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水,一條古老的河流。她蜿蜒曲折,流經江華、江永、道縣,零陵,在萍島與湘水彙合後,零陵便有了潇湘的雅稱。
萍島為“永州八景”之首,潇湘深月夜明時,在迷蒙的雨絲中給人以朦胧的美感,是文人墨客寄情于景的著名景觀,宋代畫家宋迪作了《潇湘夜雨圖》,遂成“潇湘八景”之首景。《全唐詩》有200多篇是描寫潇湘的,李白的“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煙”,南宋陸遊也留下“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潇湘豈有詩”的贊美之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留下“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城郭恰臨潇水上,山川猶是柳侯餘”的詩句千古流傳。
古老的潇水河。圖源:@yzldd
潇湘廟位于潇水東岸淺山上,是祭祀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古老神廟,也是曆代王朝守土官員上任或離任迎新送行的重要場所。此廟是迄今僅存的湘妃廟之一,也是懷念舜帝、弘揚舜德、傳頌二妃情操的文物載體。“明洪武年間,重建潇湘廟,拓其規制,越四年,奉敕封潇湘二川之神”。這一史實再次印證了潇湘古鎮的繁榮。
彎彎曲曲的古官道。圖源:@yzldd
潇湘廟的曆史。圖源:@yzldd
潇湘古鎮的曆史,可謂源遠流長。據《永州府志》《零陵縣志》《湖南通志》衆多曆史志籍記載和古鎮遺存的碑石文獻的印證。老埠頭原是湘江和潇水在這裡的彙合的一個小漁村,由于湘桂運河的修建,使處于南北水路交通要津的漁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碼頭。
《零陵縣志》載:至五代時,朝廷順應民心,在這裡建置潇湘鎮,直轄于零陵縣府。為加強統治,特置鎮司一級衙門,派遣官員專司其職。負責人口、戶稅、治安等全方位的施政管理。“五代時,有數百家,皆鎮司轄之”。因此,潇湘鎮便由唐宋以來常駐和流動人口日益增多的人口聚落處,而正式成為列入國家行政管理序列的集鎮單位。而從其規模而言,已形成了有戶籍數百,人口逾千的城廂重鎮,這裡街道寬敞,店鋪林立,經營多方位,百業興旺。至明、清兩朝,雖曆經戰亂,但潇湘古鎮仍然“風景舊曾谙”,而且成了聞名湘桂、輻射兩廣的繁華大鎮。驿館、兵站、客棧、南雜百貨店鋪、窯廠、鐵匠鋪、農貿交易場所,還有木牌、船隻彙集的繁忙碼頭;芸芸香客、川流不息,膜拜庭院若市的潇湘女神神廟;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街道。古鎮上,集散的物資,應有盡有,交易的場景,熱鬧非凡,而往來的人流,更是來自四面,流向八方。為适應這種形勢,明代改鎮司為驿丞,管理機構升格,其主官與縣丞平級,直接對零陵縣令負責。
嫩綠的新竹。圖源:@yzldd
古鎮深處的竹林。圖源:@yzldd
清代,潇湘鎮作為交通要驿和零陵城關廂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原有的古鎮街市建設規模再度得以拓展,從核心區老埠頭碼頭湘江東岸一直沿潇湘河岸溯流向南延伸至潇湘神廟以南,出現了零陵人俗稱的潇湘廟下的“半邊鋪子”一條街,形成了潇湘古鎮自北而南街道縱深長達5裡的曆史最大規模。至此,潇湘古鎮也就成為了永州古城以北重要的商業區,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古城北廂、潇湘之濱。人口益多、商業繁榮、熱鬧非凡的潇湘古鎮在清代,不僅春秋公祭潇湘二川之神的隆重盛典要在這裡舉行,而且,永州府、零陵縣的官員到任或者離任時,官紳們都要在這裡鳴金奏樂放爆竹,列隊迎來送往,潇湘鎮便是零陵古城的門面,特顯神奕與光彩。
潇湘鎮也曾輝煌過。圖源:@yzldd
古香古色的小木屋。圖源:@yzldd
平整的古官道。圖源:@yzldd
而今,你如果從零陵北門出城,沿着那條蜿曲折南北延伸的用青石闆與鵝卵石鋪就的湘桂古道緩緩而行,回味當年柳宗元、元結、黃庭堅、蘇轼、蘇轍、範純仁、範祖禹、張浚等老夫們聚在這臨江的酒肆上,因仕途的黯淡和艱苦的環境,借酒澆愁的凄涼情景。潇湘古鎮遺存下的諸多曆史痕迹,讓你不難想象,那繁榮的古鎮正緩緩地進入你的視線,浮現或萦繞在你的腦際。
時光荏苒,總有人留守着古鎮的時光。圖源:@yzldd
古鎮已不見當年繁榮昌盛的景象。圖源:@yzldd
石磚房上滿是歲月斑駁的痕迹。@圖源:@yzldd
潇湘古鎮的曆史沿革還有當時的繁華景象,已成為從史志資料上記載的曆史往事。
君不見它當年繁榮昌盛的身影,難聞它昔日車馬的喧嘩和買賣的鼓噪。“何事吟餘忽惆怅,村橋原樹似吾鄉。”古往今來,多少驿道已成荒蕪,而湘口驿和“半邊鋪子”一條街也跟那些古城、古鎮一樣,毫不例外的走向衰落,漸漸地淹沒于曆史長河之中……。(文/yzl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