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入夏以來,全國多地迎來了高溫天氣,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入夏至8月2日開始,全國平均高溫天數為9.2天,超常年同期3.6天,創下1961年以來的曆史之最。
而在河南東南部、皖北、鄂西北、浙南、閩西北以及南疆一帶,高溫日數超30天,華北南、黃淮西、江南、江南、四川盆地、江淮西、華南中東部等地迎來20天以上的高溫天數。
如今高溫事件已持續51天,影響着大半個中國超9億人口。但從接下來幾天天氣來看,受副熱帶高壓的增強影響,黃淮、華北、西北、江淮、江南等地仍将迎來大範圍高溫,川渝、江浙滬仍将處在高溫狀态,杭州、重慶最高溫将達到40度左右。
不過好消息是如今立秋将至,今年立秋為8月7日20點28分57秒,也就是農曆七月初十。在很多人看來,立秋節氣到來後,氣溫必然會迎來下降,2個壞消息來了!分别是什麼呢?
01、公秋爽,母秋兇立秋有“暑去涼來”之意,也是秋天的開始,其“立”為開始之意,“秋”為莊稼成熟時期。因此,立秋不僅是反應季節的節氣,也表明莊稼開始成熟,即将迎來收獲。
立秋為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第一個節氣。但值得注意的是,立秋并不意味着天氣轉涼,畢竟此時還處在中伏,酷暑仍在持續中,真正迎來涼意要等到白露節氣。
那麼,立秋節氣後熱不熱呢?其實老農們也給出了多個農諺。
1、“公秋爽,母秋兇”
在農村人看來,如果當年立秋為“公秋”,那就表明今後天氣普遍較為清涼;如果為“母秋”,那就意味着天氣還會繼續酷熱難耐,大家仍需要做好避暑工作。
那麼,如何判斷這一年是公秋還是母秋呢?民間認為需要從立秋的農曆天數去判斷,如果為單數那就是公秋,如果為雙數自然就是母秋。
而今年立秋時間在農曆上為雙數,因而今年為“母秋”,意味着接下來氣溫仍會繼續偏高,大家需要提防“秋老虎”才對。
2、“早立秋,涼飕飕;晚立秋,熱死牛”
在民間看來,如果立秋時間是中午12點前立秋,那就為早立秋;如果立秋時間為12點後,那自然就是晚立秋。而今年立秋為晚上8點多,自然就屬于“晚立秋”。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會通過立秋所在的陰曆月份,如果是在6月份立秋就是“早立秋”;如果是7月份立秋自然就是“晚立秋”。
不管是哪種方法,今年顯然都是“晚立秋”,也就是“母秋”,氣溫比較炎熱,接下來仍要做好避暑工作。
不過對農民而言,公秋也就是“晚立秋”,對農作物的生長和産量來說比較好,畢竟每年三伏天都是農作物的旺盛生長季節,此時作物長速較快,因而能保證糧食豐收。
02、“脫衣秋”是什麼?
有人好奇,什麼是“脫衣秋”,其實顧名思義,天氣太過于炎熱,隻能将衣服脫掉。而對應的就是“母秋”,也就是晚上立秋。反而,如果早上立秋,那意味接下來氣溫會涼的比較快,因而被稱作為“穿衣秋”。
對于高溫工作者來說,“脫衣秋”自然是非常辛苦的,畢竟此時外面氣溫高,普遍在35攝氏度以上,大家出門也需要做好防曬和防暑工作。
但對農作物來說,可加快其生長速度,以保證後面迎來豐收。如玉米在立秋後就會進入抽穗、灌漿期,對溫度要求較高,唯有高溫天氣才可讓玉米長速更快,且千粒重更重,産量必然也會跟着提高。
04、“秋包伏還是伏包秋?”
民間針對立秋也有“秋包伏還是伏包秋”的說法,所謂“秋包伏”,指的是先有立秋,再有末伏,也就是說立秋處在中伏,而第一個庚日剛好就是末伏。
今年立秋為8月7日,正處在中伏中,末伏需要等到8月15日,因而今年為“秋包伏”。
而所謂的“伏包秋”,指的是立秋和末伏時間重合,為同一天。如此一來,立秋還沒結束,但末伏就已過去。
民間認為,如果當年是“伏包秋”,那就證明秋天來的比較快,氣溫也會比較涼爽。不過如果是“秋包伏”,高溫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暑期延長,大家體感比較炎熱。
從天氣預報來看,接下來的氣溫仍比較高,因此今年“秋老虎”還是比較兇的,大家要做好防暑工作。
,