出圈的事件營銷。
《開端》播出期間,粉絲在白敬亭微博下催更,他回複:“我現在就去買騰訊股票,你等我混到高層的。”
這句回複順利登上熱搜,随後《開端》宣布加更,白敬亭再發微博回應。
“白敬亭成功催更《開端》”話題再次登上熱搜,既證明了劇集的熱度,也側面印證了口碑——精彩到不夠看。
隻不過,這種演員親自回應催更的營銷事件,藝人的配合度至關重要。
“單獨針對某一位演員的催更,比較容易推動演員配合。如果僅僅隻是催官博後面的劇情,藝人自己主動貼上來,有蹭熱度的嫌疑,這種營銷方向不會容易通過。”圓圓說。
當劇集的口碑和熱度都不達預期時,想要藝人配合是難上加難。
圓圓曾經做過一部暑期檔仙俠劇,男女主的咖位相差較大,“女主完全不care男主那邊,别說炒CP了,任何關于劇宣的動作她一般都不配合。”
排播影響選擇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排播方式正在深刻地影響着觀衆選擇。
即便是豆瓣開分高達8.3的《昆侖神宮》,都因排播問題招緻觀衆不滿,更别說那些質量沒那麼過硬的劇集。
多家平台内卷的當下,可供選擇的、同類型的劇集太多,可替代的娛樂産品也太多,想讓觀衆耐心等待某一部劇的更新,變得尤其困難。
當《星漢燦爛》每周斷更四天時,觀衆已經開始為《蒼蘭訣》上頭了;當《昆侖神宮》16集播4周時,觀衆已經開始為支付的會員費感到後悔;當《熾道》還在龜速更新時,隔壁國慶節連更的《我的反派男友》已經“赢麻了”。
這種實實在在的觀衆流失和負面情緒,正在成為長戰線排播模式的弊端,也無法再簡單将“催更”理解為“不夠看”。
本意是讓熱度發酵的排播,最終可能會讓熱度慢慢蒸發,甚至也無法留住用戶。
短排播模式真的無法收獲熱度嗎?或者說國内觀衆真的無法忍受周更嗎?
其實不然。很多周更的韓劇、日劇、美劇都在國内大火過;《隐秘的角落》三天就能看到大結局,但它仍然爆了;《鱿魚遊戲》一次性更新全集,但它仍然掀起了讨論。
很多國産劇集數過長,叙事效率過低,注水過于頻繁,基本與周更無緣。那些能夠做到周更或者一次性放全集的劇集,劇本都經過精心設計。
《隐秘的角落》第一集結尾是小孩三人發現相機拍到了犯罪現場;第二集結尾是朱朝陽妹妹墜樓死亡;第三集結尾是張東升正式和朱朝陽見面……
主創在每一集結尾都留下了足夠的懸念、勁爆的戲劇沖突,能吸引觀衆接着往下看,也能引發讨論。
反觀《昆侖神宮》,首更四集,第四集劇情停在了王胖子打聽去喀拉米爾的路,胡八一和雪莉楊學習天授唱詩。
結尾是胡八一和雪莉楊的對話,一段比較抒情的戲。
在戰線過長的排播模式之下,叙事節奏出現問題,甚至沒有留下足夠的懸念支撐觀衆等待,催更或者棄劇,大概隻能二選一。
平台無法日更是為了利益,觀衆無法忍受長時間斷更是因為質量。排播問題的背後,是一個不夠成熟又急功近利的行業。
也許,當我們的劇集質量真正過硬時,當平台真正為了觀衆而不是“利益最大化”在做劇時,排播也就不會再“火上澆油”了。
(文中圓圓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