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
元宵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大家都有在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在宋代,一種新奇的食品在民間很受歡迎,這種食物最初被稱為“浮元子”,後來被稱為“元宵”。元宵和湯圓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樣的,湯圓是用糯米粉做成皮,然後再包餡。元宵是以白糖、芝麻、豆沙、核桃仁、棗泥等等為餡,然後将餡團成形後,再在糯米粉中滾成。元宵餡可葷可素,風味各異,根據個人口味選擇食用。正月十五吃元宵,寓意團圓美滿。
觀燈
在元宵節放燈籠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燈市,當時,京城長安是世界之上最大的城市,擁有百萬人口,社會繁榮。在皇帝的倡議之下,元宵節燈會辦的越來越豪華。唐玄宗開元鼎盛時期,長安的燈市規模非常大,各式各樣的花燈多達五萬多盞,皇帝還命令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燈樓,高就有150尺,金碧輝煌,很是壯觀。
猜燈謎
元宵節觀燈猜謎語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據記載,猜燈謎自南宋以後一直很流行。“猜燈謎”又稱“打燈謎”,出現于宋代。在南宋,每到元宵節首都臨安就會有很多人制燈謎,猜燈謎。一開始,大家是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顔六色的燈籠上,供人們猜。因為謎語能激發智慧和興趣,所以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之為“散百病”這項活動大都是婦女參加,目的是為了驅趕疾病和災難,他們一起走牆邊,或者過橋或走郊外。
随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也是越來越多。許多地方還有耍獅子、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動。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的一個非常善良但又很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貧困而死。人們同情她,想念她,所以有的地方就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習俗。所以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人們就會用稻草和碎布料紮一個和真人差不多大小的紫姑肖像。女人們就會站在廁所、豬圈和廚房旁,紫谷經常工作的地方來迎接她。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針對蠶桑家庭。因為老鼠經常在晚上偷吃蠶寶寶,據說在正月十五用米粥來喂老鼠,它們就不再來吃蠶寶寶了。因此,這些養蠶人就會在正月十五這天,煮上一大鍋粘稠的米粥,有些人還會在米粥上放一層肉,然後用碗将米粥盛好,放在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然後嘴裡念叨着,咒罵老鼠,如果再來吃蠶寶寶,它們就不得好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