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2022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沖刺期,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的規模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曆史新高。目前來看,越來越多走出象牙塔的高校畢業生選擇了諸如短視頻領域的靈活就業崗位。然而,不簽勞動合同,勞動權益如何保障?職業長遠發展怎麼辦?
靈活就業方式受到畢業生青睐
“我自己是做短視頻的,視頻剪輯那種,現在很多人都在做短視頻,這塊其實還挺缺人的……”李慧今年26歲,大學專業是動畫設計,平時自己比較喜歡拍視頻和剪輯視頻。2年前大學畢業後,就在浙江金華老家接短視頻剪輯的單子,有了一定的客源積累,收入不錯。
李慧說:“我大概做了一年多時間了,也有很多人會和我合作,基本上我都接散單,簡單的一條視頻差不多一兩百塊,收入還行,一個月多的時候七八千、上萬都有的,但我也不想讓自己太累。”
近兩年,網絡主播、電商運營、文案寫手等與互聯網關聯密切的職業,不打卡、不坐班,就業方式靈活,受到畢業生青睐。近日某求職平台發布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18.6%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選擇了自由職業,較去年提高了3%。
江西省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公共服務處副處長安光介紹,從全省的數據來看,江西大學生靈活就業成為了一種趨勢。“從2021年畢業的數據來看,全省總共有28.6萬畢業生,有2286人實現的是自主創業,主要是圍繞着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以及新零售、文化、體育這幾個闆塊開展的。結構性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在這種線上的創業,尤其是這種靈活性的,就業和創業之間沒有明顯界限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靈活就業群體權益如何保障?
不過,由于靈活就業屬于一種新的就業方式,在用工規範等方面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加上大學畢業生本身社會閱曆不足,導緻他們靈活就業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法律困惑。
李慧告訴記者,她為自己上了社會保險并繳納了公積金,但是沒有上工傷保險。“社保和公積金我都是自己交的,壓力也不大,也算是有一種保障。我沒有買工傷保險,個人是不能買的吧,我有醫療保險了。感覺用不上(工傷保險),因為我是做短視頻的,在家的時間比較多,應該也不算什麼高危職業,也不太會覺得沒有保障吧。”
通常情況下,高校畢業生擇業時普遍會考慮薪酬待遇、行業發展、個人成長等因素,往往忽視社保權益,特别是工傷保險。
北京市律師協會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時福茂提醒,畢業生要對工資給付方式、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社保權益、職業傷害等條款重點關注。
時福茂說:“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注意簽訂的是聘用合同還是勞動合同,社會保險是不是能夠繳納,有的單位雖然不能繳納常見的工傷保險,但是不是有職業傷害保險,這個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發生意外時(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保障)。”
政策為靈活就業勞動者保駕護航
随着靈活就業呈現出規模化趨勢,多地、多部門陸續出台政策,為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内的靈活就業勞動者保駕護航。
2021年7月,人社部等部委發布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對于新就業形态進行了規範,明确平台用工責任、禁止限制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多平台就業、将新就業形态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标準制度保障、逐步提高新就業形态勞動者社會保險保障。
對于呼聲很高的職業傷害保障,多地也陸續開始試點。江蘇省常熟市啟動新業态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每人每年繳納360元,最高理賠标準為每人每年40萬元。浙江省金華市打造“工傷 補充 商業”參保新模式,明确發揮用工主體作用的網絡平台可以為新業态從業人員單險種參加工傷保險,同時參加工傷補充保險。
金華市保險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徐曉劍說:“他們參保工傷保險和工傷補充保險後,若發生工傷,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就醫、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支付等一對一幫辦服務。這将短視頻、外賣騎手等新業态從業人員職業傷害納入工傷保障範圍。”
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吳清軍看來,除了要對靈活就業提供相應的職業保障之外,還需要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公平的就業環境和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吳清軍說:“第一個保障就是公平的就業環境,因為在靈活用工和正式的勞動關系用工中,不公平的就業環境會導緻很多的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中受到歧視。第二個是良好的職業發展,目前靈活用工的人員的職業發展确實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都是在一些重複性的、技術簡單的崗位上工作。所以未來對這部分靈活就業人員的良好的職業發展,可能不僅僅是企業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也是國家要面臨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總台中國之聲記者 馮爍 浙江台記者 白植清 金華台記者 李靜 安吉台記者 郭彧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