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與潮州市群衆進行的親切交流中,他說道:“潮州文化是嶺南文化的一部分,嶺南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我曾經在福建省工作了17年半,閩粵是相通的,特别是廈門,廈門實際上是跟潮汕一帶是一個語系和文化體系,說的話都是一樣的,潮州話和閩南話都是通的,都是一樣愛喝gong夫茶。我在福建那些年,喝茶是以gong夫茶為主。”一時間,“gong夫茶”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點。那麼,提到的是“功夫茶”還是“工夫茶”呢?大家耳熟能詳的潮州gong夫茶到底是“功夫茶”還是“工夫茶”呢?上文我做了簡單的剖析,也亮了我的觀點,我支持“潮州工夫茶”這個名字。
那麼潮州工夫茶具體是什麼茶呢?這個還需要下點筆墨工夫,也正是中國茶的複雜之處。我搜了一下近幾日的媒體報道,潮州工夫茶“一茶得道,雞犬升天”,而鳳凰單叢卻“門前冷落,鮮有提及”。這不能不說流量就是“勢利眼”,但必須得說,很多人的确不懂,這也是茶文化從業者應該努力的地方。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不知道潮州工夫茶到底是什麼茶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知道潮州出産有名茶鳳凰單叢,但這兩者是什麼關系呢?“潮州工夫茶”和“鳳凰單叢”是一回事嗎?相信很多人心頭都有這個疑問。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我試着把它解釋一下,看能說明白不?
首先,潮州工夫茶不是某一茶葉品種,而是一種品飲文化和流俗,這一點是認知的基本。從這一方面說,潮州工夫茶是類同于西藏酥油茶、蒙古奶茶、擂茶、雲南烤茶、略陽罐罐茶、回族三炮台的飲茶習俗。但因為潮州工夫茶在千年流變中群衆基礎尤其紮實傳承尤其有序,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标簽,比如砂铫小壺小杯等器具的識别性,“刮沫淋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沖泡技藝的識别性,細究起來,工夫茶品飲流程完備沖泡井然有序,讓它更具有文化内涵。所以有學者提出潮州工夫茶上追陸羽煎茶,最接近唐代茶道精神,也是有支持的。在所有中國茶葉的著作中,潮州工夫茶是歸入茶文化茶俗這一類内容裡的,而工夫紅茶是作為茶葉品種而存在的,是從生産角度做的區分,所以用“工夫紅茶”概念反推到“潮州功夫茶”這一邏輯是牽強的。
其次,理解了上一點,這一點說明白就簡單多了。無論潮州工夫茶,還是西藏酥油茶,還是擂茶烤茶,所用的茶葉品種其實都很包容,絕不局限于一種。這就跟理論上一棵茶樹的鮮葉都可以制作出綠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的道理一樣。但由于地域屬性及習俗流傳,潮州工夫茶選擇了烏龍茶,無論閩南烏龍、閩北烏龍還是廣東烏龍。西藏酥油茶選擇了黑茶,烤茶擂茶選用了綠茶,各有各的适配茶葉。所以,潮州工夫茶雖然不代表某一具體茶葉品種,但有濃重的地域屬性,在茶葉選擇上是有傾向的。
第三,品潮州工夫茶文化,喝鳳凰單叢茶葉。
鳳凰單叢産于潮汕地區,屬于廣東烏龍。潮州市鳳凰山區自宋代得天獨厚出産鳳凰水仙茶,至今幸存有若幹百年茶樹,鳳凰單叢是在鳳凰水仙種的群體種中選育出優異單株,根據各個單株形态或品味的不同特點,自成品系(株系),進行單株采收、單株制作,故稱單叢,因其是衆多優異單株,故總稱鳳凰單叢。每叢茶樹獨一無二的各有一種自然花香果味。随着茶文化的複興,鳳凰單叢在潮州地區無疑群衆基礎最廣泛,外地人看鳳凰單叢,無疑它就是潮州工夫茶的代名詞。所以,”品潮州工夫茶文化,喝鳳凰單叢茶葉“,這句話是成立的。
要說茶界中的“筆墨官司”,除了“功夫”和“工夫”,單叢的“叢”字也是其中一宗。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市面上茶葉店紛紛将鳳凰單叢給寫成了“鳳凰單枞”,而且茶客也非這種單枞不要,勢頭可旺了,真要把“枞”來代替“叢”。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首先這兩個字之音異,叢念cong二聲,潮音讀“層”,而枞念cong平聲,潮音為“聰”;其次義也異,叢為生長在一起的草或木之意如叢林、叢生等,而枞是木名即冷杉。據說,當地政府為此也出台了關于相應規定,建議統一使用“鳳凰單叢”四字。但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武夷岩茶中的常見這個字卻是”枞“,比如老枞水仙,老枞味等。
小文拙簡,尚不足以說明鳳凰單叢之萬一,好在中國名茶叢書出版了,還熱乎乎的燙手呢,一起來讀讀其中這本《鳳凰單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