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有許多種說法,隻是後世尊崇的春秋幾位影響力強的君王,實際上春秋遠不止五位霸主。不過,這其中有的君王隻是勉強維持霸主地位,但是真正能帶領一個國家昂揚向上稱霸諸侯的,也就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厲公,楚莊王,晉悼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八位君王,而晉國獨占四位!不過,如果算上一些相對平庸的霸主,晉國遠不止四位。
春秋時期
整個春秋時代,從齊桓公被困死于臨淄,齊國内亂而崩潰之後,一直到南方的吳國經曆了阖闾父子兩代崛起後稱霸中原的夫差時代,除了楚國短暫的崛起并稱霸,其餘時間,皆是晉國主導天下的時代。晉國稱霸百年,總共有六世七君。
那麼,我們就簡要了解一下,晉國百年霸業下的曆代諸侯國君。
晉文公
1、文公稱霸
晉文公的曆史事迹早已名垂千古,作為上古霸主,其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乃是春秋時代成就最高的兩代霸主之一,晉文公在一定程度上更是挽救了被白狄入侵後命懸一線的華夏文明。
晉文公早年因為骊姬之亂,被迫從封地出逃,流亡列國長達十九年,先後去過齊、楚、秦三個大國,當然也去了很多小國,多年流亡,為晉文公積累了大量的見識。後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成功回國自立創業,成為晉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君。晉文公于前636年,歸國後重用狐偃、先轸、趙衰、賈佗等人才,一時間,晉國政治清明,商業農業發達,國力大增。
之後又伐曹攻衛、救宋服鄭,确立了在諸侯中的地位;随後晉文公帶領諸侯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賞,自此奠定了霸主之根基。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面對強勢崛起,北上争霸的楚國,在城濮之戰,采用驕兵之計,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帶領諸侯聯軍擊敗了楚國,自此成為中原當之無愧的霸主。再之後,晉文公召集齊、宋等大國踐土會盟,正式成為霸主,開啟了晉國百年霸業。
晉襄公稱霸
2、襄公制霸
晉襄公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卻是将晉國霸業推到了曆史最高峰的一代有為之君。正因為此,所以有學者将其名列春秋五霸之列,其垂拱而治,被後世尊為一代賢君。
文公去世後,晉國霸主地位受到了秦楚兩大國的威脅,不得不獨自在西面和南面對着秦楚兩方勢力的夾擊,晉襄公于公元前628年繼位,在位期間于肴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文公去世後一年,崤之戰爆發,晉襄公以元帥先轸統兵,埋伏在崤函險要,一戰重創秦國,徹底封死了秦國東出之路。
後來,晉國又在汦水之戰中擊敗強楚,繼其父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晉國霸權再次推向高峰。
在與秦楚争霸的同時,晉國更是北伐白狄,東征衛國,在箕之戰之後,晉國霸業達到了曆史最高峰。
晉靈公
晉靈公猜忌趙盾
3、靈公初衰
晉靈公作為晉襄公的繼任者,即位之初,因為有趙盾等賢臣在,所以晉國仍舊維持着不錯的霸業。擊敗了欲幹涉晉國内政的秦國,之後,齊、宋、衛、鄭、許、曹等國國君拜會趙盾,與晉國在扈地結盟。确立了晉靈公霸主的地位。
再之後,晉國多次擊敗東出的秦國,在河曲之戰,更是重創了秦國大軍,更有擁立周匡王的大功。
不過晉靈公時期雖然武功尚可,但是卻沒有展現出絲毫文治的才能。因為即位時候隻有四五歲,所以朝政基本都是靠六卿梳理,國家發展比較平穩。但是在晉靈公成長起來之後,其殘暴的本性暴露無遺,不僅嗜殺,而且喜好奢侈,而且還多次準備刺殺或謀害當時晉國最大的支柱趙盾,害得趙盾不得不出國避難。
之後,趙穿弑殺晉靈公,迎回了趙盾,并扶持晉莊公即位。正是因為晉靈公時期的混亂,導緻了晉國發展遲滞,正所謂不進則退,晉國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國力被南方的楚國迎頭趕上。之後,為了轄制楚國,晉國隻能聯合中原諸侯合力為之。
晉成公
4、成公中興
趙穿弑殺晉靈公後,晉成公即位,但是因為晉靈公時期晉國内部混亂,導緻晉國國力下降,對中原各國的控制力下滑,導緻了鄭國等重要國家叛離了晉國,晉成公在穩定住國内形勢之後,迅速重新和鄭國結盟,然後面對楚國北上,晉國統領諸侯,進攻楚國附屬國陳國,算是壓住了南方的楚國,之後又與白狄聯合,擊敗了西方的秦國。
後與鄭國結盟,多次派兵援救鄭國。公元前600年,晉成公在扈邑會見各國諸侯,基本保住了霸主地位。晉成公時期,卻是楚國昂揚向上的一個階段,楚莊王帶領着楚國快速崛起,在實力上完全不弱于晉國。晉成公更像是一個落魄霸主家的補鍋匠,四面修修補補,勉強維持着霸業根基。
晉成公時期,晉國人才還算可以,六卿人才都還堪大用。趙盾還在,軍中荀林父也崛起了,郤缺繼趙盾掌國政,也比較穩健。這個時期,晉國也就是守成,勉強止住了晉靈公時期的頹勢。
晉景公
5、景公失霸
晉景公奠定了晉國重新崛起的基礎,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君王。不過,晉景公時期,正好趕上了楚國的崛起,楚莊王積極北上争霸,最終如願稱霸中原。而晉國霸主地位雖然在晉景公手中被搶走,但是後來其帶領晉國實現複蘇,先後擊敗了齊國和楚國,勉強算是為後人奪回霸主地位布好了大局。
晉景公初期,晉國還有成公時期的餘威,而楚國尚未全面崛起。楚莊王趁晉成公薨,晉景公還未完全掌握朝局,晉國國内局勢不穩,于是積極嘗試北上争霸。晉景公聯合鄭國,先後在柳棼之戰和穎北之戰中,擊敗了楚莊王率領的楚軍的試探性進攻。盡管小戰得利,但是面對秦楚兩個大國的壓力,晉國開始捉襟見肘,霸主地位難以維持。
随後,楚國敏銳感受到晉國的虛弱,于是大舉北上,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與晉國展開了晉楚争霸中的第二次大戰,邲之戰。楚國小勝晉國聯軍,然後成就了霸主地位,之後接連蠶食晉國在中原的附屬小國。
這一時期,晉國國力不如楚國,所以沒有急于争霸,晉景公先是滅亡了赤狄,随後在鞌之戰擊敗了野心勃勃的齊國。随後聯合齊國、宋國等國壓制肆無忌憚北上的楚國。然後聯合東南的吳國,給楚國背後埋了個釘子,為之後的複霸奠定了基礎。
鄢陵之戰
6、厲公奮起
晉厲公時期,維持了晉景公時期的上升趨勢,晉國面對秦國和楚國兩方面的壓力,選擇逐個擊破,先是聯合中原齊、宋、衛、鄭等國出兵秦國,在麻隧大敗秦國,基本掃除了短期内的西部威脅。
在擊敗秦國之後,晉國全線針對楚國布局,正好因為鄭國這個牆頭草叛變,晉國積累二十年,終于可以再度與楚國站在紫禁之巅。晉楚争霸第三回合,鄢陵之戰。晉軍埋伏楚軍,與楚國交戰,初戰告捷,射傷了楚共王的眼睛。雖然晉國首戰告捷,但是這時的楚國還是略強于晉國,此戰并沒有傷及楚國根本,楚國在無心組織起後續進攻的情形下,選擇了撤軍。
晉國戰勝之後,威名大勝,正式走上了複霸之路。雖然鄢陵之戰并不代表楚國霸權丢失,但是卻極大縮小了晉國和楚國的差距,基本可以與楚國并駕齊驅。不過晉厲公時期,晉國内部矛盾加劇,晉厲公也因為内部鬥争,被囚禁緻死。晉國栾家和中行氏崛起。
晉悼公
7、悼公複霸
春秋時期,晉國最後一次輝煌,就是在晉悼公時期,這位年輕諸侯高瞻遠矚,很有政治才華。晉悼公師從名士,兼備賢君和相臣的才能,正是因為這些才能,晉悼公才得以将晉國的霸業推向曆史的另一個高峰。
晉悼公十四歲即位,重用國内各大名士,手下文武賢臣無數,嚴軍紀而恤民力,治律曆而行禮法,于是晉宗諧睦,舉國大治,戎狄親附,惠及中原。同時,楚國沒落了,晉國在救宋之戰中擊敗了楚共王的大軍,然後伐齊攻鄭,再之後,楚國伐吳失敗,晉悼公漁翁得利,随即雞澤會盟,自此終于重掌諸侯霸權。
晉悼公時期,晉國内修政治,任用賢臣,外戰諸侯,更是将周天子掌握在手中,号令天下,霸業之盛,直追齊桓和晉文。不過,晉悼公年僅29歲便薨逝,而繼任者不能有效控制晉國八卿,導緻了八卿相繼做大,晉國國君自此之後,漸漸掌握不了實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