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鐘樓街上,不僅有聲名遠播的古建築、老字号,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古民居也在這次改造修複中修葺一新。它們的重新亮相,蘊藏着怎樣的城市記憶,又承載着怎樣曆史文化呢?讓我們一起去鐘樓街提質改造現場看一看。
五縱三橫、肌理清晰的街巷,構建了鐘樓街片區的整體框架和格局,而點綴其間、整體形态格局保存完好的院落也在此次改造中得以複原。這裡是鐘樓街的120号院,現存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築,坐南朝北,三進院落,也就是二進院帶後院式布局。
記者 魏雪妍:在修繕改造之初,我市就明确了要把舊宅作為重點保護的曆史建築,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性地修複或改造。
太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鐘樓街提質改造過程中反複推敲改造方案的設計與細節,翻閱史志載記、掌故轶聞,希望通過修繕改造讓這些舊宅重新綻放光彩。
太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蒲淨:提出了避免破壞性地拆除,杜絕破壞性地建設,所以咱們在整體鐘樓街的改造過程中,都是避免這個大拆大建,都對這個重點文物建築、曆史遺存都做了這個應保盡保。咱們鐘樓街保留下來的還有120号院,我們都進行了整體的測繪,進行了後期的翻新複建,能夠把這個鐘樓街的曆史遺存的這些老院子能夠重點保留下來。
太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蒲淨介紹說,在修繕改造中,所有具有曆史風貌的房子,都保留了它原有的樣子。典型的“微改造”手法,保留老建築的空間肌理、外部輪廓、對必要處進行更新和修複,最大可能地保留太原老城的城市記憶。
太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蒲淨:咱們這個鐘樓街的這回改造,一個重點的詞就是這個保護,除了對咱們這個片區内挂牌的這個重點的文物建築、文保建築、曆史建築進行這個保護以外,我們在這個拆除過程中對一些新發現的一些曆史遺存都加以保留,按這個曆史資料、曆史照片來進行這個修複和恢複。
為了使這些百年老建築适應現代商業需求,改造中還特别安裝了空調、地暖、自動消防等現代化設備。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繕院落時更換的構件都在其隐蔽處,刻寫了更換年月,技術記入檔案,實現了建築改造的可查找可追溯。
記者 魏雪妍:于繁華街市中步入這樣的老宅,似乎也穿越到了一段舊時光裡,保護好老建築 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曆史,保存城市的文脈,守望好城市的精神家園,讓我們共同把祖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産精心守護好,讓曆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記者 王嶽鵬 康亢 魏雪妍)
來源:太原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