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的話太專業、聽不懂?小荷醫典「醫說就懂」欄目,給你科學、靠譜的解釋!
醫生說:“孩子經常擠眼、皺眉、做鬼臉,不是調皮或者壞習慣,有可能是抽動症的表現。”
很多家長聽到可能會慌了:
我的孩子經常做鬼臉,屢教不改,這是抽動症嗎?
沒有擠眼皺眉等表情,但孩子總是清嗓子,是抽動症嗎?
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抽動症?
……
别着急,小荷醫典一一為你解答。
“抽動症”到底是個什麼病?抽動症的學名叫做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TD),是一種表現為運動肌肉和發聲肌肉抽動的兒童行為障礙,屬于神經發育障礙的一種,大家也把它稱為抽動症。由于抽動症發病于兒童時期,所以有時也會在它前面加上“兒童”二字,叫做兒童抽動症。
無論是抽動症、抽動障礙還是兒童抽動症,這些指的都是同一種疾病。
抽動障礙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目前為止都沒有明确它的具體病因,可能是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結果。
抽動障礙有哪些表現?很多家長看到“抽動”兩個字,會誤以為孩子有明顯的抽搐之類的怪異行為,才是抽動障礙,其實不然,它的一系列表現很常見。
抽動障礙的表現,主要分為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
運動抽動:多表現為擠眼、眨眼、努嘴、歪嘴、聳鼻、搖頭、皺眉、點頭、吐舌、舔嘴、聳肩、轉肩、斜頸、搓手、握拳、踢腿、踮腳、收腹、扭腰等,也有做鬼臉等其他複雜、“搞怪”的行為,比如拍打、旋轉、跳躍等。
發聲抽動:多表現為哼哼聲、清嗓子、吸鼻子、吐痰、咳嗽、類似動物的叫聲(如犬吠聲)、單調聲音(如發出“啊”、“呀”的聲音)等,也有重複語言(重複自己說過的最後詞語)、模仿語言(重複他人說過的最後詞語)或者穢語(罵髒話)等。
圖源:小荷醫典
多大的孩子會得抽動障礙?抽動障礙多起病于4~6歲,一般10~12歲症狀最為明顯。男性學齡兒童患病危險性最高,男女兒童的患病比率為2:1、4:1。有研究調查發現,有5%~20%的學齡兒童短暫性的患有抽動障礙。
圖源:圖蟲創意
什麼?抽動障礙可以短暫性患病?是的~ 這種短暫性抽動障礙通常持續時間不超過1年,即使不做任何處理,也可能自愈哦。
但是,抽動障礙還包括其他兩種類型,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和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Tourette綜合征)。
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抽動障礙?
- 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以清嗓、吸鼻等表現多見,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并不同時存在。抽動症狀可能每天發生,也可能間歇性發作,但發作間隙不超過兩個月,持續時間超過一年。
- 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則為抽動障礙中最為嚴重的一種,抽動的部位多,且約15%的患兒存在穢語。因為症狀累及部位多,次數頻繁,對患兒情緒、心理影響較大。抽動症狀總體持續時間長,常在青春期加重,可能持續到成年。
首先,抽動障礙需要醫生的診斷才可以确診,确診之前有嚴格的診斷流程,家長們最好不要自行判斷孩子是否有抽動障礙。
那麼,是否有一些“征兆”可以讓家長們提高警惕呢?
孩子抽動表現(即上文提到的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一天發生多次,持續超過兩周;或間斷出現,持續1年以上,沒有超過2個月的緩解期。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上述情況,建議帶孩子去精神心理科就診,也可就診于小兒神經内科、兒童心理科、兒童行為發育科。
最後,“抽動症”并不可怕。
常見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行為治療。家長應該遵醫囑,按照醫生的方案進行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緩解,且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症狀持續時間較久,但積極治療,是可以正常學習和生活的。
家長對于孩子的抽動症狀,要理解和接納,在孩子發作時,千萬不要責罵,因為這些行為并不是孩子的有意為之。
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多帶孩子旅遊、參加戶外活動等,讓孩子在平靜和自信的氛圍中成長,不僅有助于孩子疾病的康複,更可以給孩子塑造一個健康的心理哦~
參考文獻:
[1]廖清奎. 兒科症狀鑒别診斷學[M]. 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2]郝偉,陸林. 精神病學[M]. 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李淩江,陸林. 精神病學[M]. 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4]桂永浩,薛辛東. 兒科學[M]. 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醫學編輯:安可
内容策劃:Duffy
醫學審核:姚俊華
内容出品:小荷醫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