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
更新时间:2024-12-28 03:07:36

日前,由北京廣播電視台和北京市文物局共同出品的文博探秘文化類節目《博物館之城》第一季正式收官。節目選擇八家不同品類的博物館,通過嘉賓們真實深入的幕後體驗過程,将跨越曆史的動人瞬間直接呈現在觀衆面前,實現當下與曆史的隔世對望,不僅彰顯了古都風韻與時代面貌,更向社會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泛娛樂化的傳媒趨勢中,牢牢擎起了傳播主流文化信仰的旗幟。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收官)1

全新拍攝視角

多維度認識、了解博物館

博物館在大衆的傳統印象中充滿着莊嚴與神秘,不可觸摸的展品,不可遊覽的區域,嚴肅的文字介紹闆,都在無形之中拉開了與觀衆之間的距離。如何打破空間壁壘,真正使得珍貴的曆史文物從博物館的展櫃走向大衆,讓博物館“活”起來,是所有文博工作者一直以來面對的艱難考驗。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收官)2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正式備案的博物館總數204家,其中一級博物館18家,位列全國之首,是名副其實的“博物館之城”。因此,《博物館之城》首季選擇這裡作為探秘之旅的起始點,深入博物館内部,将鏡頭對準未開放的區域,運用沉浸式的拍攝手法呈現“國寶”從幕後走到台前的完整過程,使大衆可以全面立體、多個維度的認識博物館、了解博物館。把文物的傳統之美用可視化、互動性、年輕态的方式呈現出來,引領當下的審美标準,讓博物館以另一種面貌重新“活”起來。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收官)3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收官)4

挖掘文物背後故事

講述更有溫度的文化傳承

除了對博物館以及國寶文物的全面介紹,《博物館之城》還深耕挖掘其背後隐藏的情感内涵,通過飽含溫度的表達喚起大衆與博物館的連接和情感共鳴。

在内容安排上,節目成立由單霁翔、李傑、馮琳組成的“博物館探秘團”,去體驗博物館内不同工種員工的一天,感受博物館的日常工作。通過探秘團成員和這些文博工作者的溝通交流,不僅能拉近文博行業和大衆之間存在的無形距離,還能用另一種視角了解到文物保護過程中不為大衆熟知的傳奇故事。北京藝術博物館前館長王丹,從父親王㐨先生手中接過文物保護的責任重擔,讓這份家族傳承變成了家國傳承;首都博物館保護科技與傳統技藝研究部研究員闫麗潛心研究生物揭展技術,用現代科技賦能傳統修複技藝,改變了書畫修複持續千百年的難題;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在徐悲鴻先生病逝之後,第一時間将其所留作品以及個人收藏悉數捐獻給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第一座美術家個人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也由此成立;國家動物博物館功勳大熊貓“良良”的飼養員王萬民見到良良标本時的潸然落淚同樣感染了衆多觀衆;年過八旬的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終其一生為傳承發揚紫檀木雕工藝貢獻力量等等……聚焦文博行業幕後,關懷多年勤懇付出的文物工作者,才能更好的傳遞文化溫度,讓更多人願意走入博物館、深度體驗與感受博物館,實現更具有全民參與意義、更有溫度的文化傳承。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收官)5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收官)6

《博物館之城》制片人、總導演景思斯表示,創作這檔節目的文化源泉就是希望借此呈現博物館文化的豐富多彩,展現一座城市與博物館之間的關系。也正是基于這樣溫度與深度并存的創作理念,才使得《博物館之城》實現了從知識領域向普通大衆傳播的圈層突破。近年來,這類優質的文博節目不斷湧現與“走紅”,也印證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源于時代的選擇,更是人民的精神需求。我們期待更多優秀文化類綜藝的出現,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赓續與創新探索新的出口,創造更多可能。

北京博物館陳列區(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收官)7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