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很多人就被一條消息驚到——“拍照比剪刀手會洩露指紋信息”!
根據澎湃新聞報道,網絡安全專家稱“大家在拍照時一般不太會注意到自己比的‘剪刀手’很容易洩露身份信息”。
澎湃新聞微博截圖
聽到這則新聞後,不少人都是背脊一涼。就是這麼一個大多數人不經意間會擺出的拍照姿勢,竟然會洩露個人的指紋信息?指紋那麼容易被識破,那自己的個人隐私是不是很難保證了呢?然而,真正想要獲取準确的指紋信息,其實條件比很多人想象的還要苛刻。
“剪刀手”為何不安全?
作為大家最喜歡也最常用的拍照姿勢,V字型的“剪刀手”姿勢已經被很多人熟知。
這個手勢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一個常用姿勢。在一張著名的照片中,丘吉爾曾擺出手背面向鏡頭的一個V字手勢,最開始表達的是一種必勝的決心。如今,這個手勢被稱為“剪刀手”,已經成了一種象征,在世界各國人民的拍照中變得很受歡迎。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被全世界人所熟知的手勢,就在最近被記者曝出不安全了。
9月15日上午,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在上海舉行。澎湃新聞記者采訪到了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副主任張威,他表示,大家在拍照時“基本上1.5米内拍攝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還原出被攝者的指紋,在1.5米-3米的距離内拍攝的照片能還原出50%的指紋,隻有超過3米拍攝的照片才難以提取其中的指紋。”
“剪刀手”清博輿情指數
而通過照片被提取後的指紋信息,可以利用專業材料制作成指紋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各種通過指紋技術來識别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紋門鎖、指紋支付等。這也就是說,很多人不經意的一張剪刀手照片,可能自家房門,支付寶錢包都成了“不設防“的物品,自然引起了民衆的極大關注。
專家:實際指紋信息采集難度極大
其實,雖然拍照的确有獲取指紋信息的可能性,但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臧亞麗表示,“拍照取指紋要在非常苛刻的條件下進行。相機的分辨率也好、成像的角度要好、周圍的環境光線也好,并不是拿相機拍一下,你的指紋就有了。”
央視采訪的相關專家也指出:要采集指紋信息,需要高精度相機,而且利用導電材料的模拟指紋難度也很高。日常使用上,目前的部分智能手機已經擁有了活體檢測能力,且指紋信息都是存儲在本地,拿不到本人手機也是沒有用的。
在此事件進一步發酵後,微博認證為“痕迹檢驗鑒定師、物證鑒定助理工程師”的大V@痕迹檢驗師九滴水 更是發微博做了科普:指紋上的不同指紋細節特征共有9種,目前所有基于指紋的科技成果,都是利用這9個細節特征。而目前的手機,“就算超近距離也拍攝不到指紋的細節特征。”他指出,拍攝出清晰合格的指紋信息,需要特殊鏡頭、比例尺坐标、特殊儀器比對,以及專業人士參與。其中,僅拍照的鏡頭“一個就要好幾萬”。
@痕迹檢驗師九滴水 微博圖片
所以他認為,實際指紋信息采集難度極大,目前看來所謂的“手機拍照洩露指紋信息”,是一個極小概率事件,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小偷提取指紋鎖上的痕迹進你的家,理論上不需要那麼複雜,門把手上就有很多指紋信息。”
生物信息安全需要全民重視
看過科普之後,很多人明白了這隻是一場虛驚。但即便是這樣,這則新聞暴露出來的民衆對于個人隐私生物信息的重視,仍值得關注。
目前,包括面部識别,指紋識别在内的多種生物信息技術,正在廣泛廣泛用于驗證身份,例如登錄各種智能設備。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生物信息在收集、使用和保護中不當或存在漏洞,便會給個人信息安全、生命财産安全、社會治理甚至國家安全問題帶來巨大挑戰。
在此之前,因一張照片就能完成換臉而爆火的社交APP“ZAO”就因用戶協議引發了争論和質疑。質疑主要為兩方面,用戶隐私問題和素材版權問題。在最初發布的用戶協議裡,用戶通過AI生成的合成素材會被默認授權給ZAO公司,且“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
在質疑發生後,ZAO公司很快修改了用戶協議,增加“特别提示”:用戶使用 ZAO 生成的内容,ZAO 将僅用于修改并生成新短視頻,除非獲得用戶再次同意,不會以任何其他形式使用上述内容。用戶如果删除了上傳内容,ZAO 也會依據相關法律從服務器中删除。此外,用戶如果使用 ZAO“換臉”,需确保肖像權利人授權 ZAO 對人像進行處理。
可以看到,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物信息洩露的可能性正在進一步增強。而這些生物信息一旦洩露,将會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所以我們建議大家首先盡量避免含有個人指紋信息以及面部信息的照片發布在公開的社交網站上。其次,日常生活中盡量使用複合解鎖,即人臉 指紋 密碼,降低生物信息的權重。
雖然“剪刀手洩露指紋信息”目前來說實現條件相當苛刻,但并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性,這就要求用戶需要随時提高警惕,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時代和技術的進步速度遠超大衆想象,因而我們能做到的,隻有盡力保護好個人隐私,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