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秒鐘的事寫三百字
這是針對作文寫不長的一種技巧訓練:用三百字來描寫1秒鐘内發生的事。如關于破校運會跳高紀錄瞬間的描寫原本隻有幾十字:隻見某某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杆,新的校運會紀錄誕生了!
怎麼變成三百字?可以有條理地加上動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聯想:往屆校運會有人挑戰失敗,平時如何一次次練習等等;還可以加上細節來充實,起跳前如何與同學們進行眼神交流,成功後同學如何向他祝賀……家長可以找一些1秒鐘的素材讓孩子進行寫作練習,學會了這個技巧還怕考試寫不出四五百字嗎?
二、從随意寫到命題作文
每每拿到作文題目就思路瘀滞無從下筆?好不容易動筆卻寫寫停停,猶如“擠牙膏”~~~
學校教育是應試教育,需要命題作文,所以學生從寫作文那天起,老師就讓孩子寫局限性的作文,這就大大阻礙了孩子的思維,很多孩子無話說,或者不知道寫什麼好,要有突破寫好命題作文,先從随意寫開始練起,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古語有雲“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當孩子敢寫,敢表達以後,再去練習命題作文,效果顯著。
三、就是不用成語
作文為什麼寫不長?都是成語惹得“禍”!不是說多用成語才顯得有文采嗎?其實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語”寫作技巧中,當作文中隻會按照套路使用成語時,文章細節就沒了,還不如讓孩子老老實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寫出來。什麼天高雲淡、風和日麗、桃紅柳綠、炯炯有神、心曠神怡……這些被用濫的成語還是少出現為妙。
比如,寫春天别用“風和日麗”,而是這樣寫:“風兒拂過林梢,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漣漪,湖邊的柳樹輕搖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張開雙臂,任風撫過我的每一寸肌膚,暖暖的,癢癢的。”想辦法用具體的句子替換掉别人用濫的成語,解決孩子作文寫不長寫不細的難題。
四、平靜心情,抓住靈感
每次作文作業都要耗費幾小時才能勉強交差,結果卻被老師評價為構思老套文句不通順用詞不恰當缺乏可讀性,而導緻越來越畏懼寫作了呢?每篇作文如果不去網上查資料不去求助作文選沒有父母的幫助幾乎是不可能獨立完成?
寫作文如同炒菜,如果所有材料都上等得好,必然會做出好菜,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大量讀書的文學積澱就寫不出好文章麼?也不見得,隻要會調用大腦中的智慧寶庫,用油鹽醬醋茶,也能湊上一碟好菜!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對于文章寫不長的孩子,可以訓練的另一個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過無數學生習作,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請家長提醒孩子,遇到要寫這幾個字時不要輕易下筆,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現這個字眼?
比如寫熱,别出現“很熱”兩個字,學會用其他的描寫來體現熱:驕陽似火,沒有一絲風,樹葉低垂毫無生氣……文章自然就能寫長。
六、一定要有畫面感
元代馬緻遠的《秋思》最能說明畫面感在文學作品裡的強大感染力。“枯藤老樹昏鴉”深秋氛圍畫面呼之欲出;“小橋流水人家”充滿江南風味,與上句形成強烈反差;“古道西風瘦馬”主人公出場,卻是孤苦伶仃的感覺。三個畫面營造,使視覺沖擊力強勁無敵。
畫面感是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一點一點培養得起來的,不能一蹴而就,孩子一旦有了畫面感,就不再怵頭寫作,反而會愛上寫作了!
七、要動連着動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現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強求他們寫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讓他們學會一波三折地使用動詞,就這是要動連着動——學會連續使用動詞,某學生寫一場乒乓球球賽:“他發了一個旋轉球,讓人看得眼花缭亂。”(一句話把文章就給寫完了)。
學會動詞技巧後将修改成:“隻見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觸球闆的一瞬間,他手腕輕輕一抖,腳一跺,球高速旋轉着,向這邊飛來,讓人看得眼花缭亂。”一個動詞轉瞬變成六七個,文字即刻靈動豐富起來。
八、賦詩一首增光彩
怎樣讓孩子的作文與衆不同,在所有俗套作文中脫穎而出呢?就是會别人不會的,寫别人不能寫的,古詩的韻味非常的濃厚,也最考驗一個孩子的文學功底,但是寫古詩很難麼?用對詞遊戲的方式,就可以讓孩子們初步找到了寫古詩的感覺,開篇一首詩,這樣的作文,怎能不吸引老師的眼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