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篇開始,我們開始集中說說技法部分,既要談技法,我們可以先對篆刻技法有一個大的概覽,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查驗學習進度。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大緻如下圖:
(篆刻技法所包含的内容)
我們看,有八大部分,這八部分有順序,不能換次序,前一部分與後一部分緊密相關,相互關聯,卻又各自獨立,這與書法藝術有差别,書法藝術,往往在創作過程之中,隻要書寫完成,其用筆筆法、用字結體,甚至布局章法也一次性完成了。
有一個誤解,往往一提到技法,就牽涉到提筆、提刀的實際操作,但實際上,篆刻技法中最基礎的部分——字法——卻依然有相當大的成分是讀書、思考的部分,今天就細細說說這最基礎的技法:字法。
字法的定義所謂的篆刻字法,即在篆刻實際操作中如何選擇和使用篆體文字的方法和原則。
既然是“篆”刻,就必然要用到古代篆體文字,我們努力所要表現的篆刻藝術之美,也主要圍繞這些篆體文字展開,我們所要表達的藝術内涵及情感,也必須借助于篆體文字來充分呈現。所以,我們必須用對、用好這些文字素材,這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原則,也就是講究字法。
從我們開始學習篆刻,作為篆刻創作者開始,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選擇“入印文字”。而選擇入印文字,就必須先确定怎麼選,即确定選擇入印文字的原則。
比如我們要刻一方印,我們會怎麼做呢?
當然,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要入印的文字的篆書寫出來。但不能亂寫,要講方法講原則:
字法的原則一:正确性所謂的正确性。簡言之,就是這幾個字一定要寫對。但這并不簡單,因為我們要考慮的事情并不少:這個字從甲骨文、金文、六國古文、秦小篆再到摹印篆、漢缪篆的寫法并不相同(我們已經在第7節《識篆》介紹了這些不同的篆書),我們選哪種寫法呢?
(不同的篆書類型)
對,要結合印式,在第6節《三種印式》(其實印式遠不止三種)我們講過了印式的概念,依照作品用途不同,通常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印式,再通過印式來确定我們去選擇哪一種篆書。
(篆書與印式的對應)
确定了印式,就确定了所要使用了篆書種類,步步有規矩。有朋友會說這太教條,其實這并不是教條,因為這些經典印式是經過曆史檢驗的審美樣式,所選篆書種類對印式的适應性也是經過曆史檢驗的,在最初階段,我們不要急着去嘗試打破印式的約束,要先“入古”,再想着“出新”!
(《增訂漢印文字徵》書影)
假如我們選擇了漢印印式(大部分情況下的人名印都是漢印印式的),那麼我們就應當把入印文字的缪篆寫法羅列出來,假如我們選擇了元朱文印式,我們就應當把入印文字的小篆寫法羅列出來(其他印式亦是如此),如果入印文字的缪篆或小篆寫法我們不會寫(最開始可能很多字都不會寫,但日積月累,慢慢就會積累記憶下來大部分常用字的寫法),就查對應的字典(不同的篆書查不同的專業字典)。
(篆書與字典的對應關系)
這中間有難點,并不是一查就完事,因為有疑難字的問題,疑難字又分至少兩種情況:
1、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篆體字。我們現在用到的漢字通常是簡化字,而簡化字很可能在篆書中有不隻一種寫法:比如簡化字“裡”,在篆書裡既可以寫作“裡”,也可以寫作“裏”;簡化字“後”在篆書裡既可以寫作“後”,也可以寫作“後”;簡化字“發”既可以寫作“髮”,也可以寫作“發”……(這樣的字并不多,約幾十個,但卻都是常用字)。這些不同的寫法又代表了不同的意義,那麼,選擇入印的字法時,就一定要确定這個字是用的哪個意義,以便選擇正确的寫法。
2、有的簡化字,找不到對應的篆書寫法。怎麼辦,找通假字。好在這一點,有前輩們幫我們做了整理工作,有了相應的字典,就是王福庵先生原稿,韓登安先生校錄的《作篆通假校補》。
(《作篆通假校補》書影)
遇到簡化字有而篆書沒有的字,通常可以到這本書裡檢索,大部分時候就可以解決了,如果這本書裡還沒有,那麼就查《漢字大字典》找這個字的通假字,然後依通假字找出通假字的篆法代替。
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往往這個字是對的,字形上卻還不妥帖,不過那是“篆法”的問題,下一節才會講到。
方法用盡,依然都不能解決,怎麼辦,用偏旁部首拼出來(所有的漢字都能用這個辦法拼出來,但卻不一定對)。這是最後的辦法了,通常情況下不要這樣操作。
至此,我們基本解決了字法的正确性問題,這是極重要的,因為字寫錯了,這方印就一定是失敗的作品,入印文字的正确性是第一位的。關于這一點,我們要向黃士陵學習,黃大師在作品中,凡是用到生僻字,就會在邊款裡注明這個字的出處,這是篆刻特有的學術性,請大家一定注意保持。比如這方“人生識字憂患始”,“識”字他簡寫了,趕緊注明:“識字省文見《缪篆分韻》”。
(“人生識字憂患始”的邊款)
字法的原則性二:統一性所謂的統一性。簡言之,這幾個字要統一風格、統一氣息。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提高自己的審美,多看印譜,多體會,因為所謂的統一,實際上是指選字中要注意用字的格調氣息的一緻與和諧。這其實還是前面說到的老問題,因為篆體文字太過古老,其曆史要遠遠長于後來隸變後的種體文字,因此它的總數顯然少于後來的隸體文字、楷體文字(比如,用《曹全碑》的字組成集字作品就遠比用《大盂鼎》的字組成作品要容易)。那麼,同一時期、同一風格的篆體文字就更少,如果我們強調氣息和格調,找來的現成文字往往無法達到這個要求,就算是我們在相應的印章集字字典裡找來的文字,也隻是解決了正确性的問題,仍難免氣息上的龃龉不合,風格上并不統一。
比如,同樣是從《漢印文字徵》裡找出來的字,照樣有很多種寫法和風格,它們出自于不同的漢印,其實就是出自于不同時期(西漢、新莽、東漢)的漢代制印匠人之手,他們自然有自己的風格與氣息,必須将他們協調統一起來。比如同樣是姓蔡的“蔡”字,就有很多種寫法,作為創作者,要注意選擇氣息與風格與其他字的統一的字來用。
(不同風格的“蔡”字)
這種風格與氣息協調的把握能力,隻能依賴于我們自己的篆刻審美素養來養成,怎麼提高這個能力,方法是多看印譜(看古人和名家們是如何解決這種問題的),多積累文字學知識(看文字本身的變化發展史),以便提高自己的“印化”能力,才能更好地将這些風格不一樣、氣息貫通的文字統一、協調起來。比如,同樣是“一月安東令”這五個字,吳昌碩大師的三方印,每方印中的五個字氣息差别很大,但卻又都是協調統一的。
(吳昌碩的三方“一月安東令”)
學會調整入印文字的氣息與格調是個慢功夫,也是真功夫,是衡量一個印人綜合修養的重要标尺。初學者最初可以從文字字形方或圓,文字筆畫粗或者細,文字線條的直和曲作為入手點。慢慢積累,形成對風格、氣息的把握能力。這個能力,在篆法一節會說得更多。
總結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總結篆刻的字法問題,所謂的字法:就是将入印文字寫對,寫統一。至于這些文字好看不好看,那是下一節“篆法”要講的内容。
用《篆刻學》(李剛田版)一書中的原話來強調一下字法的重要性:“在篆刻創作中,篆刻家于展現藝術才思之時,還必須承擔起相應的學術責任——這幾乎是篆刻藝術與生俱來的“天然”秉性。”所以,字法在篆刻學習中地位尤其重要,因為刻一方印,文字本來就不多,再出現不合”字法“的錯字、别字,實在太不應該,符合“字法”是篆刻作品成功的最基本要素。
(【零基礎學篆刻】之31,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