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成語之中,很多都是跟古代的名人轶事有關系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英雄豪傑群英荟萃,為我們帶來許多精彩的故事,其中諸多典故流傳下來也成為了 “成語故事”。
像問鼎中原、老馬識途、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圍魏救趙、甘拜下風、毛遂自薦等等這些成語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個被記錄下來的動人故事。
這些成語經常出現在小學課本裡,很多人能明白成語的含義,但對其背後的故事不甚了解。今天來聊一下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故事,有很多細節是曆史老師都未曾告訴過你的。
成功自薦
毛遂自薦這個成語的含義跟自告奮勇是近義詞,都表示勇敢的向别人推薦自己的意思,然後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出色的完成任務。
曆史上懷才不遇的人非常多,但因為有些人總是默默無聞,所以錯失了許多遇見伯樂的機會。有時候機會是靠自己争取的,而不是等着别人來發現自己。
毛遂自薦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人才濟濟,如果不善于表現,别人就很難發現自己的光芒。
毛遂就是這樣庸庸碌碌地過完了大半輩子,若不是他懂得把握機會成功自薦,恐怕他的名字也終将無法寫進曆史的扉頁之中。
公元257年,秦國派兵前來圍困趙國邯鄲,趙孝成王趙丹急忙召見平原君,讓他帶上二十個能言善辯的人前去楚國求援。平原君領命後立即在自己的門客中挑選口才絕佳的人士。
但是他挑來挑去隻選出了十九個人,離趙丹的要求還差一個人,眼看秦國就要打過來,前線恐怕也抵擋不了這麼久。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時候,一位門客突然前來求見說願意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國。
此番來求見的人便是毛遂,平原君看了看他覺得眼生,于是問道:“先生到趙國多少年了”?毛遂答道:“已經三年多”。
聽到毛遂這麼一說,平原君徹底洩氣了,他說:“先生若非等閑之輩,豈會在這裡熬了三年還不能脫穎而出,想必你也沒什麼大才”。
毛遂聽到平原君的一頓挖苦也沒生氣,而是繼續說道:“我就是放在口袋裡的錐子,所以沒有機會暴露自己的鋒芒,今天終于出了口袋,才能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這番有理有據的自薦陳詞不禁令平原君驚歎,于是便同意帶上毛遂出發前往楚國。
楚國辯論抵達楚國之後,平原君一行二十一人一刻都不敢怠慢,立即進宮面見楚考烈王。這次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說服楚考烈王願意出兵與趙國一起合縱攻秦。
平原君首當其沖地打前陣,毛遂與其他十九名辯手站在門外等候。在平原君與楚考烈王正在商議事情的時候,毛遂他們也沒閑着,在外面聊了起來。
因為其他十九人都是平原君親自挑選的,隻有毛遂是自薦而來的,因此其他人都有點看不上他。但沒過一會,毛遂就用自己絕佳的口才征服了衆人。
此時平原君有點招架不住了,将門客們接二連三的宣進殿内去說服楚考烈王。但沒多久他們又都灰溜溜地從殿内出來了,眼看太陽已經升到了頭頂上方,合縱之事卻還沒成功。
無奈之下,敗下陣來的十九人紛紛将毛遂推了上去。毛遂沒說什麼,提着一把寶劍走上了台階,昂首挺胸的走入大殿之中。
來到平原君的身邊,他問道:“合縱這種事情,隻要将利害關系明言,三言兩語就能解決了,為什麼要談到日上三竿了還沒商定?”
此時毛遂提着劍走上前去對楚考烈王說道:“合縱之事,對楚國實際上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聽到毛遂這麼說,楚王頓時來了興趣,于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毛遂說:“秦國想吞并天下諸國的心已經昭然若揭了,如果趙國亡了我相信楚國也不遠了。當年六國合縱攻秦的時候,雖然沒有成功,但也讓秦國十五年不敢東出。”
楚王聽到這頻頻點頭,直言毛遂說得很有道理。然後毛遂繼續曉以利害關系于他:“今天秦國派兵20圍困邯鄲,日夜進攻卻不占半點優勢。魏國與趙國素來交好,定然會遣救兵,如果楚趙合縱成功的話,一定能将秦國精銳部隊滅于邯鄲城下。”
毛遂繼續說:“到時候你楚國就能趁機西進,不僅能收複失地,重振國威,而且還能報了先祖的仇。這麼有利的事情楚王為何還要猶豫這麼久呢?”
楚王聽罷,内心贊歎不已,如此利大于弊的事情确實很難拒絕,于是立馬說道:“就依先生而言”。于是當場與平原君歃血定盟,促成了合縱的事宜。
毛遂身死
合縱的事情告一段路,毛遂在楚國朝堂上的妙語連珠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回到邯鄲之後,平原君将毛遂奉為座上賓,他也成功沖破遮住光芒的口袋而露出了自己的真本事。
平原君當時由衷的感慨:“我一向自以為是,覺得自己認識了天下豪傑,沒想到毛先生居于門下三年我都沒發現他的才能”,以後我再也不能那麼盲目自大了。”
毛遂回到趙國後名聲大噪,都說他的辯論之才“強于百萬之師”。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毛遂成也口才,敗也口才。
邯鄲之困後,趙國元氣大傷,正在休養生息的時候,燕國趁勢來攻。趙丹準備派出得力幹将去迎戰燕國,此時有人推薦了毛遂,并說他依靠口才就能擊退秦軍,想必打敗燕國也不在話下。
但是毛遂接到這份差事的時候吓得不輕,他隻是個文官,朝堂上辯論還行,真要領兵打仗他根本沒有任何經驗。戰場上不是光靠口才就行的,還得會軍事部署和謀略。
後來毛遂直接拒絕了趙王的提議,但是趙王卻執意要他前去作戰。沒辦法,毛遂隻能硬着頭皮上場。他也抱着僥幸的心裡,若是赢了那自己豈不是可以光耀門楣了。
然而結果卻是由于毛遂不懂作戰的規矩和戰場上的兵力部署,趙軍被燕國打得落荒而逃。就在逃亡的過程中,毛遂覺得自己沒臉見人,于是便在一個小樹林自刎身亡了。
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人們在适當的時機要把握好機會,但卻沒有告訴我們他的真實下場這麼凄涼。看來曆史老師也總會說一些正能量的一面,而忽略了曆史人物本身經曆的複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