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淩晨三四點,廣州一條長550米、寬7米的老街,路兩旁密密麻麻上千個檔口已經全部打開,不過二十歲左右的美女老闆麻利地把來自香港的T恤衫、牛仔褲、運動鞋等各種商品擺放整齊。頓時麻石街上響起匆匆的腳步聲,操着湖南、四川、東北口音的問價聲,計算器噼裡啪啦的按鍵聲,拖車哐當哐當與地面的摩擦聲。檔主們像打仗一樣腳不沾地巧舌如簧,根本停不下來。看着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倒爺”背上的蛇皮袋慢慢豐盈起來,檔主妹紙累得像面條一樣癱在凳子上。這就是中國最早、最忙碌的個體戶集貿市場——高第街。
廣東人向來以水為财,豬肝說成豬潤,有錢稱為多水。高第街靠近玉帶濠,距珠江數步之遙,河湧水道與商業的結合,形成了千年繁華,從這裡走出了潘高壽、三多軒、九同章等百年老字号。清末開辟馬路以後,這裡不準汽車通行,可以稱得上是廣州第一條商業步行街。1810年前後,祖籍潮汕的南粵第一大鹽商許拜庭定居于此,繁衍生息兩百年,後人出将入相,許氏被稱為“近代廣州第一家族”。商業帝國與名門望族交相輝映,高第街一直是珠江邊最靓的仔。
關于高第街名字的由來有許多說法,一說此地為富商聚居之地,多為高門宅第,因此得名;一說與寓居于此的明代著名畫家李子長有關。而民間流傳最廣的是小乞丐“高弟”的故事。
廣州毗鄰港澳,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成為那個時代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在全國一片“黑灰藍”的時候,廣州已經姹紫嫣紅。從喇叭褲到寬腿褲,從花襯衫到蝙蝠衫,從燙頭發到穿耳洞,從燈光夜市到選美大賽,廣州始終引領時代潮流。
在很多人還在為做個體戶羞羞答答的時候,流傳着祖上經商血液的高第街居民,已經歡天喜地地用架子搭起簡易的攤檔,擺放着從中英街大舉進入的潮流尖貨。在這裡顧客可以自由試穿随意選擇,哪怕你不着一絲而來,也保證能配齊全身行頭,讓你滿意而去。那些逛膩了國營商店的人們,來到這裡就像闖進了花花世界,眼睛放着光,心裡樂開花,然而身子怎麼也擠不進。有小姐姐不惜轉幾趟車,在這條街流連忘返,隻為買上一件的确良襯衣。
高第街也吸引着來自全國的客人,他們一下火車就打聽怎麼走。尤其1984年電影《雅馬哈魚檔》上映,高第街傳遍大江南北,許多年青人争相前來打卡,其火爆程度不亞于剛開業的深圳文和友,雖然不能發朋友圈,但回去也可以跟小夥伴炫耀炫耀。至于北京秀水街、武漢漢正街,都是小弟弟。
1986年前後是高第街的黃金時代,街道店鋪林立,人如潮湧,一天客流量達20萬人次,這裡産生了廣州最早的萬元戶,百萬富翁也不在少數。
90年代城市治理,街道中間長長的“車仔檔”被清空,許多淘得第一桶金的商戶搬入火車站的白馬市場,有些則租檔口入室經營。這些留下來商戶不約而同做起了内衣内褲買賣,洋人逐漸成了這裡的主顧。
都說商人逐利,不知道天遠地遠的老外怎麼找到了這個風水寶地,高第街一夜之間冒出了許多膚色各異、環肥燕瘦、香氣撲鼻的洋妞洋哥。這些國際倒爺初來乍到,就被這裡的繁榮景象吓到了。他們毫不客氣,趕緊搶購,D罩杯的文胸、比面盆還大的男士内褲是他們的至愛,爽快地甩出幾句洋腔洋調“打包”“我全要”。老闆臉笑得稀爛,于是大貨車開到街口,摞得像牆一樣結實的蛇皮袋在車上擠了又擠,幾百萬的貨搞定。
然而潮起潮湧,不知何時,“人潮漸散退,記憶一千堆”,請原諒我想起了這句粵語歌詞。越來越多的商業廣場建成,這些體量巨大環境舒适的廣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顧客,随後又傳出要拆遷的消息,高第街逐漸失去往日的喧嚣。
如今從北京路轉入高第街,兩旁的店鋪挂着大膽逼人的内衣絲襪,整條街都是内衣店,這裡俨然已經成了女人街。路上行人稀少,拿機關槍都掃不到幾個人,曾經熟悉得讓人心驚的蛇皮袋已經芳蹤難覓,争相攬客拉貨的女漢子也“香消玉殒”,一裡的街道讓人覺得如此漫長,誰也想不到這就是當年威震江湖的高第街。
随便走進内巷,那些當年叱咤風雲的名人的故居還在,但許氏後人已經散居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老屋大部分成了倉庫,隻有年過八旬的阿婆,還在叨叨地訴說着祖上的威水史。
不僅高第街衰落了,同時期觀綠路的香港時裝自由市場 ,西湖路的燈光夜市,也早已淹沒在高樓大廈和城市高速發展之中。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急速變化的時代躊躇踱步懵懂前行,但高第街永在,千年商都永在,名人功績永在,輝煌的記憶永在!
從來自粵東澄海的許氏家族的興起,到高第街鼎盛時期從全國各地來這裡做生意的客商,這座城市接納着無數人的夢想,也讓無數人在這裡實現了夢想,廣州寬容地對待每一個人,從不設防,這也是這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吧!
#圖文創作打卡挑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